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式”宣传与大学生的平民化理解出现碰撞;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使其“计划式”供给与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矛盾凸显;数字化手段的多样性使其“代言式”输出与大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冲突加剧;传播生态的复杂化使其“把关式”教育与大学生的浅表化认知短板立现。坚持理论彻底,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源性生长;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思维;全面深入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重视网络思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高地。这些将成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策。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消解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1]自媒体作为一种以个人内容输出为主的数字化传播媒介,从2003年发展至今,已逐渐成为新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体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因其所传递信息存在“非规范性”,所以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变量。本文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解析为基础,进而寻求其未来发展之道。
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1.传播主体多元化。自媒体的定位主要聚焦于“个人媒体”,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分享感受,在网络平台上发声。区别于其他专业化的媒体机构,自媒体的传播更倾向于以个人为主体,其传播者面向所有普通大众,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開发,每个人都聚集在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中,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传播主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明显更加多元化、平民化、普泛化。
2.传播内容丰富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从专业平台到以“我”为媒,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垄断和话语权独霸,随之而来的是其信息涉及元素更为广泛,从关注社会热点到展示生活状态,从转发公众信息到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融入广大受众的自媒体,其传播内容从政治参与、社会监督、人际交往、思想沟通、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传播内容更为丰富化、生活化、娱乐化。
3.传播手段数字化。自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设备的支撑条件去传播和生产信息,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包括数字杂志报纸、手机、移动电视等;其传播方式融合多样,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表达呈现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自媒体得益于网络赋能后在传播行为的时效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传播手段更加数字化、电子化、现代化。
4.传播生态复杂化。由于传播主体是独立的自然人,而非传统媒体的主管机构,相较于电视、广播、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准入要求低,进入传播链条几乎零门槛,多元的传播主体难免旨趣各异,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传播内容充斥了更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而这些信息的传播过程主要受普通大众主导,信息发布过程缺乏专业审核,信息真伪的辨识度低;网络化的传播环境又使海量信息的监管存在隐匿性,规制难度很大。因此,当前的自媒体传播生态更加复杂化。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主体的困境:“权威式”宣传与平民化理解出现碰撞。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认知和作用于客体,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导向,以集体化、规模化、统一化的教育开展工作,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受限于教育时空及其教育模式的桎梏,使得传统的教育主体权威性有余,生动化不足。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化,网络媒介中的所有用户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有麦克,这种多元化的“自我解读”自带“平民化”“草根性”,其中不乏实践体验或生活感受等,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理论的生活化。相较于此,教师课堂上高度抽象的理论对现实生活的解读愈显乏力,使得“师者权威”日渐式微。
2.教育内容的困境:“计划式”供给与多元化需求矛盾凸显。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紧密关联,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内容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己任,课堂内外都紧密结合国家的整体导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课程教学维持“计划式”的内容供给,以政治宣传性的灌输教育为主,这对于思想活跃而抽象思维缺乏的大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
相比于传统课堂教育内容的单一性,自媒体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更能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趋好,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一环境”。[2]在时空自由、资源丰富的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信息自主选择权,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王”的内构力逐渐弱化。
3.教育方式的困境:“代言式”输出与个性化表达冲突加剧。教育方式是教育内容能够得到教育客体认同和接受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文字灌输、文件直给等“单线程”的教育方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度。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的传播多以“代言式”输出为主,教育方式未能突破传统规则和教育目标的约束。
自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多元的视角使得观点竞争更为充分,交互性、裂变式的传播形态迅速拓展着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者”,开始成为“言者”甚至是“师者”,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显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听”“说”“辩”等个性化表达的需要。
4.教育客体的困境:“把关式”教育与浅层化认知短板立现。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相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对教育客体的充分认知有助于教育主体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备、教学系统严谨,着力于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对问题有深刻理解,传授的信息是经过教育者认真把关后的再输出;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也是要经过专业审核,只有规范化、标准化信息,才能进入受众视野,所以教育客体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流中主流价值观处于绝对主导。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趋于碎片化,形式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也出现泛娱乐化倾向,对于自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5后”一代大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浅表式的学习和接受模式,对观点的认知多从表象入手,缺乏过程的思考和反刍,缺乏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甚至缺乏对观点的有效甄别,而自媒体时代逐渐带给学生的这种浅层化认知习惯,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涌入,这方面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困之道
