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H股上市弃拆为整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六年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上市的发动机重新轰鸣起来;其期望值是最快于今年11月登陆香港H股,初拟募集资金80亿港元。
  消息人士称,最理想的状态是7月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0月接受聆讯,11月正式挂牌。太保集团还将在东京进行非上市公开发售(POWL)列入计划,以进一步募集资金。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方案中,已然放弃了A股上市计划。
  参与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下称太保)上市工作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还需做大量准备工作,上市的时间表并不确定;所谓“理想状况”,在实际操作中也未必能实现。
  太保一位副总裁也向《财经》记者表示:“现在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我们拟定了几套方案,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实施其他备选方案。”
  自2001年组建集团以来,“整体上市”就是太保的一贯主张。在2001年完成财险、寿险分业经营改革后,集团下属的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保寿险)已于去年末引进美国凯雷集团4亿美元注资。引资后,外资在太保寿险的股份达24.975%,几近25%的政策上限。
  外界周知,凯雷一直希望将太保寿险单独上市。但至少目前看来,整体上市已是太保集团的第一要务。
  
  中金退出
  
  此番太保集团H股上市的最新方案中,与太保打过多年交道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已经退出。中金公司人士证实,双方已有数月未曾接触了。此前,中金一直为太保集团做A股上市前的辅导工作。
  目前,太保集团尚未向外公布主承销商名单。公司内部人士称,太保已与多家外资投行接触。瑞银集团(UBS)有关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瑞银可能单独担当太保集团上市承销商。
  太保最早的上市计划,制订于2001年产险与寿险分业经营之前。当时太保打算将产险部分上市,原因是产险业绩较好,比寿险更有条件上市。但2001年太保集团组建后,以王国良为首的董事会即定下整体上市目标。由于启动时间较早,太保甚至有争取国内“保险第一股”的势头。此后,太保集团即与中金公司紧密接触。
  2002年,中金开始为太保集团作A股上市辅导。期间,太保提出在上市前先进行一次私募以增资扩股。在中金公司帮助下,太保集团于2002年底完成此次私募,募集资金57.34亿元人民币,股本扩大为43亿股,资本金达到90亿元人民币。
  依照相关规定,私募结束后,需间隔一年方可申请上市。直到2003年下半年,太保上市辅导工作在中断数月后重新开始。
  然而在此期间,2004年4月,太保集团联合大连实德集团、台湾润泰集团、上海德锦投资、香港香江国际集团和嘉惠罗马集团,与复旦大学发起成立了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这所学院自诞生起就“涉嫌违规”,因为中国的《保险法》有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资金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
  在中金公司看来,办金融学院不可能得到保监会的许可,而此举将严重影响太保上市的审批,因此建议“彻底解决”。但太保高层迟迟未下决心。
  随着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海外上市,2004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整体上市,名列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的太保已落于人后。尽管中金公司提出对于太平洋金融学院的忧虑,但直到2004年下半年,太保集团董事长王国良仍信心十足地对外表示,太保集团最早于2004年11月上市的计划没有变更,并打算先发A股,再到香港公开募股。
  据了解,在当初中金公司为太保制订的上市方案中,太保集团计划在A股募资80亿元-100亿元人民币。但这些计划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金融学院几乎成为太保上市最大的障碍。”知情人告诉《财经》,“中金为太保所作上市辅导无疾而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辅导期结束后必须经过监管部门验收,可是太保的上市辅导一直没有通过验收。”
  王国良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在金融学院上花的精力不亚于太保的IPO。有消息称,太保集团对金融学院的投资近10亿元,持股超过40%。除了要面对保监会的整改要求,这所学院还给太保上市带来了一些财务难题。
  据了解,金融学院至今仍需不断追加投资,盈利却遥遥无期,太保集团的股东们对此意见很大。如今,太保上市再度紧急提上日程,金融学院将何去何从?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太保目前正与一些潜在买家接触,但最终由谁接盘尚未确定。
  
