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桦小小说二题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桦 广西融水县人,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2015年开始学习小小说写作,有小小说在《百花园》《金山》《三月三》《柳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小小说人选《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和《活字纪2016年佳作选》。小小说《斗马》获“靖江王城杯”第十届广西小小说奖优秀作品奖。
  四爷的金牙
  最近,四爷又镶了颗金牙。
  如今,就是有钱人,都不时兴镶金牙了。四爷不但不算有钱人,还比较穷,至少从表面看是这样的,但他偏就喜欢镶金牙。
  说起来四爷也快到了古稀之年,但身板还算硬朗,只是几颗大牙劳累过度,这几年陆续报废了。四爷一辈子劳动惯了,闲不住,也不愿意看到自家的一亩承包地撂荒,就在田地里种瓜种菜,还养了些鸡鸭,每天忙得团团转。
  四爷住的泥砖老屋,在村上已是古董级的了。煮饭用的铸铁鼎锅,洗脸用的搪瓷脸盆,洗澡用的铁箍木盆也都快成了文物。胖乎乎的邻居桥生大叔来串门时,不敢坐四爷挪过来的那张歪斜的竹椅,怕屁股与地面瞬间就亲密接触起来。
  四爷的一日三餐,青菜红薯芋头,偶尔煎两条咸鱼,可吃一星期。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奢侈一下,买上二两猪头肉。晚上,四爷爱喝酒,但一玻璃杯足矣。先小心地倒半杯米酒,再用水兑满,眯缝着眼就喝了起来。他觉得挺美。
  照理,四爷日子不应过得如此清苦。他一儿一女都在城里工作。儿女不孝顺?也不是。老伴去世得早,孤身一人在乡下,儿女都争着接他到城里去。不去,为什么?不去就不去!儿女每每提起,他总拧着头发花白的脑袋说,然后目光就落在院子里那群正在撒欢的鸡鸭身上。这时,眼里温柔得如灯光下酒杯里的米酒。
  儿女过意不去,想给他添置点生活用品,总被他一顿训斥,说东西能用就行,不用装什么大头菜。城里屙尿屙屎都用钱,大手大脚,遇到点事咋办?儿女说,没事没事。没事,谁能料到?他瞪着眼说。月初的周末,儿女总有一人回来看他,给他几百块钱生活费。他总是一脸不屑,说,我有钱,我有钱!不接。儿女就把钱放在竹椅上。等儿女走了,才起身拾起,走进卧室,从床底下拉出个脱漆的大木箱,摸出个变形的铝制饭盒,“咔”地打开盖子,把钱整齐地叠进去。
  因村子离城不远,四爷种的养的东西都挺好卖。东西虽不多,但一年下来,也有些收入。当钱快装满饭盒时,四爷有些激动,他早想给掉落的大牙镶上纯金的假牙,但以前太穷,不敢想,现在可以实现了。
  这个想法源于他父亲的经历与教导。
  他父亲二十多岁时,在一军阀部队里当兵。因不愿意为军阀卖命,一次趁部队与另一军阀争夺地盘混战之际溜了号。但逃亡路上,衣不蔽体的破军装里无一个铜板,家乡又在千里之外。幸好当时家里还算殷实,当兵前让牙医把一颗坏牙拔了,镶了一颗纯金的假牙,为的就是遇到困境应急之用。靠着这颗金牙兑换的银元,他侥幸活着回到了家乡。
  记住,以后日子好了,留点金货应急,存纸票就是存废纸,他常记起父亲生前的话。
  一个明朗的上午,他走进了镇上的牙科诊所。医生数了他饭盒里的钱后,告诉他,只够镶两颗。他说行,就镶两颗。后来攒够一颗的钱他就来镶一颗。那天,他镶完第六颗的时候,心情格外的好。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再加上孙子外孙女,恰好六个人。他早就想好了,他去见老父前,就把金牙都拔了,给他们每人一颗。他们收入不算高,买房还贷款,要是真遇到点急事怎么办。
  黄昏,四爷回到家时,看到坐在门前的桥生大叔肥胖的身躯裹在夕阳中,脸膛红得像猴子屁股,便忍不住冲他咧嘴一笑。瞬间,嘴里金灿灿一片,一下晃花了桥生大叔的双眼。
  说嘛,原来装穷是为攒钱镶金牙啊!桥生大叔哈哈大笑。此前,四爷很小心,不轻易露牙,因此谁也不知道他镶了金牙,包括他的儿女。
  四爷赶紧闭嘴。
  四爷的生活照旧,桥生大叔也常来串门。但没想到有天晚上,桥生大叔从四爷家回去,快到家时却突然摔倒在地,人事不省。送到医院一检查,高血压引发脑出血,进了重症病房观察,每天医疗费三四千元。虽有合作医疗补助,但自费的开支仍不少,桥生大叔家本就困难,哪里挡得住,他儿子水成只好到处借钱。
  四爷到医院看望桥生大叔,看见桥生大叔昏睡在病床上,心情颇为沉重。走出病房,他叹口气,张开嘴,用手指掰下两颗金牙,塞给了一脸愁容的水成。
  走出医院,四爷想,掰下的金牙还得尽快镶上。
  总指挥
  早上,李蔼刚要出门,见张老二扭着肥胖的身子,急匆匆赶来。
  张老二两眼发红哽咽着说,李叔,我爸……他走了……
  矮瘦的李蔼嘴上冒腾的烟雾,瞬间停滞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咳嗽像村头的锣鼓,“叮当”了一阵后,他重重喘了口气,手一挥,走,去家看看!