1.理论彻底—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源性生长。自媒体时代,多元的传播主体增强了接受自觉,但容易出现教育空场;海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但容易信源失真;多样的传播方式提供了表达自由,但容易思潮泛滥。正因如此,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坚持理论彻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只有坚持理论彻底,才能在纷繁的自媒体环境中激浊扬清,始终捍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教育,把握内容的稳定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也只有坚持理论彻底,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才能把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清、歪道理驳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理、入心入脑。
2.与时俱进—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思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树立起自媒体思维。一是要鼓励教育主体“敢”用自媒体,充分关注自媒体,树立起使用和研究自媒体的新观念,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主动迎接挑战。二是要引导教育主体“能”用自媒体,教育主体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术,从学校层面设立导向机制,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媒介素养、媒介运用水平、媒介创新能力。三是要激励教育主体“善”用自媒体,加大对自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其通过自媒体倾听内心心声,掌握舆情动向,精准定位热点,消除矛盾问题,挖掘出自媒体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在一線工作中努力培育思政教育的自媒体典型,使思政教育也能用自媒体所长,使教育既有价值性又有亲切感。
3.深入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开放、价值多元、诉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面向受教育对象的供给侧改革。一是教育主体应突破传统理论灌输的窠臼,充分将理论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让自媒体和大学生自身都能积极融入教育全程。二是教育场域应突破传统课堂讲授作为唯一信源,要能够通过以网为媒,增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性,回应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和信息接受路径。三是教育方式应做出自洽性的新诠释,合理运用自媒体中的教育资源,将高度凝练的思想政治理论潜隐于具体直观的现实生活,运用大量的生活素材丰富理论的解读,使得师生主体间的对话立足于话语理解和情感接受,进而升华为思想共识并触发行为实践。
4.网络思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高地。在网络育人大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运用自媒体的优势和思政效用,多维网络思政育人自媒体,紧密贴合热点话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学生关注内容主动发力。在思政自媒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思想性、教育性摆在首位,鲜明旗帜导向,以展现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为育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求真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行文成语,助力学生成长,悟道理;以发生于校园内师生身边的事情为引用案例,鼓励学生发声,明事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助多维度、立体化的自媒体平台,突出改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又红又专”的刻板印象,转变为“又真又实”的亲身感受,将“大道理”化为“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将“大理论”变身“多板块”,让青年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树信念,科学运用自媒体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现新风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复杂网络的‘95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7CKS047);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超越与创新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20-05-14(1).
[2]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
[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消解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1]自媒体作为一种以个人内容输出为主的数字化传播媒介,从2003年发展至今,已逐渐成为新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体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因其所传递信息存在“非规范性”,所以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极大变量。本文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解析为基础,进而寻求其未来发展之道。
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1.传播主体多元化。自媒体的定位主要聚焦于“个人媒体”,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分享感受,在网络平台上发声。区别于其他专业化的媒体机构,自媒体的传播更倾向于以个人为主体,其传播者面向所有普通大众,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開发,每个人都聚集在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中,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传播主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明显更加多元化、平民化、普泛化。
2.传播内容丰富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从专业平台到以“我”为媒,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垄断和话语权独霸,随之而来的是其信息涉及元素更为广泛,从关注社会热点到展示生活状态,从转发公众信息到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融入广大受众的自媒体,其传播内容从政治参与、社会监督、人际交往、思想沟通、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传播内容更为丰富化、生活化、娱乐化。
3.传播手段数字化。自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设备的支撑条件去传播和生产信息,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包括数字杂志报纸、手机、移动电视等;其传播方式融合多样,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表达呈现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自媒体得益于网络赋能后在传播行为的时效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传播手段更加数字化、电子化、现代化。
4.传播生态复杂化。由于传播主体是独立的自然人,而非传统媒体的主管机构,相较于电视、广播、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准入要求低,进入传播链条几乎零门槛,多元的传播主体难免旨趣各异,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传播内容充斥了更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而这些信息的传播过程主要受普通大众主导,信息发布过程缺乏专业审核,信息真伪的辨识度低;网络化的传播环境又使海量信息的监管存在隐匿性,规制难度很大。因此,当前的自媒体传播生态更加复杂化。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主体的困境:“权威式”宣传与平民化理解出现碰撞。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认知和作用于客体,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导向,以集体化、规模化、统一化的教育开展工作,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受限于教育时空及其教育模式的桎梏,使得传统的教育主体权威性有余,生动化不足。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化,网络媒介中的所有用户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有麦克,这种多元化的“自我解读”自带“平民化”“草根性”,其中不乏实践体验或生活感受等,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理论的生活化。相较于此,教师课堂上高度抽象的理论对现实生活的解读愈显乏力,使得“师者权威”日渐式微。
