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执行力是一个单位良好运行的保证,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全体职员一致向前的工作指南针。高校建设中若没有执行力,就等于在原本脆弱的幼儿书包里多了一本必修课一样,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原来具有的竞争、创造的能力。同样,也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及未来工作中所必备的凝聚力。本文通过对加强高校执行力建设的剖析,立足本职岗位工作经验,阐述了提高执行力对于高校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几点新思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加强执行力 建设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与其杰出的执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前几年人们多关注企业战略的制订,现在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而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目标,而是措施。也就是说,执行力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高校运作虽不属于盈利性的企业范畴,但其发展路径却与企业经营方式有共通的之处。探寻企业运作模式经验,是中国高等教育高校建设的新路径,更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围绕着“学校——学部——学院”途径,形成了三级管理运行模式,学校决策能否贯彻,目标能否达到,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是要平衡上级与平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范畴,从上下、内外层面进行多面的构建,争取达到理念、机制、任务“空间三维+时间一维”的四维度统一。那么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执行力?途径有哪些呢?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如下几点内容:
1.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首先要贯彻好教育部及其相关领导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应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充分认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加强院校综合实力、重点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发挥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其次要贯彻好学校领导重要决策及指导。高校领导要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与风险意识,提高正确履行职责的能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慎重决策。在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2. 积极主动提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理念
提高高校基层部门的执行力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基层管理部门管理者的执行力。我作为高校基层部门的管理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前提、基础与核心。高校各级各部门首先要培养干事业就要立竿见影、务求实效的责任感至关重要。树立执行理念的目标是: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对上级的政策、作出的决定、部署的工作,做到“四个执行”,即积极执行、坚决执行、创新执行和高效执行。(1)积极执行就是要领会上级精神,提出贯彻措施,落实行动;(2)坚决执行就是要克服困难,不折不扣地将上级的精神落到实处;(3)创新执行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上级精神贯彻落实到位;(4)高效执行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执行成本,取得最好的落实效果。总之一句话,要把执行看待成一种文化,从思维深处衍化为外部程序,形成自发的、能动性的行为。
3. 科学规范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提升执行力,必须靠机制作保障。因为机制的形成,制度的保障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高校要将相关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增强执行力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就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明确执行主体。执行主体越明确,执行任务的确指性就越高,执行的效果就愈加明确。二要将部门的职能形成制度。各校应科学界定部门的职责,要注意避免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交叉管理和管理真空等问题,使各部门都明确他们在工作中应执行什么。三要在制度设计时,做到权责相称。岗位责任应该具体。在工作过程中岗位责任应该尽可能地细化、量化,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如何履职尽责,了解失职失责的风险。四要清晰执行层级。即要明确界定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责任和相互的关系;要把对领导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确实搞清对谁负责的问题。五要执行环节无缝化。要有严密的执行程序,在职能划分上要建立起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执行制度,使每个执行环节责任明确、衔接严密,形成执行闭合环路体系,确保环环相扣,避免执行的脱节。
4. 广泛形成廉正纪律,相互沟通协作
高校在组织管理上要确保执行力有提升,就得在工作纪律上下功夫,建立确实可行的约束机制,通过纪律条例来规范领导的行为与作为。在纪律条文的制定中,首先应保障纪律条文的明确、清晰,没有歧义,特别对违法、违纪、违章等问题要明确表述与界定;其次,纪律处罚要有可操作性,处罚机构要明确并有权威性,处罚标准要具体,不要用“情节严重”等定性表述;再者,处罚机制要具有正义性,应该建立给当事人充分维护自己权益的机制等。建设高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大家对实现建设目标的统一认识。建设的过程中部门之间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加强联系沟通,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形成工作合力,形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浓厚氛围。
5.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建设高校的过程,也是把上级的要求和本院校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过程。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努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切实在高校建设上取得实效,创造新亮点。根据目标进度表,经常性检查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工作方法和思路,实行全程督查,促使各项任务及时完成。一要严格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每一项目任务都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通过加强考核,增强部门的动力。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及其岗位的职责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 成永康,试论如何加强高校效能监察的执行力,《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期.