  村道上很静,不断传来张老二嘤嘤的哭声。
  我爸……他走了……
  李藹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张老二的父亲张文.也是在这样的早晨,这样匆匆赶来,对他说同样的话……
  那天来到张文家时,他哥张明正在抹着泪。这张明在城里当干部,自恃见多识广,本以为张文会请个老成持重的老头来,没想到是年轻的李蔼。他呼呼地抽抽鼻子,话语中透着疑问,你,行吗?
  村里有人过世办丧事称“办大事”,主持办大事的人被戏称“总指挥”。前段时间,被推选担任此职时,李蔼本不想干,觉得吃力不讨好。但大家说,别推啦,谁不知道你精明会算。他知道,大家都穷啊,推选他,不就是想找个有点能耐的人,把大事办得又体面又节俭吗?千吧,为人民服务嘛。
  这几年,村上有老人过世办大事,李蔼都积极参与,还常出点子。正因为这样,大家才信任他,推举他。因此,怎么做,他心中有数。但此时,他不想表什么态。倒是张文不耐烦了,扯这些有卵用,爸的棺木还没着落呢。
  李蔼也说是啊,得尽快入殓,张木匠刚做好副棺木,我去弄来。说完,嘭嘭嘭跑了出去。两袋烟工夫,他就带着几个人,推着板车把棺木运回来了。   张明绕着棺木转了一圈,点了点头说,嗯,不错,够大!
  家人手忙脚乱地为老人入殓,李蔼就在一旁指点,你们都放件带着身体气味的衣服进去,老人到了阴间才会保佑你们。张明说,哟,年纪不大,懂得不少啊,哎呀,回来得急,没带多余的衣服。
  你身上没穿有吗?李蔼扯了扯张明的衣领,张明连忙照办。
  忙乎了半天,总算能坐下喘口气了,李蔼又赶紧找兄弟俩商量办酒席的事。
  兄弟俩嘀嘀咕咕了半天,把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都抠了出来。李蔼边听边扳着手指。两人话一落,他就慢悠悠地说,办三十桌够了。
  三十桌?张明飙了个高音,不行不行,至少再加十桌。
  礼来人未必都到,打个八折了不起。
  宁可多点,不能丢人,张明啪啪地拍着桌子。
  我与你打赌,超过这数算我的,李蔼腾地站了起来,口水喷了张明一脸。
  张文也忍不住顶撞他哥,天天坐办公室,懂个屁,又对李蔼说,要不,再加二桌吧。
  也好,我叫人去!说话间,李蔼已走到院外的村道上,来哕,做工夫喽!嗓门像高音喇叭,粗犷的声音裹着雾气,瞬间就传遍了这不大的山村。
  哪家没老人,总指挥发话,谁敢不来。这办大事事还真不少,收礼的、做厨的、抬棺的、上山挖金井(墓穴)的……李蔼站在张长条凳上,一手叉腰,一手指张三点李四,把想到的事都安排了千活的人。
  那年头一年难见几回荤腥,进厨房是肥差。于是有人眼红了,嚷着更换工种。人尽其才,没那本事就不要放屁!李蔼瞪眼笑骂。
  这时,张明也想发个言,做点指示,无奈人群已散去。
  第三天是出殡的日子。上午九点,吊唁的人多了起来。棺木边,哭棺的拿条毛巾,抹著泪,像唱戏般,哭得有腔有板,旁人越劝哭声越高。眼看日近中天,李蔼从这屋窜到那屋,边走边喊:抬棺的吃“台余”(专门招待抬棺人的宴席)哕,一众人哗啦啦坐满了近十桌。
  不久,忽然一阵慌乱,有人喊,出殡时辰到了!亲人们围在打开的棺木四周,与老人做最后的道别。这时来抬棺的却寥寥,兄弟俩急得团团转。
  还得李蔼出马,吃饱的都死哪了!跳上张长条凳,他破口大骂,一嗓子过去,偷懒的才嬉皮笑脸地从人群中闪出来。
  不久,鞭炮响起,哭声一片,抛撒的纸钱在空中飞舞。起棺!李蔼一声令下,四个壮汉抬着棺木摇摇晃晃出了门。在村头路边祭过后,鞭炮又骤然响起,还是李蔼在喊,上山喽,一路好走!
  下午三点,宴席开始,来客恰好坐了三十桌。
  李叔,我爸的大事得快办,明天一大早就上山,张老二忽地一嗓子,把李蔼从记忆中拉了回来。
  李蔼愣了一下,放缓了脚步。
  咋……这么急?