2.教育内容的困境:“计划式”供给与多元化需求矛盾凸显。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紧密关联,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内容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己任,课堂内外都紧密结合国家的整体导向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课程教学维持“计划式”的内容供给,以政治宣传性的灌输教育为主,这对于思想活跃而抽象思维缺乏的大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
相比于传统课堂教育内容的单一性,自媒体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更能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趋好,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一环境”。[2]在时空自由、资源丰富的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信息自主选择权,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王”的内构力逐渐弱化。
3.教育方式的困境:“代言式”输出与个性化表达冲突加剧。教育方式是教育内容能够得到教育客体认同和接受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文字灌输、文件直给等“单线程”的教育方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参与度。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的传播多以“代言式”输出为主,教育方式未能突破传统规则和教育目标的约束。
自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多元的视角使得观点竞争更为充分,交互性、裂变式的传播形态迅速拓展着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者”,开始成为“言者”甚至是“师者”,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显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听”“说”“辩”等个性化表达的需要。
4.教育客体的困境:“把关式”教育与浅层化认知短板立现。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相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对教育客体的充分认知有助于教育主体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备、教学系统严谨,着力于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对问题有深刻理解,传授的信息是经过教育者认真把关后的再输出;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也是要经过专业审核,只有规范化、标准化信息,才能进入受众视野,所以教育客体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流中主流价值观处于绝对主导。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趋于碎片化,形式零散,缺乏系统性,内容也出现泛娱乐化倾向,对于自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5后”一代大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浅表式的学习和接受模式,对观点的认知多从表象入手,缺乏过程的思考和反刍,缺乏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甚至缺乏对观点的有效甄别,而自媒体时代逐渐带给学生的这种浅层化认知习惯,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涌入,这方面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困之道
1.理论彻底—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源性生长。自媒体时代,多元的传播主体增强了接受自觉,但容易出现教育空场;海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但容易信源失真;多样的传播方式提供了表达自由,但容易思潮泛滥。正因如此,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坚持理论彻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只有坚持理论彻底,才能在纷繁的自媒体环境中激浊扬清,始终捍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教育,把握内容的稳定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也只有坚持理论彻底,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才能把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清、歪道理驳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理、入心入脑。
2.与时俱进—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思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树立起自媒体思维。一是要鼓励教育主体“敢”用自媒体,充分关注自媒体,树立起使用和研究自媒体的新观念,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主动迎接挑战。二是要引导教育主体“能”用自媒体,教育主体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术,从学校层面设立导向机制,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媒介素养、媒介运用水平、媒介创新能力。三是要激励教育主体“善”用自媒体,加大对自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其通过自媒体倾听内心心声,掌握舆情动向,精准定位热点,消除矛盾问题,挖掘出自媒体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在一線工作中努力培育思政教育的自媒体典型,使思政教育也能用自媒体所长,使教育既有价值性又有亲切感。
3.深入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们思想开放、价值多元、诉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面向受教育对象的供给侧改革。一是教育主体应突破传统理论灌输的窠臼,充分将理论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青年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让自媒体和大学生自身都能积极融入教育全程。二是教育场域应突破传统课堂讲授作为唯一信源,要能够通过以网为媒,增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性,回应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和信息接受路径。三是教育方式应做出自洽性的新诠释,合理运用自媒体中的教育资源,将高度凝练的思想政治理论潜隐于具体直观的现实生活,运用大量的生活素材丰富理论的解读,使得师生主体间的对话立足于话语理解和情感接受,进而升华为思想共识并触发行为实践。
4.网络思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高地。在网络育人大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运用自媒体的优势和思政效用,多维网络思政育人自媒体,紧密贴合热点话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学生关注内容主动发力。在思政自媒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思想性、教育性摆在首位,鲜明旗帜导向,以展现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为育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求真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行文成语,助力学生成长,悟道理;以发生于校园内师生身边的事情为引用案例,鼓励学生发声,明事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助多维度、立体化的自媒体平台,突出改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又红又专”的刻板印象,转变为“又真又实”的亲身感受,将“大道理”化为“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将“大理论”变身“多板块”,让青年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树信念,科学运用自媒体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现新风貌。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复杂网络的‘95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7CKS047);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超越与创新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20-05-14(1).
[2]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
[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