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是21世纪我们国家、民族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因此,上到党和国家领导层,下至普通大中小学校、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对素质教育给予热切关注。
一、何为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何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性”与“习”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孔子说的“性”是人们的本性,即先天的素质,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习”就是习染,指的是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书法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书法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中心内容,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书法可以说是读书人必修而且要修好的一门课。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书法的发展史。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挖掘书法艺术中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书立身、以书益智、以书育人,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三、偃师市全面推进书法艺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独有的丰厚文化历史底蕴及硬件设施
偃师有“九朝古都七在偃”之美誉,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足迹。钟繇、颜真卿、王铎三位书法大师就长眠于此,著名的碑刻遗存有晋《辟雍碑》和唐《升仙太子碑》。偃师还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家乡,张海书法艺术馆的落成及偃师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书法之乡”,这些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健全的硬件设施,为促进和推动偃师市书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充满活力的书协组织,为书法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偃师市书法家协会是全市最活跃的群众社团组织之一,协会每年的各项大型活动有十余项,“西亳文化艺术节”“千人书法赛”“书法沙龙”等展赛,为学生学习书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张海书法艺术馆长期陈列的全国名家优秀作品300余件,为学生学习书法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艺术素养。
3.校外书法学习班成为学校全面书法教育的有益补充
偃师市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法基层网络建设已基本形成,17个乡镇相继成立有书法分会,书法学习班也不断增加,粗具规模。
四、偃师市书法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构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意识规范学校的书法教育,使书法教育成为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的学校教育。通过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书法与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整合,做到书法文化的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相结合。
2.建设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统一规划校园文化,通过多年的建设,精心打造“中国式”的“墨香校园”。
3.提高教师的书法文化素养。为实现书法教育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书法素养。请名家,搞培训,坚持书法文化、书法技能并重。
4.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继续巩固科学高效的书法教学成果,让学生在享受“写一手好字真幸福”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尤其要挖掘书法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经过几年的努力,偃师市在学习书法艺术、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第一,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书法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学校和书法家协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书法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在教师中加强“三笔字”强化练习,使教师在书法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实现了书法与育人的统一发展。
第二,学生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初步实现了“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统一,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书法教育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心理品质。
总之,书法教育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书写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继续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营养素,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能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民族特色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张海书法艺术馆)
责编:赵 东
一、何为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何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性”与“习”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孔子说的“性”是人们的本性,即先天的素质,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习”就是习染,指的是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获得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书法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书法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中心内容,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书法可以说是读书人必修而且要修好的一门课。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书法的发展史。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挖掘书法艺术中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书立身、以书益智、以书育人,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三、偃师市全面推进书法艺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独有的丰厚文化历史底蕴及硬件设施
偃师有“九朝古都七在偃”之美誉,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足迹。钟繇、颜真卿、王铎三位书法大师就长眠于此,著名的碑刻遗存有晋《辟雍碑》和唐《升仙太子碑》。偃师还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家乡,张海书法艺术馆的落成及偃师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书法之乡”,这些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健全的硬件设施,为促进和推动偃师市书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充满活力的书协组织,为书法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偃师市书法家协会是全市最活跃的群众社团组织之一,协会每年的各项大型活动有十余项,“西亳文化艺术节”“千人书法赛”“书法沙龙”等展赛,为学生学习书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张海书法艺术馆长期陈列的全国名家优秀作品300余件,为学生学习书法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艺术素养。
3.校外书法学习班成为学校全面书法教育的有益补充
偃师市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法基层网络建设已基本形成,17个乡镇相继成立有书法分会,书法学习班也不断增加,粗具规模。
四、偃师市书法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构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意识规范学校的书法教育,使书法教育成为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的学校教育。通过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书法与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整合,做到书法文化的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相结合。
2.建设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统一规划校园文化,通过多年的建设,精心打造“中国式”的“墨香校园”。
3.提高教师的书法文化素养。为实现书法教育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书法素养。请名家,搞培训,坚持书法文化、书法技能并重。
4.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继续巩固科学高效的书法教学成果,让学生在享受“写一手好字真幸福”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尤其要挖掘书法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
经过几年的努力,偃师市在学习书法艺术、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第一,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书法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学校和书法家协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书法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同时,在教师中加强“三笔字”强化练习,使教师在书法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实现了书法与育人的统一发展。
第二,学生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初步实现了“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统一,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书法教育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心理品质。
总之,书法教育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书写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继续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营养素,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能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民族特色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张海书法艺术馆)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