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挑战,而且更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多媒体能为疑难问题预设条件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程红兵博士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时,笔者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剑桥的优美景色,体会着徐志摩淡淡的忧愁。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诗人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多媒体教学不排斥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在一些公开课上,曾经看到有些上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了展示出的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小黑板、幻灯片的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等教学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有机组合
《中小学教学软件审查标准》中规定,对于课件要从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和文档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其中,教学性要求占据主要地位。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
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比如,笔者有一次听某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答案映然而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们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要切合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理好师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所谓“行为变化”,是指由于选择不同的策略处理相同的教材,就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行为和不同的反应。因此,反映到有效教学中,就是教师应考虑怎样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其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权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笔者也曾看到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但是,正如新生代教学大师韩军所言:“语文课可以用多媒体,但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绝对不能冲击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多媒体能为疑难问题预设条件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程红兵博士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时,笔者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剑桥的优美景色,体会着徐志摩淡淡的忧愁。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诗人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多媒体教学不排斥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如果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在一些公开课上,曾经看到有些上课教师为了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为了展示出的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小黑板、幻灯片的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等教学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有机组合
《中小学教学软件审查标准》中规定,对于课件要从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和文档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其中,教学性要求占据主要地位。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
然而,现在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太多、太杂、太乱而主次不分。这样既谈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比如,笔者有一次听某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答案映然而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们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要切合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理好师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所谓“行为变化”,是指由于选择不同的策略处理相同的教材,就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行为和不同的反应。因此,反映到有效教学中,就是教师应考虑怎样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其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权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笔者也曾看到有些教师把多媒体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但是,正如新生代教学大师韩军所言:“语文课可以用多媒体,但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绝对不能冲击语言文字,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