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之所以新,不是其名词术语新,也不是其排列次序和罗列内容新,而在于它的理念新、指导思想新和随之而来的操作方式新。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其内容和表述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三维目标的提出,合作性、探究式学习理念的提出,还有诸如:语文实践、语文素养、口语交际等学习方式的提出等,都体现着“新”的特点,这里不一一去谈,但是希望大家能去认真研读《标准》,如果能与原《大纲》相对照,则更能体会到《课改》观念的更新之处。
  这里只就语文课标中的说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语中的“工具性”与大家探讨。
  一、认识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很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教语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得越久这种困惑越明显,越深刻,那就是: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似乎是除去了教会学生认识生字、读通文章后就没什么了,那么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教学生读,学会一篇文章到底要干什么用呢?或者说,语文课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教什么呢?要回答或说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
  认识到了语文是一种工具,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白:
  1、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用来交际的,其内容是听、说、读、写。
  这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学教什么?就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就是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来让学生了解、掌握进而会利用听、说、读、写来进行相互交流。换句话说,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或文学,其目的不是教文章本身,而是通过一篇篇语言、表达方式及内容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听说读写这一工具。这就是文章就是例子的注释。如果不考虑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我们不论学习什么文章或以什么文章做例子都能达到上述目的。
  2、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着力点就是重视语言的表述及方式而不是内容。这也是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教学上的本质区别。其他学科重视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如物理、地理、政治等其重点是语言文字说明或表述了一个什么现象、地貌、观点。如定理、公理、定律等,而语文则恰恰重在“这个内容是同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表述清楚乃至于生动、形象的。”这也就是人们说的“语文功底。”而我们在平日里的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只追求内容而不理会语言,这也正犯了语文教学的大忌!
  二、用什么方法或采取什么方式让学生借助文学去学习和掌握最后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是我们最关心和最值得探讨的。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怎么教”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教无定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或下结论:殊途同归,不论你怎么教,最后总得回归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总纲上来!
  简单点说,明白了上述两条,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明确了,那就是通过一篇篇例文的学习、借鉴、导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或者说基本功,最后形成能力。
  1、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重视“内容表现形式的训练”至关重要。
  我们每学一篇课文,通例都是“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什么?”这不能说不对,但这只是重视了“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提炼和训练,或更多地关注了文章的人文性,但却忽略了“内容是怎样表述、表达出来的”最重要的语言和方式的训练。这是一种意识。如果语文教学不会成后半部的训练和学习的话,那这节语文课无非就是讲了一个故事,充其量是讲了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无多大帮助,也就是说要研究语言方式:品词、析句、悟道。
  (1)品词:课文里用了许多的好词,恰当、形象。但我们在处理时往往解释一下或更进一步说去体会一下(读读)也就放过去了。我们应该细细地品一下:说这个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不用别的词?如果不用这个词或换成别的词那么表达的效果会怎么样?对内容的影响又会怎么样?通例是掉、換的做法,这样让学生明白这处要达到一个既定效果非用这个词不行。从而训练学生能用词、会用词、用词准确的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好词是“怎么用”这方面的引导,不能乱用,不能堆积词语等。目的就是教或引导学生“学习用恰当的词去表述内容。”
  (2)析句:析句就是分析和品味句子。这个句子是怎么写成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排句、比喻等。句子中的词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这个句子对这个句子所表述的内容有什么好的作用等等。通常的方式是改换句式、去掉修辞等,目的就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悟道:悟就是体会、学习提高文字的表达方式,即表现手法或说写作手法以及重点段的表述形式(层次)。就整篇文章来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连接的?首尾是怎样呼应的——写法上的技巧。就是个重点段来讲,说了件什么事?分几个步骤来讲的?哪些词具有什么效果?——阅读分析的训练。
  我想,这些才是语文教学除去字、词、义这个“硬指标”以外的语文教学内容。
  2、至于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以上训练目的,各有其法,这里提出几条,供大家参考:
  (1)实践:实践也就是让学生变向动手去操作、去体会,这就提示老师给每个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一个亲自动手的机会。当然这里有两个条件:①在阅读上,学生初步有个印象或体会之后进行,这符合课文编排意图,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能力,不能盲目上阵。②实践要形成技能或能力必须要反复运行才行,也就是反复实践。拿品词来说,必须反复地模式性的训练才会形成习惯,久久才会成能力。如作文,必须文前上好指导课,文后上好讲评课,事后上好复写课,不要怕浪费时间。
  (2)导向。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因而在备课和动手操作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有目的的训练,如:预习课就是个很好的方式,通过预习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减缓细读课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当然,这里有个方法指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学的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语文能力。
