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这已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作文指导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部分教师,尤其是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对如何走出误区进行了探究,现简要论述。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一)作文前的指导“空洞无物”却自以为“言简意赅”
走进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堂,可以发现他们作文前的指导极其简单,甚至用惜字如金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简单地对文章写作提出几点要求,接下来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写作。这样的作前指导不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写作技巧,没有实效。而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样的作前指导言简意赅,认为讲得过细过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讲得过多与形象指导属于不同的概念,这样空洞的说教是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写作“不相往来”却自以为“自成一体”
在有些教师的眼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完全独立的两部分,不能站在大语文的理念上去整合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没有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手法、布局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缺乏对文章写作技巧的领悟。也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发挥阅读分析的效应,没有结合一些范文或下水作文对学生进行引导,汲取写作的经验与技巧。
(三)作文素材“生搬硬套”却自以为“汲取精华”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应试能力,往往会选择一些范文供学生进行参考,一种类型的文章选择了多篇范文。学生为了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往往会从这些范文中汲取事例或是变通事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的作文写作背离了学生的生活,属于典型的生搬硬套,缺乏真实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作文评改“费事耗力”却自以为“亲力亲为”
提到作文评改,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都是自己进行评改,一篇文章往往要花费几个晚上的时间。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将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评改过,错别字、病句都点出来,结构方面的问题、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标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评改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实际上,虽然许多教师花费了较大的精力,但实际成效并非如人所愿。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本以后,更多的是看一下评语,订正一些错别字,至于教师辛辛苦苦挑灯夜战写出来的提示很少顾及,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
(五)教学空间“局限课堂”却自以为“紧扣重点”
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简单地将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还美其名曰紧扣重点。作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其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广阔的社会天地,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资源都能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阵地。
二、有效突破当前初中作文教学误区的措施
面对当前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临的误区,学校与教师都应深入思考,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突破。
(一)开展形象作前指导,让学生学到写作技巧
形象指导顾名思义是要让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三言两语式的作前要求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形象指导,让作前指导更具吸引力。一方面,笔者在指导的形式上体现形象化原则,对某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指导,侧重于选取同一题材的范文或者下水作文,以此为载体带领学生分析这一篇文章的各个方面,总结出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写作技巧,再在此基础上开展仿写活动。有了这样的形象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就会变得思路清晰,下笔有力。
(二)阅读与写作相融合,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要学会融会贯通。首先,阅读教学中应当渗透写作技巧指导,要在指导学生了解内容、掌握主题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是学习作者如何新颖立意、科学布局、突出人物形象或者表现中心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后,还可以有机穿插续写、仿写等类型的拓展延伸,以达到学以致用、逐步提高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将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运用起来,在下水作文分析、范文引导等环节,向学生出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分小组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学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思路得到了拓展,写作技巧也更加丰富。
(三)指导观察感悟生活,让学生获取生动素材
在初中生的作文写作中,生搬硬套事例显然无法达到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领悟生活,从而为作文写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要求他们每天晚上都回忆一下当天的生活,看一看哪些事情具有意义,可以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还要求他们深度分析,既要观察到生活的表象,还要深入到表象之后了解事情的深层原因,使积累的素材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与深化,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作文评改优化,让学生汲取他人精华
造成教师评改作文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吸纳学生参与评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汲取更多的写作技巧经验。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每学期选取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作文篇目作为学生评改的内容。学生交换习作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评改,从错别字、病句寻找开始,到分析文章结构主题,以及分析文章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对这一篇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寻找出存在的问题,点评出成功之处。为了提高作文评改的公稳性,笔者要求学生除了病句和错别字的评改由自己独立完成之外,其余项目的评改都在学习小组这样的载体中,通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来实现。最后环节还要安排批改人与作者进行当面交流,指出成功之处和缺点,研讨改进的方法等等,这样的过程能够让作文评改活动更具生机与活力,对于学生作文技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组织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如果完全局限于课堂,他们的思维得不到拓展,写作灵感也无法得到激发。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感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与作文有关的活动,如开展现场写生、文学社团研究、作文写作竞赛等等。无论是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是相互竞赛,学生都能够在课外活动中激起对作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巩固,达到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农村初中教师一定要正确面对存在的误区,善于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研究,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认识上的误区
