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三自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自”,写生活,抒真情;“思自”,多角度,巧联想;“述自”,不拘束,求新颖。即追求“三自”作文教学。
  一.观“自”——本土化取材
  作文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主要素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将如此丰富不竭的“本土素材”为我所用,“本土化”文章必定华彩缤纷。
  1.如何发现本土素材
  生活处处是素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果有心,校园里一夜间盛开的迎春花、老师脸上今天突现的愁云、同学间不经意的一次争吵,经过你的一番观察和挖掘,都能幻化成记录生活的优美的文字。
  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影像,实地考察等,使学生们逐渐掌握有效资料。本土素材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我校位于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祥地——海安。自从青墩遗址被发掘之后,海安的文明被推进到五千多年前,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加上不断孕育的新的文化因子,海安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远古青墩人遗留下的石器、陶器、玉器以及麋鹿角刻纹给了我们璀璨的原始文明。悠悠青墩水酿出青墩酒俗、青墩婚俗和众多的青墩传说。
  2.适切表现本土素材
  好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优化素材,理清写作路子,为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现以笔者曾拟定的三大本土写作主题为例说明。
  (1)思考本土文化
  如,海安的本土素材丰富多彩,尤其是青墩文化更是被各界专家学者津津乐道。但缘何我们的学生对它如此陌生,除了介绍宣传力度不够,有没有它本身的限制呢?爱思辨的学生列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话题。“青墩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青墩文化的现实意义”、“悠悠青墩水——我拿什么奉献给你”“青墩婚俗对当代婚俗的影像”“从青墩玉器看江海文化交流”“给发繇口的美丽传说泼盆脏水”……
  (2)体验本土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地方特点,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物,抒之有情。比如有学生写出“回味家乡美食”,藿香饼里透出浓浓的乡土情。有学生写出“风雨中的鹳雨楼”,在唏嘘感慨里追忆家乡的文明。有学生写出“回首古银杏”,古树的神奇又给家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有学生写出“爷爷与舞苍龙”,舞苍龙由糊口手段变成农事灯会上的重要娱乐形式,爷爷的经历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饱经沧桑而今又焕发勃勃生机的家乡。……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土素材里找到了寄托点,真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
  (3)深化本土观察
  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深入对象和事物,所谓“入乎其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写作对象与生活。除此,能够超越写作对象与生活本身,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视野中来重新反观,所谓“出乎其外”。如,海安本土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的好土壤,细雨绵绵,海安城区一边是日渐浓密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渐行渐远的石板街。风声款款,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咖啡酒馆,一边是“水静流深”的通扬河。于是有了《废墟中的东大街》。海安方言有不可摇动的文化根基,普通话有方便交流的普适性。两者共存共荣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妙多姿。于是有了《海安方言与普通话如何共存共荣》。
  二.思“自”——创新化立意
  文无定法,立意为上。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一般性的题目、材料,点石成金,跨出平庸的樊篱呢?要求学生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去审视素材,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1.以换位思考求新意
  (1)多角度剖析题材
  笔者曾让学生根据《滥竽充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先提炼出三个以上的观点,然后择一入笔。学生从多角度畅想: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终露马脚角度:凡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而应该掌握真才实学。从南郭先生最后偷偷溜走角度:南郭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逃之夭夭是可耻的;南郭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这一点中可贵的。从齐宣王爱听合奏角度:官僚主义是产生南郭之流的温床,必须铲除。从缗王爱一一听的角度:对人才要进行考核选拔,量才录用。从乐师与南郭相安无事的角度: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要敢于揭露。在多角度提炼观点的基础上,学生写出了不少好的文章。
  (2)多文体表达主旨
  针对近年高考作文的趋势,在设计写作题时,笔者不明确规定文体,让学生拿到作文题后,自由畅想,择体而写。如《友谊》、《幸福》、《机会》等等,有的写散文,有的写小说,有的写议论文,有的编故事,写寓言童话等,都能紧扣题旨,殊途同归。我还要求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几篇体裁不同的短文。如以《落叶》为例,可以写成散文,可以写成童话,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写成议论文等等。我曾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要珍惜时间”这一中心,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写法。有的同学以《惜时》为题写议论文,有的同学以拟人手法写《时间老人的自白》,有的同学托物言志写《时钟赋》等。
  2.从生活体验找灵感
  (1)找准思想的出发点
  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最终再现生活。如作文题“握手”。初看话题,会觉得非常生活化,极易入题。学生便可能如此构思:长辈牵晚辈的手,老师握学生的手,陌生人拉自己的手……此等思路,都有一个共同点:把“握手”进行了实写,完全是某种特定生活场景的重现,即“平视生活”。即使能续之以评议,其立意的深度可能仍然有限。对此,我们应作“化实为虚”的艺术加工,高屋建瓴,把“握手”这一生活实景加以虚化、抽象化。这样,便能把主题提升至“关怀”这一高度,进而在此基石上进行构思写作。进一步可从“历史关怀”、“现实关怀”、“人生关怀”、“精神关怀”这一高度去“俯视”生活。
  (2)利用好情感触点
  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如《辛苦》是一个普通的命题,但学生是含着泪完成的。在作文前,我布置了一项非常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星期六观察父母亲一天的工作情况。上课时,我们一起来交流。并让学生来说一说,在你成长道路上,父母最令你感动的事。有的学生说到动容之处,流下眼泪,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三.述“自”——个性化表达
