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o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艺术院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在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强化师生协作性和艺术实践性,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专业小提琴教学模式、藝术实践、音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小提琴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艺术实践;人工智能;互联网+教学
  创新小提琴教学模式是当前提高我国专业艺术院校小提琴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在互联网 + 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掌握小提琴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笔者在多年专业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根据小提琴教学特点,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提琴教学质量,探索和实践了以下适应时代发展的小提琴教学模式。
  一、完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在艺术院校专业小提琴教学中,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演奏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练习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教师主导性过强,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教学特点,选择多元化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动性的激发,是在良好、适宜的教学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是小提琴教学的主体,其自觉性与能动性是决定小提琴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小提琴教师应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教师在教授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可以结合身边的学习资源,运用多媒体、图片、文字等,将抽象的理论、技术性知识转为具象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如在教学中为拓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使演奏的乐句更有层次感、线条感,教师可以应用画图的方式,将乐句的形态用线条或图形展示出来,并结合教学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演奏要点。此外,教学语言也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避免使用如动作不规范、节奏不准确、音准不好等固化、枯燥的语言,而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当学生在演奏某个抒情乐段,需要抒发细腻的情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联想画面、人物、故事情节等。如演奏《卡门主题幻想曲》,可以推荐学生欣赏《卡门》的歌剧,理解主人公卡门的性格特点和吉普赛音乐的旋律、节奏特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音乐内容、情感,激发学生对乐曲的解读能力。对于在演奏中遇到技术难点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启发学生思考。如自编口诀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与小提琴演奏结合,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技术。
  (二)增强师生协作性
  在小提琴教学中,加强师生协作,突出教学相长,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小提琴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教师要避免重言传,轻身教,使学生处于一种从属、被动的学习地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加强与学生的对话,进而反思和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反馈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上,师生可以共同阅读、分析作品创作背景、思考演奏方式,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历与演奏经验,为学生创设情境,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配合演奏示范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模仿。也可以通过师生演奏小提琴二重奏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对乐曲的思考中,促进学生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师生合作式教学是加强协作性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按照不同技术程度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课上,互相聆听,互相交流讨论演奏技巧、乐曲风格,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二、创新艺术实践方式
  在我国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艺术实践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室内乐课、合奏课、音乐会、比赛等形式,为提高学生演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舞台演奏机会。近年来,各类寒暑假艺术节、大师班的纷纷开展,国内外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高质量的讲学和音乐会,增加了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中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当前校地合作形式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方式。校地合作是指高校与所处地方政府的合作,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艺术教育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艺术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创建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艺术教育资源,举办艺术展演活动等。学校按照社会对小提琴人才的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
  三、音乐人工智能进入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已带动了整个音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成为音乐行业实现产业化的典范。
  音乐人工智能是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重点。与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相比,音乐人工智能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相对固定模板,通过套用模板进行创作和演出。音乐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在于运用数学方法把音乐和音乐家的感受进行全面解读、演算,形成更贴近音乐家个性化表现所需的管弦乐队伴奏、协奏,制作出可根据演奏者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音乐伴奏软件,为演奏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演奏机会。目前包括中央、星海、四川音乐学院在内的多所艺术院校已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签署了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协议。中央音乐学院的12位优秀独奏家与AI人工智能“信息学爱乐乐团”首次联袂演出了12首多种体裁风格的中外作品,为音乐人工智能引进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互联网 + 小提琴教学模式   随着技术及大数据平台的成熟,互联网+教育已在教育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小提琴教学为适应时代發展,优化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小提琴的教学模式,使小提琴教学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传统的小提琴教学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仅局限于课堂上进行。而互联网与小提琴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更为便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上传到互联网,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乐谱、教学视频,选择相应的课程,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目前中央音乐学院已推出了“央音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由专家教授在线授课,为全国各地学子提供了与专家教授交流学习的机会。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最新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已汇集各专业艺术院校的精品课程。慕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上线下的教学进行统一,使小提琴教学更加便捷有效。近年来,手机应用市场为适应小提琴练习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节拍器APP。手机版节拍器功能强大,有多种界面颜色和多种节拍音效选择,支持各种乐器的节拍模式,给师生提供最全面的节拍服务,比使用传统节拍器更加方便和快捷。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小提琴教学也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互联网 + 的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创新了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法,对小提琴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语
  如何完善小提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艺术院校小提琴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在小提琴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化科学技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果,对发展小提琴教学,推动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丽.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8 (5):82-83.
