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在油菜生物技术上的合作

来源 :国际学术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德国与中国最具共性与合作基础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两国人民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在油菜遗传与生物技术领域内,中德两国科技工作者在过去的10~20年里,已经建立并发展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早在90年代末期,浙江与哥廷根的油菜科学家在欧盟项目框架内,就油菜种子含油量遗传的分子机制进行过深入的双边合作;又如,最近几年,武汉(华中农业大学)、重庆(西南:廷学)等地的科学家与基尔大学的同行在油菜开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油菜种子维生素E代谢机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双边合作。
其他文献
根据“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144.38kg/hm^2、P2O5 38.38kg/hm^2、K2O 67.02kg/hm^2,N:P2O5:K2O为1:0.27:0.46时
由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主办的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
生活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让生活更美好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杭州以“生活品质之城”为城市定位,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发
哈密瓜新品种“东方蜜1号”果肉松脆、口感佳、风味独特,并具有耐湿、耐弱光、抗性强等特点,深受我区种植户欢迎。为使“东方蜜1号”在合理的种植密度内更大程度地增产、增效,特
根据调整上海市种植业结构和种业发展的需要,为选育、引进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本文结合区域试验结果,分别阐述了各参试新品种(系)的相关性状。供广
2013年7月17-18日,插层化学与功能纳米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化工大学主办,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承办。会议吸引了来自海外高校9名代表与国内高校及
为筛选出防治麦田灰飞虱的理想药剂,笔者在小麦穗期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每667m^2用20g对小麦田穗部基部灰飞虱均具良好的防治作用,是目前防治灰飞虱较理
2014年5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EPSRC)2013年度合作研究项目“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接口及网络交互”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
本文以上海奉贤区为例,采用1984~2008年单季晚稻产量、产量结构及苗情监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灾害发生资料,列举和分析了各种气象灾害对单季晚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实例及成因。结果
2013年6月4—7日,2013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召开。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全燮教授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DionysiosDemetfiou DIONYSIOU教授担任会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