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现实道德扩展法”培养模式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道德的认知,尤其是对青少年,青少年的不良网络道德意识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现实的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极为迫切。现实道德扩展法是教师把学生的现实道德作为旧知识来同化网络道德这个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升华网络道德情感、锻炼网络道德意志和强化网络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及优秀的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 现实道德扩展法 网络道德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网络道德现状与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计算机和光纤通讯技术为先导、以加速网络信息为宗旨的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生活在当代的青少年,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一代”。据统计,中等80%的家庭有电脑,网吧中上网人员中青少年占70%。有2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网迷”,“经常上网”;有30%的青少年表示“偶尔上网”;还有部分青少年表示“想上网,但没有条件。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网络已经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是网络市场不断拓展的主体。但是应当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在推动网络发展的同时,网络也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互联网在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消极问题。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些诸如色情、暴力以及对社会阴暗面过度泄露等不良信息,正日益侵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对青少年的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使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方面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现在的青少年,担当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关人士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现状不是很理想,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在网上肆意漫骂和攻击;投身“网恋”;浏览色情网站;模仿不道德行为;充当黑客等几个方面。最近,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进行的修改中,如何文明而积极地使用网络已被写入其中,这正是网络道德重要性的一个体现。
   关于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有关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提出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纯洁的上网空间;建立健全有关信息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种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等几点。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为学生施加外部压力,而只有“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反映了从青少年心理内部提高道德自律。然而,根据网络行为的隐蔽性和道德教育等特点,真正的网络道德教育不是把学生看作一种原料胚胎,然后让教育者来加工、塑造这个胚胎,而是要注意网络使用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自觉地内化道德标准,让网络使用者把网络道德这个新的内容融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造就具有自由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人。在自律教育活动中,我们重视强调引导的作用,重点不是放在防范、纠正和惩罚一些学生的 “错误”行为,而是放在学生生活的内在要求上。因此,网络道德的关键不在于“约束”和“限制”,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据此,我们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新方法——现实道德扩展法。现实道德,即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现实道德扩展法就是教师把学生的现实道德作为旧知识来同化网络道德这个新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升华网络道德情感、锻炼网络道德意志和强化网络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现实道德扩展法
  道德教育是施教与受教双方活动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知、情、意、行、信五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网络道德建设时要体现教育的民主和平等精神,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多进行施教与受教的双边活动,多注意网络道德素质的多端性和同步性,先让其“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同时多种方法并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德育也是社会综合教育影响与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的德育素质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教育者努力,特别是受教育者主动配合下形成的。这也就要求网络道德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态度,使受教育者掌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1.网络道德现实道德的相互关系。虚拟性 、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这些网络的鲜明特质决定了网络道德的超前性和滞后性。网络道德的超前性和滞后性交叉非常明显:一方面,作为一个高度 自由、开放的世界,自由平等、个性化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在网上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趋于更宽容、更文明、更平等、更友善。这既反映了技术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趋势,是网络 “超前性”的典型体现。另一方面,网络的高度自由和开放,并不完全脱离现实道德规范的影响,尤其是作为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网络对人们行为的自律性要求,较之现实道德更苛刻、严格。尽管网络道德不完全脱离现实道德规范的影响,但网络道德不是现实道德的完全网上化。所以,可以把网络道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现实生活的网络化部分,另一部分为网络特殊道德。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应用网络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特征就决定了网络道德现实生活的网络化部分应为他们的主要网络道德。
  2.青少年对现实道德掌握的稳固性。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社会对个体优良品质的培养早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且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已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是现实道德水平较高的个体,他们很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有礼貌的、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没有礼貌的、不道德的,而且这些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道德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知晓道德信息,而在行动上却违背道德规范的人,即 “知而不行”。学生每天都会接触众多不同的事物,对于现实道德可以说有许多“练习”的机会,这就使现实道德行为得到了有力的强化,促使现实道德在他们身上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3.奥苏贝尔的同化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结构理论认为,客观的事物或观念必须在人的意识中具有与之相等的“东西”才有意义,这个“东西”就是认知结构。基于这种观点,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 有联系 的旧知识,用来“固定 ”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分化和整合,使学习者获得了新知识或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原有的知识也在同化过程中发生了意义的变化。因此,“同化”就是新旧知识或观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习得的知识观念获得了心理意义。
  从内容上看,网络道德同部分现实道德有一致性;从应用的环境来看,两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小学生的现实道德水平普遍较高,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在中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网络道德作为新知识,把现实道德作为旧知识,用现实道德来“固定”和“归属”网络道德,并使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发生变化,最终达到提高道德行为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受教育者知行统一,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现实道德的知行统一性来促进学生对网络道德的知行统一。