(一)作文前的指导“空洞无物”却自以为“言简意赅”
走进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堂,可以发现他们作文前的指导极其简单,甚至用惜字如金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简单地对文章写作提出几点要求,接下来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写作。这样的作前指导不能让学生学到具体的写作技巧,没有实效。而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样的作前指导言简意赅,认为讲得过细过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讲得过多与形象指导属于不同的概念,这样空洞的说教是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写作“不相往来”却自以为“自成一体”
在有些教师的眼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完全独立的两部分,不能站在大语文的理念上去整合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没有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手法、布局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缺乏对文章写作技巧的领悟。也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发挥阅读分析的效应,没有结合一些范文或下水作文对学生进行引导,汲取写作的经验与技巧。
(三)作文素材“生搬硬套”却自以为“汲取精华”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应试能力,往往会选择一些范文供学生进行参考,一种类型的文章选择了多篇范文。学生为了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往往会从这些范文中汲取事例或是变通事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的作文写作背离了学生的生活,属于典型的生搬硬套,缺乏真实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作文评改“费事耗力”却自以为“亲力亲为”
提到作文评改,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都是自己进行评改,一篇文章往往要花费几个晚上的时间。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将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评改过,错别字、病句都点出来,结构方面的问题、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标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评改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实际上,虽然许多教师花费了较大的精力,但实际成效并非如人所愿。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本以后,更多的是看一下评语,订正一些错别字,至于教师辛辛苦苦挑灯夜战写出来的提示很少顾及,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
(五)教学空间“局限课堂”却自以为“紧扣重点”
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简单地将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还美其名曰紧扣重点。作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其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广阔的社会天地,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资源都能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阵地。
二、有效突破当前初中作文教学误区的措施
面对当前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临的误区,学校与教师都应深入思考,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突破。
(一)开展形象作前指导,让学生学到写作技巧
形象指导顾名思义是要让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三言两语式的作前要求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形象指导,让作前指导更具吸引力。一方面,笔者在指导的形式上体现形象化原则,对某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指导,侧重于选取同一题材的范文或者下水作文,以此为载体带领学生分析这一篇文章的各个方面,总结出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写作技巧,再在此基础上开展仿写活动。有了这样的形象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就会变得思路清晰,下笔有力。
(二)阅读与写作相融合,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要学会融会贯通。首先,阅读教学中应当渗透写作技巧指导,要在指导学生了解内容、掌握主题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是学习作者如何新颖立意、科学布局、突出人物形象或者表现中心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后,还可以有机穿插续写、仿写等类型的拓展延伸,以达到学以致用、逐步提高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将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运用起来,在下水作文分析、范文引导等环节,向学生出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分小组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学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思路得到了拓展,写作技巧也更加丰富。
(三)指导观察感悟生活,让学生获取生动素材
在初中生的作文写作中,生搬硬套事例显然无法达到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领悟生活,从而为作文写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要求他们每天晚上都回忆一下当天的生活,看一看哪些事情具有意义,可以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还要求他们深度分析,既要观察到生活的表象,还要深入到表象之后了解事情的深层原因,使积累的素材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与深化,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作文评改优化,让学生汲取他人精华
造成教师评改作文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吸纳学生参与评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汲取更多的写作技巧经验。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每学期选取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作文篇目作为学生评改的内容。学生交换习作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评改,从错别字、病句寻找开始,到分析文章结构主题,以及分析文章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对这一篇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寻找出存在的问题,点评出成功之处。为了提高作文评改的公稳性,笔者要求学生除了病句和错别字的评改由自己独立完成之外,其余项目的评改都在学习小组这样的载体中,通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来实现。最后环节还要安排批改人与作者进行当面交流,指出成功之处和缺点,研讨改进的方法等等,这样的过程能够让作文评改活动更具生机与活力,对于学生作文技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组织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如果完全局限于课堂,他们的思维得不到拓展,写作灵感也无法得到激发。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展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感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与作文有关的活动,如开展现场写生、文学社团研究、作文写作竞赛等等。无论是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是相互竞赛,学生都能够在课外活动中激起对作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够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巩固,达到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农村初中教师一定要正确面对存在的误区,善于教学反思,强化教学研究,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