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手术期对病人舒适的护理.手术体位的护理,电刀的正确使用,无瘤技术的应用,对引流管的处理等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结果 所实施的手术病人无一例有护理并发症,目前无一例发生切口转移.结论 本护理配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高发病、常见病,已日趋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糖尿病是一种身心性疾病,心理应激及躯体症状均可导致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可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2002年至2007年6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对不同个体的观察,87%的患者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系统阐述成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成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检查资料.其中女性19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41岁(19~55).胸片(25例)中观察纵隔轮廓的异常、心脏的大小及肺血管情况.胸部CT中阅读异位引流静脉的位置、大小及所流入的心腔;正常肺静脉位置存在肺静脉与否;心脏大小及形状;肺血管情况.结果 79%(23/29)的病人有一
目的 探讨隐性乳腺癌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7例隐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皆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的0.97%,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双乳未触及肿块.手术方法:2例根治术,3例改良根治术,1例保乳术,1例腋淋巴结清扫术.7例均随访,3例分别于术后2.5、3.5、4年因肝、肺、骨转移死亡.余4例均健在,5年1例,3~5年2例,3年1例.结论 对女性腋窝肿块应先考虑隐
目的 探讨重症布一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26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搭桥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1年至8年,效果优者24例,2例有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脾静脉-右心房搭桥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时170例健康体检者和252例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大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巨幼细胞贫血在临床上较常见,其表现多以纳差、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胸闷气短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黄疸、肝脾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9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1年至2005年接受脾切除加断流术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要求的23例病人分成A、B两组,A组14例,术后仅在血小板>300×109/L时,应用抗凝、祛聚治疗,B组9例,术后第1天常规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4 100 U/天,连用10 d,在血小板>300×109/L时,加祛聚治疗,比较两组门静脉系统血栓
目的 了解产吲哚黄杆菌和粘金黄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主要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方法 平板琼脂稀释法测定被试菌株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三维试验测定被试菌株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用三对引物扩增相应的基因.结果 25株产吲哚黄杆菌和10株粘金黄杆菌中,68%(17/25)的产吲哚黄杆菌和90%(9/10)的粘金黄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但所有菌株中均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常造成诊断困难.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心电图异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为此本文通过检测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和心肌钙蛋白,并对动态心电图(DCC)和普通心电图(ECG)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