  办法当然还有许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去实践——动口、动手、动笔、动脑,让学生反复练,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牢牢记住语文这个“工具性”的特点,是工具就得让学生练!怎样把工具交到学生手中,这就是怎样教语文的最佳最终目标和方法。
  当然,这里并不排除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人文性的特点在学生读书中就会得到贯彻落实。
  此外,抛弃一些无谓的争执,如:语文教学到底从语言入手还是从内容入手,到底是从训练入手还是从阅读入手。这都无所谓,不论你从哪里入手,最终能使学生形成能力、提升素养都可以,但千万别忘了,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就是训练并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门工具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决不能走上两个极端:一是上成说教课,穿鞋戴帽,强化思教,这片面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而丢弃了工具性;二是不去诵读全文,不去整篇理解,而是肢解文章或从文中搜出、编写大量的习题去完成,这是丢掉了人文性的特点,而纯上成了工具课。这都是一种误解。
  
其他文献
创造力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功能,也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扩大效益的内在动力。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必须要有强烈而持久的语文学习动力。按心理学的原理,学生学习动力有外在动力(如奖励或惩罚等刺激所产生的动力)和内在动力(人的认知需要——认识和发现的需要与审美需要所产生的动力)。外在的动力是短暂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奖励或惩罚刺激。持续不断地反复使用相同性质的刺激手段,刺激效果会逐渐降
期刊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力量,其授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水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授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一般来讲,备好一堂课,应做到“四要”:  一是要深钻细研教材。教材是组织训练的依据和内容载体,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认真研究并吃透教材,理解其中的内涵,做到“三清”:一是清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二是清楚本课的教学
期刊
在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古典诗词呈现着一种独有的芬芳绚丽。面对着满园春色,许多人却只能望“园”兴叹。其实,如果掌握了一些解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我们就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其中,反衬艺术因为其突现最鲜明、效果最强烈尤为古代诗人们所青睐。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代诗歌中的反衬艺术。  一、诗词中的反衬有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实的反衬  如李绅的《悯农》中的著名诗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
期刊
摘 要: 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思想教育的界定、方法和途径上阐述思想教育的实践意义。方法上主要以说服教育为重点,途径上以学科途径中的语文教学为主,在三观的教育上从较有实际意义的人生观来探讨。文章还提出了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思想教育 方法 途径      教育应以德育为首已成人们的共识。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从国运盛衰,民族兴亡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指出
期刊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可谓高尚;却淡漠了教师劳动的自身快乐。教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花朵的发育与成长;却忽略了园丁的工作有永远不可修复的季节性和只能按照园丁的意愿来修剪花朵的强制性。人们还津津乐道地信奉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的信条,却忽视了学生不是简单的承载容器的简单道理,也放弃了教学活动本身该具有的创造成分。在新课标下,主动、探究、合作将成为
期刊
摘 要: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有一些具体因素制约着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笔者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教学行为 有效性 制约因素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商务英语,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很多院校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很多院校及教师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
期刊
摘 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并将它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从展现数学学科价值、巧手设计悬念、创设和谐环境、提高学生自信心、磨练意志品质入手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目的,人的价值也在于他自身。”教学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它的最高目的应该是塑造完整的个性品质,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对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些尝试,以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学素质 数学思想 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  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如何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该门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该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开放教育 计算机网络导学 实践性环节 虚拟机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新得都很快。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经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progress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esthetic progression is the interacting process occurring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