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演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各类英语演讲大赛中,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仍显不足。本研究通过英语演讲培训中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从演讲拟稿技巧、演讲发表技巧和评价演讲三个层面提供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英语演讲;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贾春燕(1980.03-),女,汉族,陕西子长人,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最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语言规划。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的长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任务。
  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作为检验各个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关注,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不仅为全国大学生创造一个激励外语学习、展示综合能力、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同时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展现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合办的全国性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全国高校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的单项赛事。这两个赛事均面向全国,机构权威,流程规范,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赛程设计合理,赛制严谨,评判严格,保证公平、公正。在各级各类的英语演讲大赛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这两个赛事的组织不难看出,比赛均多角度展现选手的演讲水平与综合能力;着力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并都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文化沟通能力。
  有鉴于此,在参加各级各类的英语演讲大赛中,应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构建英语演讲中思辨能力的模式,并以此带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培养出英语技能和思辨能力俱佳的有用人才。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培养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目标,思辨能力也常常被称为批判性思维。那么,何为思辨能力呢?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多种理解。我国学者黄芳(2013)认为思辨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思维是思辨的目的与归宿。文秋芳(2009)认为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3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等5种性格特征思辨能力。Fancione(2011)指出思辨能力是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着完全开放的态度,勇于探究,其核心是“有目的的反思性思考”。笔者认为将思辨思维具体应用到英语演讲中,应培养演讲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条理清楚、创造性论述自己的观点。近年来我国英语学界越来越重视将思辨能力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學中。孙有中(2011)、文秋芳(2009)等学者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大学英语中思辨能力的必要性。文秋芳等(2006)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思辨能力和英语各个分项技能的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但是在诸多的研究中,关注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思辨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对大学阶段演讲活动中的思辨分项技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从思辨能力的各个分项技能中探究思辨能力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思辨能力。
  三、思辨能力的构成
  国内外学者对于思辨能力的构成都有着不同的解释。美国学者Fancione (1990)提出双维思辨能力模型,认为认知和情感构成了思辨能力的两个维度。还有学者(Paul、 Elder,2006)提出了三元思辨能力模型,该模型涵盖8个思维元素、10个评判标准和 8个智力特征。而我国学者文秋芳等(2009)年提出了提出了包含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的思辨能力模型。元思辨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评估的能力,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本文将主要探讨思辨中与认知相关的技能的培养。
  四、演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演讲中的思辨能力,在参赛选手的赛前培训中,可以有针对性从演讲拟稿技巧、演讲发表技巧和评价演讲三个环节对参赛选手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
  作为演讲比赛中的以一个环节,选手需要在演讲稿的准备中明确体现出其思辨能力。这就要求在拟稿时要充分对听众和选题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收集资料、确立观点、组织论据并进行合适的文字表述。一般的演讲比赛,都会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准备一篇高质量的稿件,因而提纲式的演讲稿技能有效解决时间的局限性,又能帮助选手理清演讲思路,确定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于此同时培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演讲稿中论证结构的策略培养。比如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problem-solution),即在提出问题后,随即提供解决的方案;在对不同事物的比较中引导学生进行两两对比,通过“优势比较(comparative advantages),有理有据的得出结论;在引动听众时可以使用“动机说服策略”。通过学生对以上策略由浅入深,由理论介绍逐步过渡到实践的不断训练,学习者能够比较有效地掌握关于拟稿的基本技能,从而快速便捷的确定演讲提纲。
  在演讲发表的技巧环节,教师可以依据思辨理论重点介绍思辨标准以及思辨者的思维气质倾向。在培训过程,教师可以重点介绍目的、问题、概念、视角、预设、信息、推理、预见这八个思维元素,通过选取实例的方式进一步阐释这八个思维元素的依据标准,以帮助学生不断构建思辨能力,并进行自我监控。同时还可以从比较热点的TED演讲中选取素材,带领学生分析演讲者在演讲中如何应用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等思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思辨思维的特征。
  在评价演讲环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小组成员进行组内演讲,其他人根据评价量表对其进行监控;而教师协助录制该成员的演讲,以方便其完成演讲反思,学习自我评价。
  五、结语
  在各级各类的大学生英语研究大赛中,思辨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反映了当今大学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思辨能力研究的成果,更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大学英语演讲中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操作策略,以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确保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2]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49-5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实践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思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混合式教学应用的背景出发,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分析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并通过教学反思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的要求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混合
【摘要】《兵家名言:汉英对照》是一部典籍英译,汇集中国几千年来的兵法典籍并加以中文注解和英文翻译,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并走出国门,被外译为阿拉伯语和俄语,英语翻译功不可没。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此书无论是正文翻译还是目录翻译都有许多精妙之处,值得品读。  【关键词】《兵家名言:汉英对照》;苏易安;翻译;目录  【作者简介】張国敬,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
【摘要】在国际交流中,英语被视为国际通用语言,这表明,通过英语翻译不同国家的文学是十分关键的,翻译质量的优劣关乎国家文化的有效传播。在英文翻译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文学典故是核心内容之一,也为翻译难点所在。基于此,本文在阐述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来源基础上,分析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典故的约束因子,尝试提出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方式及策略。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典故;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刘禹杉,吉林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要注重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展开,促进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得以锻炼,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文化意识得以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张菊梅,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區中新中学。  在新的教
【摘要】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在行域违实意义、知域违实意义和言域违实意义中的构建过程,从构建原则、否定认识立场标志、整合网络类型三方面总结“if”条件句和“如果”条件句意义构建的异同点。本文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在句法分析中的可行性,应用这一理论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违实条件句。  【关键词】违实意义;构建;条件句;if;如果  【作者简介】梁燕玲(1989-
【摘要】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是主观题中的“大”难题。本文以2017—2019年中考书面表达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书面表达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书面表达;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李思思,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书面表达是语言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语言技能中的一大难点。福建省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在测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在试题文本中渗透英语学科核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已从抓双基的年代走到了现在重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为例,从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引导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  【
2012年初,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思想品德命题大赛。参赛老师们都是现场获取编制试题的材料,然后围绕要求,当场命制试题,笔者所命试题如下:  [所命试题]  材料一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2008年3月31日,时速350千米的首列国产化CRH3高速动车组在“唐车”下线。作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高铁从一问世就站在世界前沿,创造了运营速度、运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摘要】江西民俗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兼收并蓄,其译介与传播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国内及江西非遗民俗的英译研究,碎片化问题显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技术日臻成熟,然而结合语料库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因此,将这一新型研究范式引入江西民俗的汉英翻译很有必要,可以弥补传统研究的不足。总之,构建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高度重视词汇教学。然而,传统滞后的词汇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枯燥性,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畏难心理,难以取得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对此,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有效策略来开展高效的词汇教学。本文浅析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探究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