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更是让全民创业开展的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各高校面临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任务,特别是迎合"互联网+"的提出,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工作岗位的竞争者走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探索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多万,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速降低对就业构成双向压力,"就业难”成为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从相关数据看,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67.8%),而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却比以往提升了1.8%,在这其中,民办类高校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达到57.4%,比上年上升6.1%,占据了较大比例。这说明,在国家积极的倡导下,我国毕业生的创业热潮有逐渐兴起之势,也说明民辦大学生更注重对自身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发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行。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互联网,特别"互联网+”的提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参与要素之一,并对现实经济的形态造成影响。
一、当前社会创业环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形势
(一)大学生成为"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在一些一线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它叫"创客”。
(二)"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创业蓬勃发展
"互联网+”时代,职业将不再局限于某几个方面。通过"互联网+”人们搭建着丰富多彩的创业平台构建,扮演着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职能的创客群体中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主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热潮下,任何人都可以开个网店,当老板,上班族们也可以下了班,在路边摆个小摊。总之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或者老板,你都要了解现在这个社会变化之快,上一秒你还是小老板,下一秒可能因你感兴趣而设计的游戏进而成为公司的开发人员。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形成的优势
1、创业氛围浓厚,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支持。
2、人群泛化,风险变小
如今利用互联网创业的人群泛化,从原来的社会、高校精英向普通大学生延伸,互联网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大部分是学校精英和海归派。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创业目标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及自身专业方便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在创业时往往不能有效的发现并利用互联网领域的信息,错过了商机。更有甚者,只关心商业赚钱的多少,而对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不够重视,创业的目标不够清晰。
2、高校创业教育基础差,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
目前各个高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发展畸形、基础差。虽然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例如【创业基础知识】等课程,但能够完整执行的高校寥寥可数。而部分高校开展的互联网教育只是面子工程,大部分学生只是游离于教育体系之外,进行一些零星的、自主的互联网创业,如通过淘宝、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我责任感和互联网的创业能力。其次,在高校担任教育的老师,虽然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的大环境,和社会上的企业有所脱节,对创业应有的发展、经营以及商机把握等方面比较匮乏,离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再次,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高校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材。
3、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力度较大,但由于创业扶持政策常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导致创业者缺乏对政策的梳理和理解,使创业者普遍不会或者不懂的利用政策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且一味的降低创业的资金门槛,忽视了创业者的素质和条件,会大大降低创业企业的信誉度,不利于后续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循环。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
1、构建立体式的教育模式
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立体式的教育模式。"三维”指的年级、学生和高校是哪个维度。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切实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根据年级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大一是学生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这个阶段适合开设"创业基础”、"职业能力规划”课程,让学生形成就业观念,了解创新创业,积极鼓励在课外组织各种创意比赛、小发明等,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大二的学生已经有了对创业的认识,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讲授"创业引导”。大三大四需要进行实战训练,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鼓励参加创业大赛,深入企业和创业基地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业实训基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高校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驱动。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重任。
3、众筹思维、聚集企业、社区、校友资源
在资深投资人看来,传统创新创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创新或者创业应该要高大上。实际上,创新创业不一定要高科技、高增长、大规模。传统的创新习惯于把焦点放在产品表现上,其实,在自身运营、产品表现和服务交互三个方面,任何一点做到创新,都可称之为创新,简称“微创新”。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保护互联网创业环境
政策在出台之前,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严格控制扶持对象,树立互联网创业形象。如今互联网诈骗等不和谐的网络环境问题娄见不鲜,而在校大学生的警惕性不高,容易走入误区,所以保护互联网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共同维护。
四、结语
"互联网+”不仅"+”出了行业的新形态,也"+”出了生活的新方式,更"+”出了思维的新模式。作为思维活跃、掌握专业知识、拥有创新能力且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大学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背景的支持下,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克服自主创业中的各项难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建文,李黎丹."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5(6):1-6.
[2]潘晓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的探析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55-57.
[3]徐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0):44-45.
