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开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当认清目前自身所处的位置,明确自身所面临的紧迫性,积极探索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更好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加强建议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活跃阶段,高层建筑的建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建筑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促使整个工程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全面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含义
由于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不止国内企业,外企的建筑工程也占有大多部分。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法律上所要求的行为,所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主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地方性的各种规程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但在遇到工程质量违规行为时,缺乏有力的处罚依据。因此,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刻不容缓。
2、缺乏对监督机构的正确认识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过于依赖以往的监督经验,常误将监督机构视为工程质量责任者,使得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客体出现颠倒现象,违背了建筑工程施工方对工程质量负责的规律。质量监督机构虽然是政府直接授权,但并不能因为其管理行为而将之作为质量责任者,以免与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相矛盾。
3、质量管理意识偏低
现阶段,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偏低。而由于其不良行为并没有通过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进行公示,致使其诚信体制越加薄弱,工程质量监督也逐渐呈现弱化趋势。
4、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幾年,尽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人员、设等变化,但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致难以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进行强有力的保证。在质量管理机构中,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受人员管理水平和现场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设备滞后的影响,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起到直接削弱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
质量监督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政策性的工作,它是受政府的委托进行执法。既要对建筑工程中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检查,又要检查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对国家建筑的法规与标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特点是依法监督,所以监督工作的好坏不只是对项目的影响,也是对政府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的影响。作为执法部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遵循与建立严格的监督程序。监督工作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采用检测仪器设备科学的、准确的、有说服力的提供数据,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遵纪守法的监督队伍。对工程实物的质量加大抽检,其结果对人为的主观意识减小,客观性的用数据说话。由于建筑工程的监督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任何个人或单位从事建筑工程行业都要服从监督管理。监督工程师必须对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熟悉,认真的对建筑工程的项目做到依法办理。在建筑工程中若发现有工程质量的问题与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责任。从而起到政府真正监管的作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对建筑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
2.1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进行监督
政府通过健全和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运用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和支持质量体系的认证培养。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根本上加强与把握工程的质量。政府通过施工许可制度,用其监督各主体的行为来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微观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和其他涉及安全的地方进行抽查检查。保证环境质量和使用安全。
2.2提高工作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十分多,从招标投标、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等各个阶段对工程的质量都会形成影响,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也很多,工作的质量便是核心。把建筑工程各主体的质量行为作为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以保证质量责任的落实与质量体系的健全。
2.3实施全面质量监督管理,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监督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工作内容除了监督检查工程的质量外,也对参与建筑工程的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4加强质量行为的监督,预防为主进行工程监督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事前的控制、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控制这三个阶段。监督工作的重点应该由事后、事中的控制转向以事前的控制为主。通过严格的制度,建立建筑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对各行为进行主体、质量保证与质量行为体系加强监督与管理,规范市场与行业的运行机制,对从业人员健全质量与行为主体进行督促,对质量与体系的责任制度有所保证,提高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确保工作的质量和质量体系的完善。
3、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由于过去的监督工作缺少法律依据,而且其体制也不健全,员工的素质能力差,自身建设的水平差,对监督执法的需要无法满足,使得国家建设部的工作要求与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存在差异和很多违法的现象。颁布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条例或法规等制度,对建筑工程的违法行为加大力度进行惩处,但还有的质量监督机构,其法律的落实并不太理想。执法的情况在各地也不平衡,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还在很多地方发生,对违规违法的行为仍是零惩处的记录。若执法不严对责任主体的惩戒或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对监管队伍的素质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对监督人员要求必须有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给予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保证监督工作能够全面开展。加大管理机构与工程质量监督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尤其对工程质量上违规违法的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深刻地认识到任何的不良行为都会面临严肃的处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若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必须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增加科技的投入,用科技来促进工程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监测手段对现在的工程质量已不能满足其检验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大科技的含量,对科学的检测设备的配备以及便携式的监测设备进行完善。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全自动数字显示式回弹仪、钢筋位置测定仪等先进仪器已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通过仪器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使监督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监督的权威性与科学性。目前在国际上ISO质量保证体系广泛使用.其核心是控制过程,措施是记录施工,关键是可追溯质量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总之,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时时刻刻都很重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不仅可以从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责任主体的监督,以及加强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采用先进的监督方法等。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应当不断地思考,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更加有效地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旭远,袁景环.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J].价值工程,2011.