  寿险包袱
  
  对于正在紧锣密鼓筹划整体上市的太保集团而言,包袱沉重的寿险公司或将成为最主要的障碍。
  由威普企业管理咨询(VALUE PARTNER)提供的未经公开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4年末,太保集团旗下业务依然呈现财险盈利而寿险亏损的局面。至2004年末,太保财险总资产为175.41亿元,净资产46.46亿元,当年净利润为5.74亿元;同期,太保寿险总资产为913.09亿元,净资产-29.11亿元,净利润为-3.24亿元。
  至2006年,太保公开资料宣布,太保寿险已于2005年实现盈利,当年保费收入362.05亿元,实现利润4.69亿元,公司总资产已突破1200亿元。这也是太保寿险成立五年来首次盈利。
  尽管如此,太保集团中资产比重最大的太保寿险,并未能彻底脱出与生俱来的境遇。与中国人寿等其他寿险公司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太保出售了大批高收益率的寿险保单;至1999年银行存款利息大幅调低,保单利率却无法随银行储蓄利息同步调整,导致国内寿险业普遍出现巨额利差损,即所谓“老保单问题”。之后,各家保险公司都需用利润逐渐冲销以前的利差损,又令寿险业资金吃紧。
  就在去年7月底,中国保监会向太保寿险下达偿付能力预警《通知》,显示太保寿险实际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46.70亿元,而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43.46亿元;因此,太保寿险的最低偿付能力存在高达90亿元的缺口。
  在中国人寿上市之前,解决“老保单问题”的方式是剥离。2002年,中国人寿将所有1999年6月之前订立的老保单都剥离至人寿集团公司。一位熟悉太保的分析人士认为,太保寿险在解决“老保单问题”上显得较为被动。而今既然已确定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因此,太保寿险的老保单已不再可能被剥离至集团公司。
  事实上,太保一直在以引资方式解决寿险的问题。去年12月,美国凯雷集团偕战略投资伙伴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与太保集团签署协议,双方以对等方式向太保寿险总计注资66亿元人民币;外资在注资4.1亿美元(折合33亿元人民币)后,拥有24.975%的太保寿险股份。
  太保集团与凯雷的共同注资,并未完全解决太保寿险高达90亿元的偿付能力缺口。王国良事后向媒体表示,太保人寿将会发行次级债,以继续补充资本金。太保集团也公开表示,凯雷入股除了有助于增强太保寿险的资本实力,还将提高太保集团的净资产,从而为集团整体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分拆上市可能性
  
