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及预测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大肠癌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奥沙利铂的应用正逐步扩展到其他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奥沙利铂相关外周神经病变却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机制尚未明确,最新研究认为急性神经毒性是通过改变Na+短暂电导介导的;体外实验证实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奥沙利铂慢性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多种指标可用于预测奥沙利铂相关的外周神经病变,为实现个体化药物治疗、提高化疗的连续性带来了希望。

其他文献
肺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之一,手术仅适用于局限性肺转移的治疗,并且大部分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疗效欠佳.研究证实,随着三维适形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疗的不断发展,放疗对于肺转移患者有效,尤其对于局限性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生存期,但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约25%~40%的颅外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将发生脑转移,其中肺癌占64%左右,预后非常差[1].针对继发脑转移癌患者不同放射治疗方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回顾分析95例脑转移癌放疗的疗效。
期刊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是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Ⅳ-1)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糖蛋白肽gp-120处理人胚胎初级星形胶质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分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涉及PI3K-AKT、NF-κB及Wnt等重要信号通路.AEG-1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与cT同机融合图像(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肺不张组16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组18例,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组12例.根据CT和PET-CT模拟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和GTVPET-CT),采用
乳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相关基因、蛋白质及细胞因子发生改变,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将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地相继开展了一些乳腺癌相关基因及蛋白的检测项目,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p53等.但各地区、各医院检测内容却不尽相同,且临床上尚无统一标准。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维持肿瘤细胞的复制和增殖过程中端粒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比端粒的长度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由6种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在调节端粒酶活性、维持端粒长度和保护染色体末端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复杂调控.深入研究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寻求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能聚焦超声(HIFU)是利用热效应、机械效应及窄泡效应等进行无创肿瘤切除的新技术.临床应用中HIFU的能量剂量确定及由此产生的生物学改变目前是难点之一,本文对HIFU治疗中影响能效的声强度、幅照时长、治疗深度、声环境等因素进行阐述。
宫颈小细胞癌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妇科肿瘤,侵袭性强,易早期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手术辅以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主,术后化疗采用EP方案(铂类+依托泊甙)、VAC方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或TP方案(紫杉醇+卡铂)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12年11月16—19日,由《国际肿瘤学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联合主办、北京中科健星医药科技研究院承办的“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肿瘤科医生参加了研讨会。
期刊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具有抗肿瘤、抗炎和促进代谢等保护性作用.在结肠癌、乳腺癌等不同肿瘤中,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微小RNA及下调致癌微小RNA表达,并且影响其相关通路的靶基因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这为进一步明确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将白藜芦醇应用至临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