  [2] 涂蓓,王衍婷.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研究 [J].中国校外教育 ,2017(36):163-164.
  [3] 吕润奇.浅谈小提琴演奏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8 (17).
  [4] 王涛.小提琴演奏教学之改革与创新初探[J].北方音乐,2018,38 (10):176.
其他文献
苏联弦乐理论家和著作家拉阿本曾这样评述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乐观和最抒情的小提琴大师,是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杰出艺术家。  法国著名女小提琴家和音乐评论家约尔丹·莫朗格也曾评论道: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充满着无限诚挚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  多年来,人们深深地感叹,在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有哪一位小提琴家具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和魅
期刊
摘 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在这片古老神奇的雪域高原之上,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用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交错,绚丽多彩,特别是民间歌舞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为这块美丽的土地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亮眼的明珠。针对甘孜藏族自治州民间歌舞、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以及传承人等进行了研究,对保护和传承
期刊
摘 要:歌唱中气沉丹田与膈肌的运动密不可分,气息的运用过程就是膈肌与下丹田肌肉群的内劲过程;声带振动集中有力的气流投射到面罩更能让面部骨骼产生共振,这就是歌唱中的高位置。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与歌唱的精、气、神有相同之处,上丹田主观意识,演唱不同情绪的作品时需要大脑合理地支配全身的各个器官协调运动。  关键词:高位置;丹田;膈肌;咽腔;面罩;共振  关于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是每一个歌者一直会
期刊
摘 要:从《蜀道之上——周思源作品展》的视觉语言特色入手,首先分析了周思源油画语言的当代性特征及其文化意义,指出周思源的作品符合当代艺术的两个基本原则——艺术自律原则和自我表现的主体性原则,作品的表现形态与现代主义最典型的三种形态——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有着紧密联系;进而阐述周思源关于蜀山题材油画的基本特征:周思源关于蜀山的心灵图式是周思源个人生命体验的承载物,是他个人对客观世界的
期刊
摘 要:从钢琴教育者的视角出发,结合新冠疫情期间给老年群体线上授课的经历与心得,分析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利弊,提出钢琴教育者应对“云教学”模式的策略,对疫情常态化下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老年钢琴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思路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线上钢琴教学;老年学员;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2172(2021)01 - 0090 -
期刊
2020年5月28日晚,由川音主办的“行走天府——大地艺术季”活动的首场演出在学校定点扶贫点广元市昭化区的昭化古城葭萌关城楼精彩上演。学校党委书记周思源,党委副书记侯钫,党委常委、副院长文云英,党委常委雍敦全、胡咏梅,昭化区委副书记、区长龙兆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壮,学校宣传部、学工部、艺术处、成都美术学院和昭化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下派广元昭化区扶贫干部等参加了活动。   28日上午,在昭化区
期刊
2020年6月5日晚,四川音乐学院围绕抗击新冠疫情而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音诗《生命之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激情奏响。该音诗塑造了在疫情期间以医务工作者为代表,坚守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奋斗者的群像,通过音乐描写了他们的不舍、艰辛、奉献和牺牲。这是全国首场以抗疫为主题、作品全部由高校原创的交响音诗公演。人民网、微博、云音悦等网络平台进行了直播。   整部交响音诗由“春之寒”“春之殇”“春之暖”“春之归”四大乐
期刊
摘 要:查尔斯·罗森在其著作《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书中认同并构建了“古典风格”这一历史概念,围绕三位核心作曲家,将其置于从巴洛克至浪漫主义这样一个逐步变迁的风格演变过程中来看待古典风格的混乱探索、成熟乃至向浪漫主义的转换。在一部部作品的具体分析中,一个既是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又动态变化的风格演进旅程呈现在读者面前。罗森的分析阐释虽然是典型
期刊
摘 要: 中华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结,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丰富的内容与内涵,需要广泛的研究和挖掘。以“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的建立、管理和发展为例,就中华传统音乐的研究提出见解和思考,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研究、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华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研究;四川音乐学院;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据“学堂在线”国际版和“爱课程”国际平台相继于4月20日和4月28日在京发布,“学堂在线”國际平台首发109门课程,“爱课程”国际平台首发193门课程,全国53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和7所专业特色高校入选。两大课程国际平台的目标是汇聚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为世界各国大学生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服务。  川音为此次首批上线的全国60所高校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专业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