  怎不急,通告都贴了,农村也要实行火葬了。不快点埋,让民政知道,立马派车来拉去烧了。闭眼前我爸说,烧了,魂就回不来家了。
  咳咳咳……李蔼又猛地咳了起来,听……说了,没想到这么快。
  张老二被逼得不耐烦,又狠狠地说,不就是罚款吗?能怎样!老子有钱,不怕!
  唉……李蔼停下了脚步。
其他文献
一  今年的秋天不比往年,马家庄的人还没来得及把秋粮收进囤里,天就下起了雪。先是刮了三天大风,把树下厚厚的落叶一扫而光,紧跟着天就阴沉了脸,仿佛遭遇了极大的不幸,硬是把远山近水涂成了乌黑色。按老一辈传下的经验,第一场雪通常下不大,没必要担心,可这一回十分反常,大雪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整整下了两天三宿,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了,半空里还悬挂着厚厚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马致远从炕头上蹦下来,趿拉着
期刊
向迅 土家族,1984生于湖北建始,现居江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民族文学》《长城》《长江文艺》《散文选刊》等刊发表一百余万字文学作品。已出版散文集《谁还能衣锦还乡》(中国作家协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斯卡布罗集市》 、《寄居者笔记》等四部。曾获林语堂散文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孙犁散文奖、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等。现供职于江苏省作家协会。  1  最近一
期刊
一、少年“英雄梦”  小学时,就囫囵吞枣地读了《水浒传》,对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一节尤爱。在那“三碗不过冈”的地方,武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铁拳伏虎的酣畅英雄形象,契合了我的少年“英雄梦”。因此记住了“景阳冈”这地方。于是,在年幼的脑海里,以为凡是“冈”都是幽深、险恶之地,不是名山大川,却也具峻岭之险。  查《现代汉语大词典》“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而“岗”指高起的土山坡。在百度词条里,“冈”相
期刊
不经过河流的脚才是我们的脚  十四年我秘密参加一个没有目的地的旅行团  同行人中有一个叫阿蛮  那次我们计划进入深山——无人到过  有水的地方,阿蛮总把脚放进去  “阿蛮,快回来这条路上  和你的同伴一起”  我们曾呼唤他  直到领队把此行目的变成  走得如士兵一样整齐:方便管理。  阿蛮,一个人蹚进河流  我们以为这种孤独会令他开心  旅途的最后几天他  消失了  没有一个人觉得奇怪,大概  他
期刊
范云英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入选《201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1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曾获建党九十周年第一届“和谐杯”全国散文创作大赛奖、2016年首届“上善若水杯——我的父母亲”全国征文大赛入围奖、福建省第二十九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暨第十一届“陈明玉文学奖”佳作奖等奖项,出版小小说集《草戒指》,散文集《耳边的风景》。  我的邻居
期刊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摘自《金刚经》  医院里每个人都面色凝重,也不知道为什么面色凝重,一个个都有着相似的面色。大抵是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得人們沉默而凝重。老丁脑出血手术做过好多天了,还躺在床上不能起来。他昏迷的时候居多,不停地发出痛苦的长啸,一阵一阵的。他老婆二花每次都对他说忍着点,别再喊了。老丁自然是听不到的也没有反应的。老丁病得还比较文气,他只是每次发出杀猪一
期刊
刘军 笔名楚些,1973年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评协理事,《奔流》编委。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从某种意义上说,80后写作者的青春史与成长史始终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逐步提速的社会进程,社会空间的开放程度愈高,社会的流动性就会随之加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的交互性层面,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呜叫出沉闷汽笛声的绿皮火车,到动车组的
期刊
生活,痛并快乐着,这种体会不分朝代和贫富贵贱。人们常常习惯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四季餐桌上的食物。男人,在餐桌前肆意宣泄;女人,则将喜怒哀乐融进美食里。于是,一个民族千年的饮食习俗,得以经久不衰。  ——题记  曾经,一个考古专业的小伙子问我:你真是壮族的吗?太好了,那你应当是住在岭南啦?你们是骆越古国的后裔吧?你家乡的文化如何?……  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似乎他才是正宗的壮族人,而我不是。说
期刊
泄露  流水埋首于黑夜  我也是这样的一副面目,忙,不曾被一只萤火看见  空旷的西郊埋下白日的不平:草树,贫富,尘  土和白云  现在那里没有一粒灯火照着  放下忙,听到流水低声吼  慌忙中它露出几颗白色的牙齿,一闪,又一闪  这回我看到了光  度外  山头是两堆时间  生出白桉树  某一天,白桉树与白桉树之间的老铁桥上  小学生走得快  在桥上转眼不见  其余的人,车辆,陈旧的街道,蓝瓦上的阳光
期刊
陈燕萍 1990年生,福建人,四川大学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平时有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相关作品刊发于《散文世界》《陕西文学》等杂志,于2017年获得首届“嘉润·复旦全球华语大学生文学奖”散文组主奖。  天涯占梦数  许久没有接到他的消息了,程雪讷讷地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心里头十分难过。  “他最近事情很多吗,还是忙着与新认识的朋友建立联系以至于再也想不起我来了呢”,点开屏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