作者简介:崔化颖(1989- ),女,河南虞城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月(1993- ),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探索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多万,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速降低对就业构成双向压力,"就业难”成为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从相关数据看,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67.8%),而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却比以往提升了1.8%,在这其中,民办类高校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达到57.4%,比上年上升6.1%,占据了较大比例。这说明,在国家积极的倡导下,我国毕业生的创业热潮有逐渐兴起之势,也说明民辦大学生更注重对自身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发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行。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互联网,特别"互联网+”的提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参与要素之一,并对现实经济的形态造成影响。
一、当前社会创业环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形势
(一)大学生成为"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在一些一线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它叫"创客”。
(二)"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创业蓬勃发展
"互联网+”时代,职业将不再局限于某几个方面。通过"互联网+”人们搭建着丰富多彩的创业平台构建,扮演着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职能的创客群体中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主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热潮下,任何人都可以开个网店,当老板,上班族们也可以下了班,在路边摆个小摊。总之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或者老板,你都要了解现在这个社会变化之快,上一秒你还是小老板,下一秒可能因你感兴趣而设计的游戏进而成为公司的开发人员。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形成的优势
1、创业氛围浓厚,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支持。
2、人群泛化,风险变小
如今利用互联网创业的人群泛化,从原来的社会、高校精英向普通大学生延伸,互联网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大部分是学校精英和海归派。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创业目标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及自身专业方便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在创业时往往不能有效的发现并利用互联网领域的信息,错过了商机。更有甚者,只关心商业赚钱的多少,而对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不够重视,创业的目标不够清晰。
2、高校创业教育基础差,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
目前各个高校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发展畸形、基础差。虽然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例如【创业基础知识】等课程,但能够完整执行的高校寥寥可数。而部分高校开展的互联网教育只是面子工程,大部分学生只是游离于教育体系之外,进行一些零星的、自主的互联网创业,如通过淘宝、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我责任感和互联网的创业能力。其次,在高校担任教育的老师,虽然都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校园的大环境,和社会上的企业有所脱节,对创业应有的发展、经营以及商机把握等方面比较匮乏,离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再次,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高校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材。
3、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力度较大,但由于创业扶持政策常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导致创业者缺乏对政策的梳理和理解,使创业者普遍不会或者不懂的利用政策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且一味的降低创业的资金门槛,忽视了创业者的素质和条件,会大大降低创业企业的信誉度,不利于后续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循环。
三、互联网+时代如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
1、构建立体式的教育模式
从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立体式的教育模式。"三维”指的年级、学生和高校是哪个维度。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切实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根据年级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大一是学生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这个阶段适合开设"创业基础”、"职业能力规划”课程,让学生形成就业观念,了解创新创业,积极鼓励在课外组织各种创意比赛、小发明等,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大二的学生已经有了对创业的认识,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讲授"创业引导”。大三大四需要进行实战训练,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鼓励参加创业大赛,深入企业和创业基地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业实训基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高校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驱动。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重任。
3、众筹思维、聚集企业、社区、校友资源
在资深投资人看来,传统创新创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创新或者创业应该要高大上。实际上,创新创业不一定要高科技、高增长、大规模。传统的创新习惯于把焦点放在产品表现上,其实,在自身运营、产品表现和服务交互三个方面,任何一点做到创新,都可称之为创新,简称“微创新”。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保护互联网创业环境
政策在出台之前,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严格控制扶持对象,树立互联网创业形象。如今互联网诈骗等不和谐的网络环境问题娄见不鲜,而在校大学生的警惕性不高,容易走入误区,所以保护互联网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共同维护。
四、结语
"互联网+”不仅"+”出了行业的新形态,也"+”出了生活的新方式,更"+”出了思维的新模式。作为思维活跃、掌握专业知识、拥有创新能力且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大学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背景的支持下,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克服自主创业中的各项难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创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建文,李黎丹."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报),2015(6):1-6.
[2]潘晓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的探析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55-57.
[3]徐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0):44-45.
作者简介:崔化颖(1989- ),女,河南虞城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月(1993- ),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