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成美国人的新诉求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不少民众把从事白领工作当作步入中产阶级的阶梯,接受高等教育后一心寻找“金饭碗”和“银饭碗”。经过经济危机,更多人意识到“金碗”、“银碗”不如实实在在有个“铁饭碗”。当然美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铁饭碗”,即使公务员也难保一辈子可以不被裁员。美国人现在追求的“铁饭碗”实际上是指能够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最起码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日子不要丢掉“饭碗”。
  中产家庭的满意度降到10年来低点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产阶级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最大。根据皮尤民调公司2012年8月一份中产阶级状况的民调,2012年7月,77%的受访中产家庭对目前总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有了幸福感,其中对家庭总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为30%,感到满意的比例为47%。而不满意的比例为21%。总体来看,虽然美国中产家庭对总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比例不低,但这一比例却是过去10年中中产家庭对生活状况满意度最低的一年,而且比2006年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过去10年,2006年是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比例最高的一年,当年有87%的中产家庭对生活感到满意。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当年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大幅下降,只有80%的家庭对生活感到满意。
  如果将中产家庭按照收入分成三个层次,下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最低,仅有66%的人对目前总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中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上升到80%,而上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最高,达到90%。
  生活状况是一个总的概念,如果将此细化更可看出当今美国中产家庭在生活诉求上所面临的转换和挑战。首先在家庭生活上,72%的中产家庭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另有17%家庭感到满意,两者合计为89%,而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中产家庭比例为9%。论及家庭生活,美国中产家庭满意度最高,小康家庭过的就是日子,而且要过快乐、幸福的日子,即使经历了经济衰退,但大多数中产家庭还是觉得日子过得依然挺舒服。
  反过来说,“差钱”成了中产家庭的心病,对于家庭财务状况有高达34%的中产家庭感到不满意,对家庭财务状况感到非常满意的中产家庭比例也只有29%,35%的中产家庭的回答虽然说是满意,但也有点马马虎虎的味道。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一员的基本条件。在家庭住房满意度上,60%的中产家庭感到非常满意,26%的中产家庭感到满意,14%的中产家庭感到不满意。由此可见,中产阶级的基石—住房—虽然在次贷风暴中受到巨大冲击,但还不至于大厦倾覆,动摇根本。而对于中产家庭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子女的教育是否成功,56%的中产家庭对子女教育状况感到非常满意,28%的中产家庭感到满意,两者合计为84%,而对子女教育感到不满意的比例为14%。
   下层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最低
  从收入上来看,年收入30000至100000美元的家庭都可算作中产家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收入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感受,中产家庭按收入还可分为下层中产家庭(年收入30000~50000美元家庭)、中层中产家庭(年收入50000~75000美元家庭)、上层中产家庭(年收入75000~100000美元家庭)。从表2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收入越低的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越低。在对家庭生活状况满意度上,上层中产家庭认为非常满意的比例高达85%,加上9%的家庭对生活状况表示满意,两者合计有94%的上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感到满意,而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家庭比例只为5%。中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同样也为5%,但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要比上层中产家庭的比例低了7个百分点。到了下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16%,而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不到六成,更有24%的家庭对生活仅是感到满意。
  比较有共性特点的是所有中产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的满意度都低于其他生活指标的满意度,即使是上层中产家庭也有12%的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中层中产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26%,下层中产家庭的不满意比例更高,达到57%。学者认为,美国经济危机对中产阶级冲击最大,他们也是经济衰退最大的受害者。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中产阶级行列中,中层和下层中产家庭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也更容易成为经济不振的牺牲品。
  表2的调查数据还反映出,尽管年收入30000至50000美元的家庭可以跻身于中产阶级的行列,但稍微不留心就有可能滑落到低收入和穷人家庭的大军之中。下层中产家庭中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对家庭住房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家庭教育状况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接近三成,这表明下层中产家庭存在着较大的阶层滑落隐患,一旦遇到失业的“天灾人祸”,转瞬之间就有可能成为穷人。
