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测量方案设计问题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测量平面内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1 图1为公园内的人工湖,现要测量此人工湖两旁A,B两点的距离(A,B两点不能直接到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以卷尺和测角仪为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长度用a,b,c,…表示,角度用α,β,γ,…表示);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AB间的距离.
  方案设计1 利用等边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2.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BAC=60°;
  ②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60°;
  ③用卷尺量出BC=a.
  (4)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之间的距离为a.
  方案设计2 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3.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并延长AC到D,使DC=b;
  ③用卷尺量出BC=a,并延长BC到E,使CE=a;
  ④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c.
  方案设计3 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卷尺测得AC=a,BC=b.
  (4)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AB=a2-b2.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4.
  (3)测量步骤:
  ①用测角仪在B处测得∠ABC=90°;
  ②用测角仪在C处测得∠BCA=α;
  ③用卷尺测得BC=a.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tanα.
  方案设计5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5.
  (3)测量步骤:
  ①在地面上取一点C,使C点与A,B两点均可直接到达;
  ②用卷尺量出AC=b,CB=a,并分别找出AC,CB的中点D,E;
  ③用卷尺量出DE=c.
  (4)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可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c.
  问题2 如图6所示为大运河的某一河段,先要测量这一河段的宽度(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得到),请根据所学知识,用适当的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河的宽度.
  图6 图7 图8方案设计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7.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面找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
  ②在河的这一侧选点A,B,D,使AB⊥AO,DB⊥AB;
  ③确定DO和AB的交点C,用卷尺测得AC=a,BC=b,BD=c;
  (4)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以计算得出AO=acb.
  方案设计2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角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8.
  (3)测量步骤:
  ①在河对岸选一明显的标志点A,在河这岸取两点B,C;
  ②用测角仪测得∠ABC=α∠ACB=β;
  ③用卷尺测得BC的长为m米;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河的宽度为mcotα+cotβ.
  特别的,当α=β=60°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当α=β=45°时,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2 求地面上某物体的高度
  2.1 测量底部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1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学习小组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9,请你帮他们设计一种测量方案.
  要求:
  (1)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
  (2)简述测量方法,写出测量数据
  (3)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
  图9 图10 图11方案设计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背景:晴朗的天气.
  (3)测量平面图:如图10.
  (4)测量步骤:
  ①测量旗杆的影长为AB=a;
  ②测量标杆的影长为CD=b;
  ③测出标杆的长为c.
  (5)根据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算的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2 利用标杆,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2)测量平面图:如图11.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
  ②观测者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的顶端、标杆的顶端与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③测出观测者与旗杆底端的距离BF=a,以及观测者的脚到旗杆底端的距离FD=b.
  ④测出标杆的高度CD=c,以及观测者的身高EF=d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ad+bdb.
  方案设计3 利用镜子的反射,根据三角形相似的知识.
  (1)测量工具:镜子,卷尺.
  (2)测量平面图:如图12.
  (3)测量步骤:
  ①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
  ②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到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③用卷尺测量出观测者的身高DE=a,以及观测者与镜子的距离DC=b,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BC=c.
  (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旗杆的高度为acb.
  方案设计4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3.
  (3)测量步骤:
  ①在测点D处安置测倾仪,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ACE=α;
  ②测出测点D与旗杆底部B的水平距离DB=m;
  ③测出测倾仪的高度CD=h.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算得旗杆的高度为mtanα+h.
  2.2 测量底部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问题2 如果把问题1中的旗杆换成一座小山,请设计一个测量小山高度的方案. 如图14.
  要求:
  (1)在图14中画出你测量小山高度MN的示意图,标上适当的字母;
  (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1)测量工具:卷尺,测倾仪.
  (2)测量平面图:如图15.
  (3)测量步骤:
  图14 图15①在观测点A处安放测倾仪,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CE=α;
  ②在观测点A与小山间的B处安置测倾仪(A,B与M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此时山顶M的仰角∠MDE=β;
  ③量出测倾仪的高度AC=BD=h;量出AB之间的距离为m.
  (4)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求得小山的高度MN为mcotα-cotβ+h.
  数学测量方案设计问题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设计合理的合作探究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合作探究式学习  数学教师在一起交流时,经常抱怨学生在考试时连课堂上讲过的习题也做不出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充耳不闻;
当新年的太阳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新学期的铃声清脆地响起,当崭新的课本一页页翻开,当琅琅的读书声响遍校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心中是否充满了希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收益计量方法,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观。笔者在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
——我最悲伤的是我一点也不知道这长长的二十年你是如何度过的。——带着一种凄凉的欢欣。因为当我想到你在祝福着我的每一个日子,我便觉得它并不是不能忍耐的了。但近来我
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请以“脸”为话题,写一
在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就读的学生陶凤凯十分庆幸自己搭上了中远实验学校2011年招生的末班车。这所实验学校在陶家亲友看来,是当之无愧的重点学校——虽然上海已经没有重点学校
当手机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你是否怀念过简单的书信?当新搬迁的住宅里被装潢得富丽堂皇,你是否怀念过陈设简单却幽雅温馨的老屋?当大街上的女子一个比一个妆扮得妖娆艳丽,你是否怀念过简单清纯素面朝天的邻家女孩?  本想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可生活却变得愈来愈不简单。生活的列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毫不停歇地向繁复驶去,让我们与简单生活分道扬镳。  不是这样吗?今天,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复杂的事物:电器产品的功能越
通过对传统金属屋面施工方法的缺点分析,针对防城港文化艺术中心特殊的屋面形式采用纵向排水横向布板的施工方案。具体阐述了屋面板分块方案,安装成果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是指的学生希望可以积极的参加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有那种参与的愿望,才会从内心积极的主动的去参加学习。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才有可能产生一种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