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教学强调实践操作,一种较合理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了任务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特征、任务的设计原则,以Flash遮罩动画原理与制作为例,讲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45-02
计算机教学强调实践操作,不同于一般传统课程的教学,所以在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上不能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既要适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结合现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还要把计算机技术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技术。一种较合理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通常是指交派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任务可以是排版一篇文章、绘制一幅图形、设计一张名片、編写一段程序、开发一个网站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前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隐含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思考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直至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相对传统教学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既包含对新知识的建构,同时亦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是以任务为主线。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始终围绕任务开展教与学。
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组织者、指导者、辅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学习者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进行提炼和概括,帮助学习者建构更明确、更系统的知识经验。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它符合认知规律,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最终促使学习者全面有效地掌握技能操作要点、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三、任务的设计原则
(一)任务设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把教学总目标视为总任务,然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把总任务分解为模块任务。而在课堂教学中,模块任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均对应具体的学习内容。通过完成这些子任务、模块任务来完成总任务,即体现教学总目标。
(二)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满堂灌”模式,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对于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合理组织课堂,引导、帮助、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创设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切实锻炼、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情感。
(三)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学生,其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往往不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其掌握知识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立多级的、有层次的目标,从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寻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倘若任务涉及新知识或内容有难度,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或者互助协作式学习,教师通过随堂指导、提供示范视频录像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灵活的帮助。
(四)任务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且有趣味性
实践证明,当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且比较有趣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强烈、参与热情更高涨、投入精力更集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有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愿意走进学习的内容,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任务设计要考虑整体性
任务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才能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当然任务的设计也不能太大,否则学生难以完成。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下面以“Flash遮罩动画原理与制作”为例,讲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确定
教师课下选取典型案例,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在本例中,教师精选十个很有代表性的遮罩动画,对应十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展开图片”“滚动图片”“探照灯”“光泽”“水倒影”“闪闪红星”“万花筒”“百页窗”“飘动字”“放大镜”。首先,这些直观生动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其次,任务主题中巧妙隐含了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任务即学会了制作遮罩动画。再次,任务的设计难易结合、层层推进,既照顾了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满足高水平的学生自主探索、进阶挑战的需求。
(二)任务分析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理解、讨论、分析任务:这些动画和以前学过的普通运动动画有什么区别?能否总结出这些动画有什么共性?碰到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让学生总结归纳,并给出解决方案;对于初次接触的、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解释原理,如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挖一个窟窿,来回移动让大家透过这个窟窿看东西。让学生明白,遮罩需通过两层来实现,上一层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下一层叫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三个比较简单的范例,如“展开图片”“滚动图片”“探照灯”来讲解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45-02
计算机教学强调实践操作,不同于一般传统课程的教学,所以在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上不能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既要适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同时也要结合现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还要把计算机技术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技术。一种较合理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通常是指交派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任务可以是排版一篇文章、绘制一幅图形、设计一张名片、編写一段程序、开发一个网站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前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隐含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思考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直至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相对传统教学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既包含对新知识的建构,同时亦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是以任务为主线。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始终围绕任务开展教与学。
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组织者、指导者、辅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学习者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进行提炼和概括,帮助学习者建构更明确、更系统的知识经验。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它符合认知规律,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最终促使学习者全面有效地掌握技能操作要点、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三、任务的设计原则
(一)任务设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把教学总目标视为总任务,然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把总任务分解为模块任务。而在课堂教学中,模块任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均对应具体的学习内容。通过完成这些子任务、模块任务来完成总任务,即体现教学总目标。
(二)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满堂灌”模式,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对于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合理组织课堂,引导、帮助、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创设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切实锻炼、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情感。
(三)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学生,其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往往不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其掌握知识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立多级的、有层次的目标,从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寻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倘若任务涉及新知识或内容有难度,也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或者互助协作式学习,教师通过随堂指导、提供示范视频录像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灵活的帮助。
(四)任务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且有趣味性
实践证明,当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且比较有趣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强烈、参与热情更高涨、投入精力更集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有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愿意走进学习的内容,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任务设计要考虑整体性
任务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才能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当然任务的设计也不能太大,否则学生难以完成。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下面以“Flash遮罩动画原理与制作”为例,讲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确定
教师课下选取典型案例,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在本例中,教师精选十个很有代表性的遮罩动画,对应十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展开图片”“滚动图片”“探照灯”“光泽”“水倒影”“闪闪红星”“万花筒”“百页窗”“飘动字”“放大镜”。首先,这些直观生动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其次,任务主题中巧妙隐含了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任务即学会了制作遮罩动画。再次,任务的设计难易结合、层层推进,既照顾了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满足高水平的学生自主探索、进阶挑战的需求。
(二)任务分析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理解、讨论、分析任务:这些动画和以前学过的普通运动动画有什么区别?能否总结出这些动画有什么共性?碰到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让学生总结归纳,并给出解决方案;对于初次接触的、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解释原理,如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挖一个窟窿,来回移动让大家透过这个窟窿看东西。让学生明白,遮罩需通过两层来实现,上一层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下一层叫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三个比较简单的范例,如“展开图片”“滚动图片”“探照灯”来讲解遮罩动画的制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