  拥有稳定的工作成为中产家庭新要素
  成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是不少美国人追求的梦想,而且也变成了美国梦的一部分。20年前住房和汽车是成为中产阶级大家庭成员必不可少的要素,到了2012年,拥有稳定的工作成了进入中产阶级最主要的要素,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目前美国经济不振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民调公司对民众心目中成为中产阶级的五大要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20年间,这五大要素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1991年70%的民众认为要想成为中产阶级一员首要的条件是拥有住房,48%的民众认为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才够格称作中产家庭,46%的民众认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大学教育才最有希望进入中产阶级,否则恐怕要一辈子成为蓝领人士。所以一幢房子、两辆车、孩子有好的教育是当年美国中产家庭主要特征,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虽然听起来有点平淡,但很实在。1991年,有41%的民众认为要成为中产阶级,家庭得拥有股票、证券、债券等投资,33%的民众认为从事白领工作才能进入中产阶级,由此可见20年前大多数民众并不认为职业是决定能否成为中产阶级成员的最关键因素。   到了2012年,在成为中产阶级一员的五大要素中,1991年垫底的工作要素跃居成为第一大要素。根据民调,86%的民众认为要跨入中产阶级门槛,首要之事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二大要素则为需要拥有医疗保险,66%的民众深信,没有医疗保险,那绝对算不上真正的中产阶级。至于拥有住房、自己和子女能够获得大学教育以及拥有股票等投资依然是成为中产阶级的三大要素,但重要性已明显下降。例如2012年45%的民众认为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的要素,比1991年70%的民众认为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要素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同样认为自己和子女接受大学教育是成为中产阶级要素的人数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认为拥有股票等投资才算中产阶级的人数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至于一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的要素,在2012年中完完全全出局,一方面汽车在美国已经普及,再加上汽车价格不高,民众在这方面的支出和负担大幅降低。而伴随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退休阶段,看病吃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医疗保险那是万万不成的,因此拥有医疗保险一跃成为中产阶级的第二大要素。
  成年人就业率为30年来最低
  拥有稳定的工作能够成为美国民众心目中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的首要因素,这反映出就业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一个瓶颈,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没工作就没收入,什么梦也是白日梦。根据统计,2011年美国16至64岁成年人当中,就业率仅为67%,只比1983年的66%就业率好那么一点点。2000年是美国人就业的黄金年代,当年16至64岁成年人的就业率达到74%。从2006至2011年,成年人就业率就一路下跌,并成为美国经济复苏中的一块无法抹去的阴影。
  美国男女在就业上遭遇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不断下降、女性成年人就业率不断提升;二是经济危机极大地打击了男性就业,而更多女性反而成了家庭中养家糊口的顶梁柱。1950年时,美国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高达89%,那时男人是家庭的大梁,而女性则多为家庭主妇,成年女性的就业率仅为36%。1981年时,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下降为76%,女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上升到56%,这表明一半多的成年女性走出家门,不再是待在家里围着锅台转。到了2011年,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为71%,女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为62%,两性之间就业率的差距缩短为相差9个百分点。
  失去工作对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击
  美国的失业率至今维持在一个高点,这对众多民众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多层面的。根据调查,在失去工作的人群当中,有87%的人不得不削减家庭支出,74%的人无法正常地支付每月的账单,57%的人在自己和家人医疗上遭遇困境,53%的人无法正常支付房屋贷款和房屋租金。以上是失业者遭受的经济困境,而在精神上,失业者受到的压力更大。由于长时期找不到工作,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干脆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一切都听天由命。54%的失业者受到经常性的压力,39%的失业者身体健康状况恶化,38%的失业者根本没有幸福感,快乐更谈不到了。
  另一方面,在就业人群中对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经济不景气人们难以对工作挑三拣四,能保住饭碗就算烧高香。过去人们将跳槽当成提高收入的一个跳板,而现在人们更渴望工作稳定,不要被炒鱿鱼。在工作人群中,86%的人对现有工作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只有13%。如果按年龄段划分,18至29岁工作人群中有81%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30至49岁工作人群中有87%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50至64岁工作人群中有87%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65岁以上工作人群中有91%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按照收入来看,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下的人群中有78%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30000至49999美元之间的人群中有79%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50000至99999美元之间的人群中有92%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100000美元以上的人群中有94%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