作者简介:肖明安,男,鸡西大学副研究员。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加强执行力 建设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与其杰出的执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前几年人们多关注企业战略的制订,现在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就是一句空话。而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目标,而是措施。也就是说,执行力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高校运作虽不属于盈利性的企业范畴,但其发展路径却与企业经营方式有共通的之处。探寻企业运作模式经验,是中国高等教育高校建设的新路径,更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尝试。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围绕着“学校——学部——学院”途径,形成了三级管理运行模式,学校决策能否贯彻,目标能否达到,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是要平衡上级与平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范畴,从上下、内外层面进行多面的构建,争取达到理念、机制、任务“空间三维+时间一维”的四维度统一。那么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执行力?途径有哪些呢?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如下几点内容:
1.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首先要贯彻好教育部及其相关领导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应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充分认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加强院校综合实力、重点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发挥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其次要贯彻好学校领导重要决策及指导。高校领导要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与风险意识,提高正确履行职责的能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慎重决策。在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2. 积极主动提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力理念
提高高校基层部门的执行力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基层管理部门管理者的执行力。我作为高校基层部门的管理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前提、基础与核心。高校各级各部门首先要培养干事业就要立竿见影、务求实效的责任感至关重要。树立执行理念的目标是: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对上级的政策、作出的决定、部署的工作,做到“四个执行”,即积极执行、坚决执行、创新执行和高效执行。(1)积极执行就是要领会上级精神,提出贯彻措施,落实行动;(2)坚决执行就是要克服困难,不折不扣地将上级的精神落到实处;(3)创新执行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上级精神贯彻落实到位;(4)高效执行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执行成本,取得最好的落实效果。总之一句话,要把执行看待成一种文化,从思维深处衍化为外部程序,形成自发的、能动性的行为。
3. 科学规范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提升执行力,必须靠机制作保障。因为机制的形成,制度的保障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高校要将相关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增强执行力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就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明确执行主体。执行主体越明确,执行任务的确指性就越高,执行的效果就愈加明确。二要将部门的职能形成制度。各校应科学界定部门的职责,要注意避免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交叉管理和管理真空等问题,使各部门都明确他们在工作中应执行什么。三要在制度设计时,做到权责相称。岗位责任应该具体。在工作过程中岗位责任应该尽可能地细化、量化,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如何履职尽责,了解失职失责的风险。四要清晰执行层级。即要明确界定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责任和相互的关系;要把对领导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确实搞清对谁负责的问题。五要执行环节无缝化。要有严密的执行程序,在职能划分上要建立起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执行制度,使每个执行环节责任明确、衔接严密,形成执行闭合环路体系,确保环环相扣,避免执行的脱节。
4. 广泛形成廉正纪律,相互沟通协作
高校在组织管理上要确保执行力有提升,就得在工作纪律上下功夫,建立确实可行的约束机制,通过纪律条例来规范领导的行为与作为。在纪律条文的制定中,首先应保障纪律条文的明确、清晰,没有歧义,特别对违法、违纪、违章等问题要明确表述与界定;其次,纪律处罚要有可操作性,处罚机构要明确并有权威性,处罚标准要具体,不要用“情节严重”等定性表述;再者,处罚机制要具有正义性,应该建立给当事人充分维护自己权益的机制等。建设高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大家对实现建设目标的统一认识。建设的过程中部门之间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加强联系沟通,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形成工作合力,形成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浓厚氛围。
5.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建设高校的过程,也是把上级的要求和本院校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过程。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努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切实在高校建设上取得实效,创造新亮点。根据目标进度表,经常性检查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工作方法和思路,实行全程督查,促使各项任务及时完成。一要严格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每一项目任务都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通过加强考核,增强部门的动力。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及其岗位的职责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 成永康,试论如何加强高校效能监察的执行力,《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期.
作者简介:肖明安,男,鸡西大学副研究员。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