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等”字,串联而成的。
  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亲人,或许是挚友,也或者是另一半。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到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足以让自己的脑海里,生出千万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可能忧伤,可能暗喜,也可能是惊悚。
  对这样一个人的等待,往往伴随着对现状的否定。为什么非要等这个人呢?没有这个人的现状,无疑是欠缺的,令人无法从心底生出满足来。唯有等到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日子才算圆满。于是,就开始了漫长且充满悬念的等待。
  等一件事。会让人心生期待的事,大多是好事。比如一个人在人生的长河里,忙忙碌碌地奋斗了漫长的时间。可越是接近目标,心中就容易按捺不住地生出等待来。等一件事,也是等一个结果,来对自己长期以来的努力,加上肯定式的句号。
  若这样的结果未能如约而至呢?当事人的心中,难免患得患失,郁郁寡欢。这样的等待,其实有着另一层潜台词。没有结果,未获肯定,那之前的种种努力与奋斗,都是徒劳的。唯有等来了结果与肯定,人生才算值得。
  一个人的生活里,若是有了太多的等待,往往包袱也就重了。人生,看似自己的,实则却难自主。快乐,不再是任由自己做主的,招之即来的东西。相反,自己的人生快乐与否,值不值得,取决于各种无法预知结果的等待。
  可見,等待有时是源于不自足。因为觉得生命有欠缺,需要由另一个人来填满。或者,自己无法从努力的过程中,从挥汗如雨的奋斗中,挖掘出独属于自己的快乐,反而将这样的快乐寄托在外界的肯定上。于是,便有了饱含不确定性的等待。
  有时,比起等待,不等的过程或许更值得我们品味。
  (编辑
其他文献
来,沏杯茶。我们坐在三月盛大的绿里,像两片茶叶。  我们可以说的有很多,最想告诉你的是,我是易形者。你不必害怕。春天尚浅,芽茶初绽,我还有很多时间,回归最初的样子。  窗外,三月浩荡,亿万蓓蕾钻破轮回的茧,重返或初临人类的星球,疲惫得满脸汗水,你可以从每一尖新芽,每一角初蕾上,看到湿润的痕迹。在犹自凛冽的三月风里,他们蹲在料峭的枝头,或站在润软的泥土里,就像你我一样互望,或是清浅地说声“春早”。是
蒂姆·伯纳斯·李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万维网的创始人,他在为大众打开一个自由联通的全新世界之后,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对专利的申请权。蒂姆的做法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令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1955年,蒂姆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北部城市,21岁时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并获得物理系一级荣誉学位。几年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蒂姆来到瑞士的日内瓦,进入著名的由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建立的粒子实验室。在这里
私家车逐年增多,小区压缩绿化带,增辟停车位,停车位用网格砖铺地,不到半年,网格里就长满了苔藓。砖是红色的,苔藓翠绿,形成红绿相间的图案,倒也赏心悦目。苔藓不用种植,只要环境保持湿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是指日可待。  我结识了合肥城里一些养花的人,他们偶尔到郊野采集天然的苔藓,带回来装点盆栽。做法就像铲草皮,带一层土,卷成卷,回来后摊开,裁剪合度,按到盆中,天衣无缝,跟自生的苔藓无异。成
17岁那年的花季,却让我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劫数,我不幸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神智恍惚的我双眼无神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次从噩梦中惊醒,陪伴在侧的,总是我那“坚强如刚”的父亲。以往,总觉得做警察的父亲威严有加缺少温和,连跟他说话都要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可在我双腿失去知觉,无望而悲苦时,父亲用他“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钢铁意志,撑起了我头顶那片即将倾塌的天。  那年冬天,在手术台上,我历经了一番生死搏斗,当沾满
“你是哪位?”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看号码是老家那边打过来的。“我是于亮。”对方说。“于亮?你是于亮啊!”我脑海里瞬间来了个几千转,一下想起来了,于亮是我中学时最要好的同学。“是啊,我是于亮。”“二十多年了,我们没有联系了,还好吧?”“都好,一切都好。”“你怎么突然想起來给我电话了呢?”“没什么,就是想和你说声对不起。”“对不起?为什么说对不起?”我愣了一下。于亮和我说了一件事,让我曾经封闭已久的
秋,越来越凉了。  一轮泛着红晕的落日,安静得像一幅油画。我走在那一片即将被机械嗡鸣湮没的湿地上,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失落。  “咿啊、咿啊”,从远处忽然然传来一阵久违的声音。我抬头望去,一群结成“人”字形的大雁,由北飞来。我惊喜地凝视着,那些对我来说可爱而又神秘的精灵。  此时,我不知道它们已经连续飞行了多么遥远的路程,也不知道它们是否感到疲惫,正在准备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然而,当它们从我的头
月亮一直挂在天空,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自顾自地阴晴圆缺着。寂寞的夜里,因为有了月亮,而平添了许多的诗情和画意。  我爱月亮,爱她的“变”与“不变”。她的“变”在于没有一直圆满,但也没有一直缺失;她的“不变”在于她总是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变,让她少了单调乏味,多了情调雅趣;不变,让她少了捉摸不定,多了韵律兴致。我最爱她的宁静而不张扬,像一个冷艳的美人,从不浓妆艳抹,从不热情过度,始终温文尔雅,娴静如
道家贵柔。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家对“水”的推崇,就缘于此。道家哲学看似逆来顺受,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反冲力。  与道家“柔中见刚”相反,儒家是“刚中见柔”。  儒家是一种刚毅的哲学,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孔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哲学的刚毅,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这一点,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截然
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我们在做事、做人时的最低限度,一切言行都不能超过这个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当然,人最大的底线,就是人。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做人都必须在人的这个范围内,如果出了这个范围,那么他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我们活在世上,都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
我曾经问楚依依,怎么在那么好的年华里,一下子去了偏远地区支教。她却笑,仿佛那只是一场旅行,虽然要有三年那么久,在她眼里却只如三个星期般,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也会猜想,这个楚依依可能是在校园里受了什么情感上的挫折,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讲,是想找个天涯一般的地方,无牵无绊地疗伤。我这样说的时候,她都会飞起大大的白眼,就像是我亵渎了那种神圣的梦想。后来,被我问得烦了,她就反问我:“你见过西部下的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