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
一、现阶段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从党的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成就。
二、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在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显示出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觀点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進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
三、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社会成员的素质提高,社会思潮的多元多样,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都对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创新,要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努力反映人民心声,用深思熟虑、深钻细研的理论成果说服人,用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的理论精品引导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困难和挑战更严峻,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要树立起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勇于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从丰富而生动的实践经验中提炼新概念、发展新理论。要进一步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那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对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作出符合实际、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在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上迈出新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更加系统、对各方面规律把握更加全面,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趋向成熟定型。 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面我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问题意识、重点思维。
理论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而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斷,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評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全面观点、底线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发展眼光、战略思维。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理论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起点、新的阶段,必将给理论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党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紧紧围绕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责编 / 傅建芬)
一、现阶段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从党的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成就。
二、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贯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理论品格,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在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才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显示出永不枯竭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觀点新论断新要求,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進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境界。
三、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社会成员的素质提高,社会思潮的多元多样,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都对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创新,要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努力反映人民心声,用深思熟虑、深钻细研的理论成果说服人,用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的理论精品引导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困难和挑战更严峻,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要树立起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勇于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从丰富而生动的实践经验中提炼新概念、发展新理论。要进一步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那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对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作出符合实际、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在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上迈出新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更加系统、对各方面规律把握更加全面,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趋向成熟定型。 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面我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问题意识、重点思维。
理论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而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斷,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評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全面观点、底线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近4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发展眼光、战略思维。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理论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起点、新的阶段,必将给理论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党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紧紧围绕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责编 / 傅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