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小组合作管理中,我校的做法是不强加、不垄断,而是经历了“旁观者”——“当局者”——“引导者”三个历程,结合学生固有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做法
(一)旁观者“清”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表现令大家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同学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流于形式。这与小组的组建是否成功关系重大。因此,我校学习小组的组建依据了以下原则:一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组建小组,在学生相互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四个层次,即A、B、C、D。二是人数多少,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三是除成绩外,班主任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以上原则各班迅速组建小组。小组组建完成后,组长的选择及培训十分重要。主要从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去确定人选,然后进行培训。让小组长们真正成为管理班级和实施高效课堂的好帮手。
(二)当局者“迷”
有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小组文化也应运而生。好的小组文化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组牌,制定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这样使得小组更有凝聚力。
一学期下来,经过班主任对小组长的培训,各组同学沉浸在自己小组文化的创建中。我校一到六年级各班均有组牌、组训,如:勇往直前组、胜利一号组、太阳花组、智慧星组等。学校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各班各小组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在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三)引导者“智”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作秀还是教学实际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认同了,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与管理中去。总之,要抓住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把握要看教师的教学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才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设计中,我校作了以下探讨: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2.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最终目的。
3.科学合理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师多采取正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主要成绩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校师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师生的进取心增强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合作能力增强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以绝对优势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教育质量先进学校”,85%的教师受到区教育局表彰。
三、主要问题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认知与参与有差距;
2.学科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效果高低不一;
3.班级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效率参差不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成败。如果教师不正确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不注意小组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和内部成员分工的科学性,不有效调控并积极参与,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品。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主要做法
(一)旁观者“清”
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表现令大家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同学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流于形式。这与小组的组建是否成功关系重大。因此,我校学习小组的组建依据了以下原则:一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组建小组,在学生相互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四个层次,即A、B、C、D。二是人数多少,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三是除成绩外,班主任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以上原则各班迅速组建小组。小组组建完成后,组长的选择及培训十分重要。主要从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去确定人选,然后进行培训。让小组长们真正成为管理班级和实施高效课堂的好帮手。
(二)当局者“迷”
有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小组文化也应运而生。好的小组文化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组牌,制定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这样使得小组更有凝聚力。
一学期下来,经过班主任对小组长的培训,各组同学沉浸在自己小组文化的创建中。我校一到六年级各班均有组牌、组训,如:勇往直前组、胜利一号组、太阳花组、智慧星组等。学校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各班各小组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在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三)引导者“智”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作秀还是教学实际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认同了,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与管理中去。总之,要抓住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把握要看教师的教学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才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设计中,我校作了以下探讨: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2.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最终目的。
3.科学合理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师多采取正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主要成绩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校师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师生的进取心增强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合作能力增强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以绝对优势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教育质量先进学校”,85%的教师受到区教育局表彰。
三、主要问题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认知与参与有差距;
2.学科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效果高低不一;
3.班级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效率参差不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成败。如果教师不正确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不注意小组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和内部成员分工的科学性,不有效调控并积极参与,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品。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