  在太保集团整体上市已成定论的背景下,凯雷集团有关人士近期向《财经》记者表示,关于太保寿险单独上市的问题,凯雷并不急于求成。
  究竟选择寿险单独上市还是集团整体上市,这一直是凯雷与太保的最大争议。对于凯雷来说,入股太保人寿的初衷之一,是为了今后将其单独引至国际资本市场;对于太保来说,引进凯雷首要是为了改善寿险的偿付能力。双方的这一分歧,曾一度导致2004年中引资谈判的中断。
  最终,凯雷接受太保整体上市方案,但也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在太保寿险的相关权利。消息人士称,在去年12月双方最终签署的协议中,除了涉及凯雷参与太保人寿的经营管理,还包括了凯雷拥有在太保人寿的股权反摊薄权和投票权。他表示,一旦凯雷实施反摊薄权,太保集团今后上市募集的资金就很难注入太保寿险。作为最为迫切获得注资的寿险来说,这将是很严重的问题。
  一位投行人士透露,为解决上述问题,凯雷和太保集团曾经达成协议,在太保集团上市后,凯雷将有权利优先持有太保集团一定数目的股份。更有消息称,凯雷所持太保寿险股份未来将全部转为在太保集团的股份。
  这也许确保了凯雷在太保集团上市中的权益。但至少目前看来,太保寿险在未来的单独上市已经变得难以预期。
  凯雷注资后,太保寿险面临着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调整。公司已邀请原ING亚太区保险大中华区总裁潘昌,加入刚刚成立的太保寿险管理委员会担任主席。该委员会的四个席位中,其他三席分别由王国良、太保寿险总经理金文洪和凯雷集团一位高管出任。
  与此同时,太保财险的引资工作也在紧密进行中。今年2月,澳洲保险集团发布公告证实,已同太保集团签署排他性谅解备忘录,准备斥资24亿人民币购得太保财险24.975%的股权。
  然而无论如何,太保集团整体上市如今已是箭在弦上。《财经》获悉,上海市有关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全力支持太保上市工作。“现在太保上市有来自上海市政府和保监会的推力。”太保内部一位人士说。
其他文献
关于在新《公司法》环境下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陆文山先生的文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文中所主张的三项建议,实际上体现了上市公司法治发展中的基本要求,有些反映的正是中国民商事立法完善中已经被学者反复强调的意见。  在建立公司治理评级制度和公司治理指数问题上,不少学者和机构均曾试图建立类似的研究分析模型,以取代单个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诚信度的模糊认识和简单的定性化认识,补充证券市场中单一的技术分析模
期刊
今天,地球上生活着64亿人口。预计到2075年,全球人口数将达到90亿的顶峰,之后则会下降。这样,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口爆炸”将会告一段落。若果真如此,而且我们假设不出现自然环境的崩溃或社会的动荡,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而言,人口达到90亿的世界是非常奇怪的。他曾预测,人口增长将会比维持生存的资源增长的速度快得多,因此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将因饥饿而死。马尔萨斯的
期刊
“在欧洲,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国的焦虑。”4月4日,刚从欧盟述职归来的欧盟驻华大使安博对《财经》记者说。  其时,正值欧盟联合美国将中国汽车零配件关税政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这是2003年美国将中国半导体电子税收政策诉诸WTO以来,中国第二次遭遇此类诉讼,且事关重要的汽车行业。消息甫一公布,国内立即一片惊呼。  同样引人瞩目的,是美欧联手对华姿态。与美国的咄咄逼人相比,欧盟处理对华贸易摩擦的态度
期刊
2006年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联合公布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据该《办法》,中国律师服务收费将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民事、行政、国家赔偿等律师主营法律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指导价将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分别制定。律师今后收费,必须在指导价规定的范围内。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法律服务项目,实际涵盖了
期刊
在长达半年的调查之后,曾经引起举国关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哈医大二院)“天价医疗费事件”(参见本刊2006年第3期“‘天价医疗费事件’调查”),终于有了官方结论。  2006年4月14日,哈医大二院在200多员工参加的大会上传达了中纪委办公厅发出了致黑龙江省纪委的“51号文件”。这份文件宣布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结论。与《财经》此前披露的初步结论一致,文件称,调查结果表明,哈医大二院最主要
期刊
自今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经历了半年多的探索,先后有八批共20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了此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时间上看,现行的股改逻辑是否合理可行,逐渐都显现出可供评判与反思的事实基础和理据。然时至今日,各界对于股改形势的判断仍未能取得大体一致的认识,褒贬揄扬,执见愈坚。  11月10日、11日,國资委等五部委再度召开全国性股改会议,对下一步的股改形势进行研讨和部署。股改棋至中盘,是悬崖勒马,
期刊
要闻    发改委调控水泥、焦化、铁合金行业  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铁合金三个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水泥行业的预期产量为12.5亿吨,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翻番至40万吨左右,企业的户数减至3500家;焦化行业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淘汰土焦和改良焦,到2007年底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炉,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
期刊
要闻    中国银行通过上市聆讯  【本刊讯】(特派记者 陈慧颖)中国银行于4月27日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消息人士称,中行拟发行的股本数目占扩大后股本总数的8%-9%,募集资金规模在60亿-80亿美元之间。  香港联交所对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的要求为15%。据悉,中行的几家战略投资者中,瑞银集团、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持股比例较低,其所持股份可计入流通股部分。中行因此达到联交
期刊
焦点    中国公司法改革走向  “中国与世界: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2006年4月22-23日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认为,修改后的《公司法》是一部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好的法律。比如,工商登记注册的有限公司大量增加,个体户、工商户的数量大量缩小。这说明公司注册资本标准降低以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市场中更有生命力的有限公司模式,而不再是个体工商户形式。关于上市公司、公
期刊
要闻    中国发起 “保护知识产权行动”  【本刊讯】(实习记者 吕明合)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下称《纲要》),具体部署今明两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一向起消极作用,《纲要》首次提出,要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