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认为吴械的“通转”说的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声通”,“通”与“转声通”都是通,两者的区别在于今韵读音在古韵中的“不转声”与“转声”。吴械的“通转”与收字是不同的层面,吴械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械古韵中合为一部。
【机 构】
: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2BYY066)和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A023)的资助.感谢《语言科学》编辑部及匿审专家提出的许多宝贵修改意见,尚存的问题概由笔者负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认为吴械的“通转”说的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声通”,“通”与“转声通”都是通,两者的区别在于今韵读音在古韵中的“不转声”与“转声”。吴械的“通转”与收字是不同的层面,吴械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械古韵中合为一部。
其他文献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章太先生,于2021年10月17日凌晨逝世.陈章太先生出生于1932年,福建永春人,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国家语委常务副主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先生是积极推进我国语言研究特别是语言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军人物,曾参与筹备成立中国语言学会和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并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一任秘书长、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第一任会长,筹办《中国语言学报》和《语言文字应用》两个学术刊物.
春秋铜器王子午鼎、王孙诰钟铭文有"不(畏攵)不差"一语.文章认为"(畏攵)"所记录之词应当就是传世文献中训"邪"的"违"或"回";"不(违)不差"或"不(回)不差"的意思是不邪僻不差忒.
第四届句法制图国际研讨会暨首届语言与脑科学国际论坛将于2021年10月29日-11月3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主办、句法制图国际研究协会(澳门)协办,主题为"句法与语篇/语用/语义"和"语言与人脑:当前问题和新趋势".具体主题包括(但不限于):递归的神经基础;大脑中的语言与数学;针对语言官能构造的人脑研究;研究神经多样性的形式化方法;语言、人脑以及思维的局限性等.有意参会者请提交论文摘要,摘要以PDF格式提交,限于一页A4纸之内,上下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54厘米,包括
经学会主管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批准,在全体会员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4次全国学术讨论会拟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民族语文研究与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
第十二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16至17日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主题为"认知语言学:前沿问题与领域拓展",分议题为认知语言学的传统问题、前沿问题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包括(但不限于):隐喻与转喻、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认知范畴化、体验认知、认知识解、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第一/第二语言习得、汉语研究、话语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文学、词汇学、音位学、句法学、手势
<正> 1986年6月,我应邀在课程编制与督导协会(AS-CD)新总部落成仪式上作有关课程编制领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的报告时,第一次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自然意识到,20世纪有意义的课程事件很多,而且其他人很可能选择不同的事件,并对他们的选择提出充足的理由。但还是让我们从大家都可能一致同意的内容出发,即桑代克(Thordike,E.L.1874—1949)的研究和不朽著作的出版所具有的意义。从经验论的观点出发,桑代克驳斥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接受的两个信念:对学校课程中各门学科进行研究能导致
<正>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陶先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是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他的道德、事业和文章不仅全国一千万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而且对我国青年一代永远具有教育意义。 在198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时候,正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齐了《陶行知全集》(6卷本)。这一年,我曾写过三篇文稿发表:
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年汉语音韵学暑期讲习班”将在天津开班。本期讲习班以“中古音研究”为专题,将聘请丁邦新教授、唐作藩教授、耿振生教授、麦耘教授、龙庄伟教授、李兵教授、施向东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讲座。
<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普通教育改革》一书,汇集了我国“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与研究”的一批新成果。这项实验与研究,是1983年全国第二次教育科学规划会议确定的教育部“六五”期间重点课题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共同组织,全国许多地方和单位协同参加。 收入本书的25篇论文及有关附录,共约40余万字,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性的学术论文,分别从学制、课程和教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