其他文献
生活中,投资公司代客理财进行期货投资并不少见。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有时双方会在协议中加入止损补偿条款。两年前唐静(化名)与上海万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珊公司”)签订委托理财协议时,就特地加入了这一条款。  投资加码 收益下滑  2010年7月,在经朋友介绍后,唐静决定与万珊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并在万珊公司开设资金账户,由唐静委托万珊公司就资金的投资增值提供经营及管理服务。  合同约
期刊
不论此次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宏观经济出现一些乐观的苗头是不争的事实。一直被认为反映非国有经济景气程度的汇丰PMI指数最近也出现回暖趋势。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0.4,创13个月以来新高,重返50荣枯分界线以上。该指数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较前月萎缩,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除此外,体现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和M2如今也有增多趋势。  一些行业从目前来看已经具有相当投
期刊
去年下半年集中爆发温州商人跑路事件后,人们开始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曾风光无限的城市,曾被人形容为“可怕的”温州商人头上的光环也正在迅速褪去。  时隔一年之后,本刊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看到的是依旧饱受经济低迷影响的企业,以及三十多年没有多大变化的生产厂区,还有看不到未来的私营企业主……凄风苦雨中,似乎短期内还看不到拨云见日的那天。  经济形势低迷  在温州,可以真切感受到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影响。在
期刊
世界上没有绝对最佳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只有最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这个角度看,之所以甬温两地会各自形成今天这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是利用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弱点下的理性选择。  地理环境决定不同模式  宁波的地理位置显得得天独厚,往南是丘陵地带,工农业难有较大发展空间,往北却是富庶的杭州湾冲击平原,再往北则是苏南和上海组成的更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宁波自身又是天然良港
期刊
随着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秋拍的结束,2012年秋拍的重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虽然京城拍卖市场上的高价不少,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调整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藏家来说,在艺术品投资的时候更需要精挑细选。  成交萎缩亏损频现  从目前已经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匡时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9.32亿元收槌,其中过千万元的拍品有14件,过500万元的拍品有33件。6个白手套专场。秋拍巨献——南长街54号
期刊
白酒遭劫,本来只是个别上市公司的事情,和股市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把中国A股上市公司从2001年到2010年的股价走势过一遍,剔除ST公司,在此期间股价上涨逾10倍的公司仅有12家,贵州茅台是其中之一。显然,要在中国股市坚持价值投资,贵州茅台应为长期持有的公司之一。再看中国股市中的行业市值占比,银行排名第一。股市是国民经济的一面镜子,中国股市中市值占比最高的行业是银行,成长性最强的公司是白酒,但不可否
期刊
随着城市居住区域的变迁,新建小区规模扩大、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近两年间社区商业物业得以迅速发展,业态也日渐多样化。社区商铺因此成为潜力最大的商铺类型之一。不过,也正因为社区商铺业态的多样化,使得一些在地段、消费群体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的社区商铺,最终却没能形成较好的回报收益。  不同业态需定位  应该说,社区商铺的业态规划是开发商、投资者和后期经营者都必须仔细考察的,这牵涉到三方共同的利益。投资者在
期刊
一怕买进赝品  笔者是个集币爱好者,收藏古钱和银元已有20多年了。经手的藏品也不少,藏有各种钱币数千件,也算是稍有一点成绩,可是每遇到比较珍贵的钱币,特别是想买进自己还没有的品种,心里还是免不了打颤:可别又打了眼。拜现代高科技所赐,现在的钱币造假水平实在太高了。最近几年来,凡价格较高的钱币品种几乎都有赝品出现,尤其是古钱币和老银币更是成了制假重灾区。在一般古玩市场里,各种摊位上出售的古钱和“袁大头
期刊
“没房结什么婚?”这句话想必会让很多男性同胞胆战心惊。但买了房之后,同样也有提心吊胆的时候,那就是害怕被平白无故地分走了一半。  不过也有人想出了应对策略,即签订房产份额协议。所谓份额协议,是指根据出资情况,各出资方约定所占份额比例。一旦因为变故,比如离婚,需要对房产进行分割时,便可做到有据可依,而不仅仅只是依靠产权登记按照“共同共有”来对待。  当然,签订类似协议最终目的并非是要占有部分房产,更
期刊
十八大闭幕后6天,李克强主持“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中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此次会议与主题,被解读为“十八大后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改革信息。”人民网开头就报导说,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李克强的讲话核心,那就是:“改革”;用四个字概括无疑是:“改革、改革”;若用六个字,就是“改革、改革、改革”。  解读李克强的信息,必须关注到从过去到目前的中国发展形势,以及从根源中去探索出中国所以能获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