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段论(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为什么能够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呢?这和修辞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辞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同义的选择;二是采用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情感而非抽象化的、概念化的表达方式;三是修辞可以突破某些语法规则,活用词语,使言语活泼而不呆板。这三个特点,尤其是第一个特点,为体会表达效果提供了思考的方法。比如,可以把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变换成没有使用修辞的言语,然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这一教学目标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它在阅读教学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会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精彩,更富有生气,更富有魅力。
  三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顺序往往体现着作者的思路,体现着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体现着文章的层次结构。有的时候,文章的表达顺序就是文章的表达特点。因此,这里将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说。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顺序写的,这样的顺序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方法。
  顺序与方法属于形式范畴,在阅读教学中揣摩顺序、领悟方法既有理解吸收的问题,也有表达和运用的问题。
  揣摩文章顺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时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而揣摩顺序必须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与抽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揣摩顺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了解了文章的表达顺序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文章的顺序受文章内容的制约,不同内容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顺序。虽然顺序有着一定的模式,但又是千变万化的。什么总分式了,什么并列式了,什么因果式了……其实这些仅是文章表达顺序中的几种比较特殊的样式,一般的表达顺序的样式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中忌用几种固定的模式要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就这几种。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招来多少学生在按照四季的顺序写家乡的景物;有多少测试题目在要求学生答出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表达的。教学中要克服这种以偏概全、以特殊取代一般的做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亦属于形式的范畴。
  写文章是要讲究章法的。诸如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层次的安排、语言的使用和选择、修改等等,厚厚的一本文章学、写作论,不能无选择的、无变通的都讲给小学生。毫无疑问,即使是小学生的习作,也离不开一定的章法。但这些章法应该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且非系统的。小学生习作需掌握的章法,大体有三条:一是顺序,即比较有条理,言之有序;二是内容比较具体,言之有物;三是遣词造句比较准确、比较通顺,文从字顺。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明白作者是怎样将内容写具体的、是怎样准确使用词语的,基本上就可以了。当然在这些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从欣赏审美的角度和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除上述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外的写作特点,是允许的,也是可行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条必经之途,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六年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经历了这样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能力为零的起点上,开始以最简单的方式阅读最简单的言语,到能够读懂形式多样、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并形成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经历了以朗读训练为主的低年级阶段,进入到初步形成默读能力的中年级阶段,再进入到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高年级阶段;经历了低年级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训练,到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中年级阶段,再到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的高年级阶段;经历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训练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训练;经历了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阶段……总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3.习作教学的特点及其各年段之间的联系
  谈到小学习作教学的特点,首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性质大体上有以下几点:一是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它有很强的实践性。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写的能力自然必须经过写的实践的训练才能形成。三是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如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中年级把一个意思写清楚、写具体的训练再到高年级写成篇作文的训练。四是它的综合性。作文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习作教学必然也就是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训练。五是它的基础性。小学生的习作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讲应该是最简单的。内容简单是说要求学生写的内容必须是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用他们现有的认识水平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形式简单是说从练习写句子开始,逐步做到用词比较准确、造句比较通顺,到能把一个意思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再到能分段写成篇的作文。文体以记叙文为主,练习写常用的应用文。记叙文与其他文体相比,如小说、散文、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应该容易学写一些,易于把握,初学的起点也显得更低。起点是文从字顺、具体清楚,仅此而已。小学生的记叙文不要求有什么新颖的立意,不要求语言生动,不要求议论、说明和抒情,也不讲究什么开头和结尾。表达方法、写作技能可以简单地讲一点,但是不讲什么表达技巧。
  小学习作训练始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严格说起来写话训练还算不上正式的作文训练。话是句子的俗称。文章的最大单位是篇,其次为段,再其次为句子。由此观之,练习写话不过是为写作文作准备罢了。低年级进行写话的训练是适宜的。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运用书面语言首先要认识和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要有一定词语的积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不多,书面语言积累很少,加之于其他因素,能够写出较为通顺的句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心理学认为,人对言语的理解先于言语的产生。就是说人对言语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言语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用言语进行表达。简单的理解、微薄的积累,只能进行低级的表达。人产生言语的能力永远低于和滞后接受言语的能力,这是一条公认的普遍性的原则。如果在低年级提出不切实际的习作要求,显然是对这条原则的违背。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始于中年级。这是因为中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数量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无论从接受言语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从接受言语的能力上,都大大地超过了低年级;其言语的产生的能力亦不可与低年级同日而语,因此在中年级正式进行习作训练是适时的。农村种地讲究农时,早了晚了都不行,这是人对大自然规律的一种遵循,虽然现在有了反季节和转基因,但依时令而兴农事,基本上还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教学也是如此,它必须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兴教。