  有个性的文章必然要有语言的个性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无论是直白的情感表露,抑或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呈放异彩。
  1.在阅读学习中积蓄语言个性
  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碰撞出火花,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这些体验和敏感一经积淀,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积累起深厚的琼言底蕴。如“在我心中,有雪白的樱花飘飘洒洒的浪漫;有嫩黄的腊梅迎风籁籁的坚强;有黑色的郁金香沉沉的神秘;也有粉红的牡丹雍容华丽的大度……这一切是文字带给我的,更是大自然带给我的。是他们,让年青的我成熟老成;是他们,让年青的我浪漫多情;是他们让我永葆冰心样的童真;也更是他们,让我神采飞扬。”细腻而雅致的语言,温柔而浪漫的情感,这是多么深邃的文字表达。
  化用诗词名句入文,可使文章语言形象蕴藉。比如,“走进书,进行一次芬芳的思想之旅。清晨,在各种大师书桌间随意穿行,可听到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叹息;可触摸他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志。傍晚,与大师们握手,可畅谈他们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可感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凉”。这段引用古诗名句,道出自己读书的感受与收获,也彰显出个人的文化内涵。
  2.在自我发掘中张扬语言个性
  学生是语言的创造者,多数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世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耳闻目染,不知不觉学习语言,形成创新。有的学生语言很幽默。如将民谣、口头禅、谚语、俗语、方言引入文章,有的学生可以以幽默见长。运用反语、比拟、夸张、自嘲、仿词等手段,使语言令人发笑,别具一格,这就是个性。
  教师要敢于提供个性化语言训练的最佳平台。说是写的前提,二者密不可分。如课前两三分钟的演讲、口头作文训练、结合文章的话题演说等,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像一片绿叶一样闪耀着不同的绿色。只有这些个性独特,文采飞扬的语言,才能让文章出彩,才能抓住读者的心。只有让作文语言插上个性化的翅膀,才能使学生作文摇曳生姿,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之,“三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没有面向自身和身边的观察,就难有发自内心独特的思考,进而也难有“独此一家”的语境。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语言是等待开发的金矿,只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特色就会不断迸发。
  葛艳华,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四个关注。  一.关注语言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优美、丰富,学习诗歌当先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一般都较为浅显,学生参照注解,字句就不难理解,不必要字字分析透彻,肢解了诗句,既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整体把握,也影响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要尽快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英语课堂中,趣味教学的构建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构建好该种教学模式.就目前而言,英语教学已脱离单一、枯燥乏味的模式,让学生的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
期刊
电教媒体动静结合,可以播放悦耳、轻松、感人的音乐,再现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创建激昂、动人、奋进的场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生活中的事物、场情“搬”到语文课堂上来,创建真实的活动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及其丰富的生活素材,激发说写兴致,开阔认知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说写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说写训练显示出强大的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就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生的说写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着大胆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多种多样、高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整合了多媒体技术,更是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然而,绝大部分的教师对课后作业的投入和关注力度还相对缺乏,忽视了教学的这一重要环节。课后作业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学生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它能够检验学生一天的学习效果,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更好地
“语篇”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也是教师扩展英语课堂内容的好助手.特别是进入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更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激发他们对
期刊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求面向所有学生,培养更多全面型的人才,推动教育的时代化发展.对于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来说,英语作为一项交际的工具,受到更多人的
期刊
没有一个国家希望敌邦压境。大国列强试图主宰各自的周边地区。认识这一点对于了解世界非常重要。美国在北美洲早已确保了自己的安全。美洲土著人被镇压,强大的对手衰微消失
小学英语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学起,从音标到单词,最后再全面的学习英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由于刚刚起步,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对学生基础的坚实程度有所要求.
期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曾参加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评卷工作,总的感觉是,考生作文普遍语言贫乏、所用材料狭窄。高考语文阅卷组总负责人柯汉琳教授感叹说:“要挑出一篇拿得出手的满分作文真的有些难啊。”这种现象暴露出一个问题,即考生读书太少,积累太少,语言和材料储存不够。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言和材料积累,三年下来,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