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三、引导合作学习,鼓励创新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四、鼓励质疑,激励创新勇气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等特性,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要把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吗?又如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后,有位学生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能不能也用侧面积加上底面的面积?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五、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七、小结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整体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发展。
参考文献:
[1]霍丛德.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陈慧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阅读,2012(8).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三、引导合作学习,鼓励创新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四、鼓励质疑,激励创新勇气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等特性,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要把零除外,如果包括零可以吗?又如掌握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求法”后,有位学生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能不能也用侧面积加上底面的面积?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五、发挥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七、小结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整体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发展。
参考文献:
[1]霍丛德.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陈慧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阅读,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