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总的感觉比较虚、比较空。中年级的学生究竟在写作能力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课标说得含糊其辞,令人摸不着头脑。过去一直说中年级以写段的训练为主。这种说法倒是很明确,但始终未对段的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一段话也完全可以独立成篇,段的训练的说法有着不能自圆其说的破绽。故不如说把一段话说成一个意思,说成一个句群。这里的“一个意思”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仅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二是小意思,即是小学生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意思不厌其“小”,不厌其简单,不厌其幼稚。三是这个意思,源于小学生生活的见闻,是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教学中不要将其大而化之,说而教之,贪大求新。低年级要求把句子写得比较通顺,中年级则要求把一个意思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这里的“比较清楚、比较具体”,是说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个意思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句与句要连得起来,句与句的排列组合顺序基本清楚,不讲空话,不讲废话。小学生起始的作文训练,要求所写的内容是最简单的,要求的表达形式,也应该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过去说用段的形式不科学,可不可以说句群呢?其实,中年级开始的习作要求说白了,就是在低年级写一两句话的基础上,再多写几句,使这几句话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当然这几句话表达的意思要比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复杂一些、丰富一些,并在学写一重句群的基础上,再学写二重、三重、多重的句群。课程标准说“不拘形式”不是不要形式,不是不讲形式。不讲形式哪来的内容,只是不要因为形式的原因限制了内容的表达。
  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还有一点是非常要紧的,就是培养兴趣,建立信心。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但是对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和取得学习上的良好成绩,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由于目前对作文教学规律认识的局限,由于作文教学难度较大,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写作心理障碍,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已经成为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丧失了对习作学习的兴趣,将会使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教师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疲于奔命,并且很难走出这一怪圈。可以说兴趣是使习作教学步入和保持良性循环的前提保证和巨大的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谈后面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没有兴趣,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则是一句空话。
  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在中年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其实就是写篇的要求。对篇的要求大体上有三点:一是内容比较具体;二是层次比较清楚;三是感情真实。这三点应该说是写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所谓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对广大学生而言的要求,是下要保底的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习作的要求,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足够了。至于什么立意新颖、言语生动、结构巧妙等等,那是对创作、对作品的要求,而由习作到创作,由作文到作品,还有着相当的距离,万万不可将小学生的习作、作文和创作、作品混为一谈。
  
  三、结语
  教学目标应该成为一切教学活动和行为的指南与核心。换句话说,语文的一切教学活动和行为都应该受到教学目标的支配和制约,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是一种随意的、盲目的教学,随意的、盲目的教学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集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融字词句段篇训练为一身的过程。一句话,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人的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人的语言。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引导小学生终其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如人走路一般,所走之路,并非北京长安街那样笔直、平坦。古人讲: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凡走路,都存在着目标清楚与不清楚、路线选择正确与否之问题;凡走路,就可能会遇到岔路口;凡走路,就难免会遇到坑洼不平之处。如目标不清,路线不明,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迷失方向,永无达标之日。而遇岔路且无路标,是最令人头疼难办之事。相传墨子,遇歧路,犹豫踟蹰,不知去向,故痛哭。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凡人呢?再者,路上坑洼不平,走起来难免深一脚、浅一脚。其实,走路除了和路面、路程有关之外,还和不可预测的、不可抗拒的某些天灾人祸有关。语文教学是是非非、风风雨雨几十年,顺逆昌损,进退得失,哪里全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呢?这是题外话,此处且不多谈。行语文教学之路,坑坑洼洼之多,沟沟坎坎之多,歧路岔路之多,非行者不知其中的甘苦和艰辛,遇歧路、遇坑洼或迷路是常有之事。如果对所行之路的目标、路程、路线、路况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走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全文完)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的、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学生作文修改大多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隔岸观火,结果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自改。  一、训练学生自
社会青年化就是青年通过实践活动,以自身的独特方式改造社会并推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当代社会的急速变迁以及社会信息化,不仅使青年具备了实践社会青年化的精神力量和专业能
近年来,国内有一些企业、工厂开发了许多舍碘的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这在合格碘盐尚不能普及的情况下,对提高人群的碘营养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可爱的坤坤这两天老是觉得眼睛不舒服,还不怎么会说话的他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揉眼睛,本来就有点发红的眼睑愈发红起来,并且还有点肿的迹象,这可把坤坤的妈妈急坏了,不知道宝宝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口中的唾液随便吐掉。这种习惯不好。因为这样做不仅不文明,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为什么呢?因为唾液来自唾液腺,人有三大
今年一月份,贵刊刊登了笔者的拙文“神奇的拍手健身法”。由于我的疏忽,以为拍手谁都会,所以在文中没有写明操作方法,因此一些读者来电、来信询问。笔者在此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并
生命在于什么?有的说“生命在于运动”,大家对此耳熟能详。可是后来又有多种说法,例如“生命在于静养”,“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生命在于快乐”,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一
片断训练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切口相对较小,耗时也相对较少,轻便灵活,指向却集中明确,如果用得恰当、巧妙,学生印象深刻。写好片断,也是写好篇章的基础,处理片断与篇章的关系,无疑可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 从计划到实施,从模仿到创新,从分解到整合  片断训练的有效性在于其计划与实施的并举,即既有宏观的年级片断训练计划,也有每学期乃至每周的具体训练安排。可以按写作训练内容本身为序,分为观察方法训练、
语文老师都知道,要让孩子们把一件物(主要指静止状态的植物、物品等)写好,那是不太容易的。写准确可以,写完整也可以,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写生动、写灵动那是需要我们巧妙引导的。因为孩子们把习作写得充满灵气的前提是要带着快乐主动的情绪,享受愉悦的体验。     一、在情境创设中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而植物是静态的,怎样让学生能对静态的植物避免枯燥乏味的分部分观察,对中
教材解读《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讲述了李时珍师徒为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投宿一所“破败”的古寺的故事。故事围绕“夜宿古寺”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