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与研究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迅速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科学转移,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又是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对职业教育发展既是良好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甘肃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已成主导趋势,但由于劳动力低层次、低水平、外向型转移,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者稳定脱贫致富。探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有序转移过程中,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教育扶贫的研究方向。
  一、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总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2564.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2.6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7.15%,乡村人口1611.5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85%。农村劳动力达到1192.6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4%。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且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趋势强劲,主要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在逐年增大。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520万人,是2007年的2倍多。
  (二)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2007年以来,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 16~46周岁的占90%以上,其中16~25周岁占34.1%,26~35周岁的占26.8%,36~45周岁的占27.72%,46周岁以上的占11.38%。表明甘肃省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在青壮年劳动力,而且16~25周岁年龄段青年劳动力占的比例最大。
  (三)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学历趋高但技能缺乏。2011年末,全省农村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达到171.28万人,比上年增加7.14万人,增长了4.34%;初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为40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增长了1.91%;小学文化程度从业人员基本与上年持平;文盲、半文盲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10.07万人,下降了8.57%。但由于缺乏技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只能在建筑、商贸仓储、运输、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呈现体力型、低技能、低收入、就业不稳定等特点。
  (四)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外向型。从转移流向看,每年到中东部发达地区就业人员,占转移总人数的32.65%;到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的建筑工、摘棉工,占转移总人数的61.78%;到省内城镇就业创业人数仅占5.57%。其特点是外向型就业人数多,低技能就业人数多,在当地就业创业人数少,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利。
  (五)全省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为劳务输出。甘肃省人均耕地达2.65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70%以上耕地亩产仅为477.5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1.3斤。由于土地资源禀赋差、产出率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目光投向农业生产以外,劳务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8万人,创劳务收入527亿元,是全省全年生产总值5020亿元的10.5%。劳务人员人均收入9981元,是全省农民人均收入3909.4元的2.55倍。
  二、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状况。全省现有高中阶段教育学校992所,其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722所,中等职业学校270所。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2.15万人,比上年增长0.87%,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91万人,较上年下降13.32%,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约6.5∶3.5。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营造发展氛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十五”末相比,学校总数虽从297所下降到270所,但占地面积增加2.46倍,校舍面积增加2.19倍,固定资产总值增加2.44倍,专任教师增加3336名,双师型教师增加30%;在校生数达到34万人,同比增加15万人,增长78%。全省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职业教育对甘肃经济社会的贡献。劳务经济是甘肃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劳动者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水平的新途径,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成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农村建设、教育扶贫的重要支撑力量。据调查,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2000元;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工种证书的,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接受过2~3年职业教育,拥有毕业证和等级证的技能型人才,月工资可达到5000~7000元。
  (四)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西部教育强省战略,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跨越,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于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大幅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培养能力,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社会吸引力,建成具有甘肃特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给甘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职业教育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适应非农产业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方向性、针对性、稳定性。实现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和谐共振,是甘肃职业教育面临的良好机遇和重大挑战。   (一)呈现的发展机遇
  1. 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新时期劳动力转移由“数”求转向“数质相兼、以质为重”,更加强调规范有序配置下从业人员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国在关注培养创新性科技研发人才的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强调和注重培养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补充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技工荒”问题的主要途径;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改变技能型人才结构的重要举措;探索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用性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实现体面高薪就业是职业教育体系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全省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大,发展任务重。
  2. 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培养需求。甘肃省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两后生”。2011年,全省农村有23.67万初中毕业生未能升入普通高中,7.73万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普通高校,未能升学的“两后生”达到31.4万人。同时,有6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就业前的技能培训。如何吸纳更多的“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对转移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对甘肃职业教育提出了大量需求。
  3. 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甘肃省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其中16~25岁的人数占到34%以上,提高这部分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新能源产业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实施甘肃“工业强省”战略具有助推作用。从就业层次来看,农村转移劳动力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员不到总转移人数的20%,而进入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业的更是屈指可数。技术密集型就业岗位的增加,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专业建设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
  4. 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小康目标意义重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推进甘肃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战略部署。人力资源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劳动力输转培训,既是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措施,又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稳定的重要举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力输转,将加快甘肃全面实现小康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带来的重大挑战:
  1. 就业资格准入制度执行不严,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冲击。一方面,无技能、无资格证书提前就业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没有形成收入上的鲜明对比,挫伤了“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劳动力无技能大规模提前转移,缩小了职业学校的生源,给招生带来了一定困难。
  2. 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甘肃省各县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扩建、新建了一批普通高中,但原有农村完全中学撤并、剥离不到位,导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招生环境不佳,生源不足。2011年,全省中职招生15.01万人,低于2010年18万人,未能完成国家下达的20万人招生任务,职普比为3.5∶6.5。
  3. 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强,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西部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欠账多,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培养基础能力不强的问题。国家对甘肃职业教育投入中,学生资助资金比例最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比例极小,职业学校校舍严重不足,实训条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学生到职业学校“进不来,学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依然严重。
  4. 专业结构缺乏有效规划和科学布局,专业设置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专业设置情况看,全省27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卫生类职业学校外,其他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建设雷同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合理分布,这种“千校一面”现象无法形成职业教育的整体规模效益,亟待进行统筹管理,科学指导。
