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281例未经溶栓及其它早期介入性治疗干预的急性心肌梗塞连续病例各种临床变量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单因素及逐步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是影响晚电位检出率的最重要变量。换言之,急性心肌梗塞中影响晚电位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梗塞和缺血区域的大小。
其他文献
分析220例正常人V3导联U波,发现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组存在形态和时限的改变。表现为青年组U波前肢时限较短,U波前肢与后肢比值(U前/U后)小。随年龄增大,U波前肢逐渐延长,U前/U后增大。中年组与青年组
差异性传导可存在于整个心脏传导系统,如顺、逆方向传导的窦-房、房-室、异-室(房)交接区以及心房、旁道、心室内等部位,而以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最具特征性且常见
提出基于Sobel梯度算子方向场的掌纹图像三角点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对数码相机采集的掌纹图像进行去噪、边缘提取及伪边删除预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计算每一子块的Sobel梯度方向场,基于方向场直方图统计子块内每一像素点的方向场数目,将子块内大多数点的方向确定为子块中心点的方向;对掌纹图像的方向场进行三色同质化后,用基于形态的方法进行掌纹三角点定位,并删除伪特征点。对采集的212幅掌纹图像三角点
患者女性,16岁.因高热1周伴昏厥于1991年6月4日入院.临床诊断:伤寒感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阿-斯综合征.入院次日,心电图(附图上)显示:P波规则,P-P间距1.20s,房率49次/min;QRS
观察560例患者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ST-T 改变,发现50例冠心病患者运动中 ST 段缺血性改变期间48例出现 S 波振幅增深,增深幅度为0.23±0.1mV,且与 ST 段下移在时间上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预激综合征(预激征)最常见的合并症,指有旁道和正常传导系统共同参加的折返性快速心律。阵发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