[2]余玲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3]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两建筑.2007.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加强建议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活跃阶段,高层建筑的建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建筑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促使整个工程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全面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含义
由于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不止国内企业,外企的建筑工程也占有大多部分。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法律上所要求的行为,所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主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地方性的各种规程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但在遇到工程质量违规行为时,缺乏有力的处罚依据。因此,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规刻不容缓。
2、缺乏对监督机构的正确认识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由于管理人员过于依赖以往的监督经验,常误将监督机构视为工程质量责任者,使得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客体出现颠倒现象,违背了建筑工程施工方对工程质量负责的规律。质量监督机构虽然是政府直接授权,但并不能因为其管理行为而将之作为质量责任者,以免与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相矛盾。
3、质量管理意识偏低
现阶段,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偏低。而由于其不良行为并没有通过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进行公示,致使其诚信体制越加薄弱,工程质量监督也逐渐呈现弱化趋势。
4、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幾年,尽管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人员、设等变化,但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致难以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进行强有力的保证。在质量管理机构中,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受人员管理水平和现场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设备滞后的影响,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起到直接削弱的作用。
三、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监督机构的内部管理
质量监督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政策性的工作,它是受政府的委托进行执法。既要对建筑工程中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检查,又要检查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对国家建筑的法规与标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特点是依法监督,所以监督工作的好坏不只是对项目的影响,也是对政府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的影响。作为执法部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遵循与建立严格的监督程序。监督工作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采用检测仪器设备科学的、准确的、有说服力的提供数据,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遵纪守法的监督队伍。对工程实物的质量加大抽检,其结果对人为的主观意识减小,客观性的用数据说话。由于建筑工程的监督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任何个人或单位从事建筑工程行业都要服从监督管理。监督工程师必须对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熟悉,认真的对建筑工程的项目做到依法办理。在建筑工程中若发现有工程质量的问题与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责任。从而起到政府真正监管的作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对建筑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
2.1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进行监督
政府通过健全和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并运用和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和支持质量体系的认证培养。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根本上加强与把握工程的质量。政府通过施工许可制度,用其监督各主体的行为来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微观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和其他涉及安全的地方进行抽查检查。保证环境质量和使用安全。
2.2提高工作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十分多,从招标投标、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等各个阶段对工程的质量都会形成影响,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也很多,工作的质量便是核心。把建筑工程各主体的质量行为作为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以保证质量责任的落实与质量体系的健全。
2.3实施全面质量监督管理,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监督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工作内容除了监督检查工程的质量外,也对参与建筑工程的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2.4加强质量行为的监督,预防为主进行工程监督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事前的控制、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控制这三个阶段。监督工作的重点应该由事后、事中的控制转向以事前的控制为主。通过严格的制度,建立建筑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对各行为进行主体、质量保证与质量行为体系加强监督与管理,规范市场与行业的运行机制,对从业人员健全质量与行为主体进行督促,对质量与体系的责任制度有所保证,提高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确保工作的质量和质量体系的完善。
3、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由于过去的监督工作缺少法律依据,而且其体制也不健全,员工的素质能力差,自身建设的水平差,对监督执法的需要无法满足,使得国家建设部的工作要求与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存在差异和很多违法的现象。颁布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条例或法规等制度,对建筑工程的违法行为加大力度进行惩处,但还有的质量监督机构,其法律的落实并不太理想。执法的情况在各地也不平衡,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还在很多地方发生,对违规违法的行为仍是零惩处的记录。若执法不严对责任主体的惩戒或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对监管队伍的素质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对监督人员要求必须有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给予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保证监督工作能够全面开展。加大管理机构与工程质量监督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尤其对工程质量上违规违法的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深刻地认识到任何的不良行为都会面临严肃的处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若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违规违法的行为,必须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增加科技的投入,用科技来促进工程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监测手段对现在的工程质量已不能满足其检验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大科技的含量,对科学的检测设备的配备以及便携式的监测设备进行完善。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全自动数字显示式回弹仪、钢筋位置测定仪等先进仪器已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通过仪器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使监督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监督的权威性与科学性。目前在国际上ISO质量保证体系广泛使用.其核心是控制过程,措施是记录施工,关键是可追溯质量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总之,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时时刻刻都很重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不仅可以从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责任主体的监督,以及加强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采用先进的监督方法等。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应当不断地思考,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更加有效地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旭远,袁景环.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J].价值工程,2011.
[2]余玲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3]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两建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