  5. 大规模外向型就业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以来,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当地就业市场十分疲软,职业学校毕业生大量涌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业,由于外向型就业的不稳定性,迫使一部分学生返乡,对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有效衔接。长期以来,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的人数极少,大多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升造,致使中职学历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这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影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减少了“两后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四、健康快速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应对措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合理培养和分类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劳动者学有专长,掌握技能,仍然是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做好“六个结合”:
  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发展职业教育,重点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促进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为甘肃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振;
  三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结合起来,通过联片扶贫,整村推进,实现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全覆盖,让老百姓凭技能脱贫致富,凭技能得到实惠;
  四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增强新生代劳动者转移就业后劲结合起来,以职业教育为载体,通过“送出、提升、转回”,让每一个新生代劳动者“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五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战略调整结合起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控量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增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六是将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结合起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集团化办学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抓好“四件大事”:
  促进甘肃省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做好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甘肃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为“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政策支持。2010年,制订出台了《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2011年,制订出台了《甘肃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了实施好《纲要》《规划》,省上应该从省委省政府层面,结合《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转型跨越需求,出台支持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政策,对全省职业教育从战略高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整体要求与科学布局。一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实现甘肃“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跨越目标提供人才保障。二要营造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劳动力技能型就业创业,改变甘肃经济社会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一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三要根据甘肃“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同步推进,结合兰州新城、各地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布局的调控,合理引导技能型人才在一、二、三产业的布局,引导劳动力当地稳定就业。四要重视新增劳动力的技能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技能附加值,将人力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
  2. 强化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统筹管理。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尽快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省市联动,以县为主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体制,体现发展职业教育的政府责任。二要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持证上岗,让有技能者优先体面就业,体现技能人才的尊严。三要加大力度整合行业、部门、社会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行业参与,学校培训”的办学机制。四要建立省级政府宏观调控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机制,按照“两个大体相当”的要求,实现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普通高校与普通高中、职业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升学方向基本对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五要通过市场调节、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3. 加大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投入力度。一要集中财力,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按照新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支持建设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二要取消甘肃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力争两三年内彻底改善甘肃职业学校的校舍条件和实训条件,确保设施够用,设备超前。三要通过培养、引进、培训,加快职教师资专业能力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四要通过税收调节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五要采取倾斜政策,对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扶贫集中联片地区优先全面实行免费的职业教育,通过资助和免费,吸引更多的“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
  4. 提升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质量效益。一要改革教学模式,对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岗位能力需要,构建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数字仿真教学、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二要优化专业设置,立足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按照建设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现代产业体系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转变观念,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统一规划区域内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避免各校专业重复设置而带来的弊端。三要创新机制体制,加快集团化办学步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做大做强。四要拓展培养形式,探索长中短结合的办学路子,结合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抓住转移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利用“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就业适应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让所有劳动者人人崇尚技能,时时学习技能,以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幸福。五要向下延伸,立足当地农业稳步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地方产业更新换代,主动适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和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为“三农”服务。
  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是支持甘肃转型跨越、持久发展的关键,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是欠发达地区培养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面对挑战抓机遇,大胆创新促发展,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必将得到科学有序转移,职业教育必将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健康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必将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推动劳动者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根本转变。
  (作者单位:李晶、王筱亭、孙祥宁 甘肃省教育厅;令勇峰 定西市教育局)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二十九年前,他怀着满腔热情、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拜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甘肃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中小学“陇原名师”等一系列殊荣。  二十九年来,他以优良的师德、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管理特色,从一个农村中学
期刊
〔关键词〕 班主任;班委会;民主竞选;民主管理;  赤诚爱心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29—01  “教书不教语文,当官不当班主任”,这虽是戏谑之词,却也道出了教书难,当班主任更难的苦衷。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还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同课异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71—01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深化“有效教学”的理念,我校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同课异构”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广角”;情境创设;合作交流;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81—01  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新增了“数学广角”单元。这一板块内容新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
期刊
〔关键词〕 阅读教学;激活;创设;桥梁;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68—01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孤独感;师  生平等;自主学习;课堂  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65—01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经过长时间地观察,我发现上课不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常有一种煎熬的感觉,不是看看窗外,就是做做小动作,长此以往老师也不再请他们回答问题了,他们便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人的生活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不仅道出了心理辅导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同时也指出了心理辅导不可替代的原因。尤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就越发显得不容忽视。  张掖市青西中学为了有效地推动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氛围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18—0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
期刊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关爱;沟通;赏识;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35—01  学困生问题是老师们最关注的事,也是最头疼的事。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关爱学困生,还其自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文味;原点;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9—0070—01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呢?什么才是语文味呢?  什么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叶圣陶先生当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