  三、现实道德扩展法的拓展实例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同网络行为的对应关系很多,教师在把现实道德扩展为网络道德时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1.不传递虚假信息和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危害的信息。不传递虚假信息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现实道德扩展法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教师可以用狼来了的故事引入:“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一下(让学生自己讲出使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时,老师就点一名学生把“狼来了”的故事给大家讲一遍。由于“狼来了”的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教师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这个同学把故事讲完之后,教师还可以接着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狼来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会积极的回答。比如,学生会说狼来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说谎。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就接着提问:大家是不是认为说谎是不对的呀?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来强化学生对说谎这一错误行为的认识。等到时机成 熟之后,教师就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网络上来。教师先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说谎是不正确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同样,在网络行为中“说谎”也是错误的。在网络中“说谎”我们把它称为:传递虚假信息。老师列举出传递虚假信息的几种表现,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的行为算是传递虚假的信息。
  比如,在同网友聊天时在性别或者年龄上欺骗对方,告诉网友和自己实际年龄相差很远的年龄(这里排除为了安全起见而回避自己真实姓名 、联系方式等情况)或者搞恶作剧在网上告诉你的同学明天放假一天等。教师尽可能的多列举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传递虚假信息。接着,教师列举出一些同学在网络上任意发布虚假信息而造成严重危害的例子,让学生从情感上痛恨那些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和危害国家安全信息的人。法轮功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例子:教师告诉同学们目前由于政府对法轮功的打击力度很大,所以法轮功把一部分力量转移到了网上,在网络中把那些宣扬法轮功的邮件发到邮箱中或者其他接收设备中,使人们受到法轮功反动思想的毒害。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法轮功受害者的照片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升华了自己的道德情感,为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打下了基础。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网络道德,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最终达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的 目的。
  2.同网友交流时要使用文明用语,不肆意漫骂和攻击。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用语、肆意谩骂是中小学生网络道德低下的普遍表现之一。由于整个网络环境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道德失范行为。他们炫耀自我的能力,甚至以说脏话为荣。针对这种情况,现实道德扩展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行为规范,然后把“讲文明,懂礼貌”这一条提出来。接着就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呀?”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回答后,教师就让同学们自己列举一些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再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肯定、赞扬来强化他们 的意识。接着,老师就可以适时地将话题引到网络上来,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网络行为中也应当有,不能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在网络上肆意漫骂他人和在现实生活中漫骂和攻击他人一样可耻。通过老师用现实道德的引导,“不肆意漫骂他人”这个网络道德已经很稳定地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了。
  2l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人的能力也通过网络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现在的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道德水平关系着以后中国的发展,网络道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艰巨任务。网络道德,它既与现实道德有着相似之处,又与现实道德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对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探讨是一个紧迫的任务,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新云,张瑗,熊国海.论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道德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2]左明章.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3]文建龙.浅论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J]基础教育研究,2002(5)
其他文献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诸如“元宵放灯”、“吃元宵”、“走百病”等,元宵节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市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宋代诗词当中有不少以元宵节为题材的,其中李清照的《永遇乐》、辛弃疾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图在文本提纯和原文节录当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并以此为依据,对苔丝与拉斯蒂涅两个出生纯洁、质朴的年轻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达到揭示他们人性中的异同点及其产生根源的目的。  关键词: 苔丝 拉斯蒂涅 高老头 文本比较    当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后面加上“一个纯洁的女人”为副标题时,他注定要遭受舆论界的炮火,且不言它是否具有针对性,将一个被玷污的女子说为纯洁不啻为“大逆不道”。纵使行
期刊
摘要:战后德国处于一片满目疮痍的境地,主权丧失,经济崩溃,军事瓦解,加之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敌视情绪,给德国的战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阿登纳作为联邦德国的第一任总理,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他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使联邦德国的主权得到了承认,经济实现了腾飞,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联邦德国 阿登纳 外交战略    阿登纳上任时欧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已经衰落,它丧失了世界权力、物力和财力,
期刊
作文本来就应是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释放心灵、外化思想、展示艺术美的结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因而写出的文章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受概念化和形式主义的影响十分严重,写作缺乏个性恐怕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样一个描写家乡的题目,农村的学生居然与都市的孩子写得如出一辙,甚至九十年代的学生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做亦是如此,作文是学生综合评定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联系活动。一篇作文不论是好是坏,从选择素材、加工运用、拟稿表达直至修改定稿,都倾注了小作者的全部心思与感情,是作者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智能、意志等的综合实践,也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辛勤劳动,要理解并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赞许和肯定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提。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目标,为学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全面 持续和谐发展创新 合作交流    素质教育的核心
期刊
大面积转化学困生是中学教学的关键,自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就有一些学生放松学习,致使课程愈落愈多,到了初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这给初中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难题,使老师们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管理学生的纪律。而现在很多学校采取分层教学即把学生按成绩分成A班B班,A班重在教学看成绩B班重在管理看纪律。这种体制无疑增加了B班老师的工作量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成绩。作为一名B班的老师的我对此深有感受。自2000年
期刊
摘 要:“有道德才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公民道德水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本文从我校新出炉的校训着眼,论述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以从心中有他人、不贪人便宜、要改过从善、做好本分事、常起欢喜心等五方面入手。  关键词:道德 从善 欢喜心    凝聚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心智的八字校训“厚德、致远、博学、做人”已新鲜出炉。“德”字当先,秉承了我校一贯坚持的“学做事先学做人”育人理念
期刊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幼儿园管理、教育等各方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和改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运用 问题 措施    一、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在幼儿园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