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境遇”到“生活场域”r——乡村教师研究的转向与重构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教师则是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全面、深入的乡村教师研究,能够助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乡村教师研究中存在的抽离与窄化问题,导致研究始终囿于“职业境遇”之中,无法全方位地为个体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事实上,与乡土生活紧密融合的乡村教师,不论在工作、家庭或公共生活中,都面临特殊矛盾与困难.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是乡村教师的基本需求,对家庭生活的盼望以及对丰富公共生活的需要也深刻影响着乡村教师的生活世界.只有将乡村教师研究从对职业身份的单项聚焦,转向整全的生活场域,才能形成对乡村教师的全面理解,从而提升乡村教师研究指导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语言文明概念可以分为3个层次:礼貌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个体层次的语用范畴;典雅语言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言语社区层次的语体范畴;本土术语与知识体系体现的语言文明,属于文化共同体层次的语言范畴.就第一层次而言,以往针对礼貌用语、语言暴力、语言纯洁与规范的研究只是对“文明语言”的研究,不足以构成“语言文明”的完整含义;就第二层次而言,推行“雅文运动”,提倡典雅文体是社会整体文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后的内在需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就第三层次而言,文明自语言始,语言在建构和传播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
为规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保障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权益,不断提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
期刊
对高校科研型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进行考核,有充分的历史、理论和党内法规依据.在考核工作中,要突出信念坚定、求真务实的思想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科研服务的责任导向,强化科研创新、成果优化的目标导向.要着眼于高校科研型二级单位的特征,构建科研型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考核体系.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科研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理论依据,其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盘瓠意象谱系的符号化载体之一,服饰艺术则为畲族、瑶族及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同源共祖关系确立了极为重要的外显标志.虽然随着生活空间的历时性变动以及交往对象的共识性改变,各同源民族(支系)的服饰艺术也产生了在地化因素,但以盘瓠神话为再模仿对象的共享符号却未曾被取代.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单一民族的艺术,也要深入研究各民族艺术间的交融,进而于多民族共享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体系
城市语言治理规划研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规划研究的新课题.当前对城市语言治理规划的研究较少,对它的研究有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城市语言调查的案例,主要讨论了城市语言治理规划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施过程.研究显示,城市语言治理规划,指的是城市语言生活治理规划.它不是对语言管理的简单替代,而是更凸显问题意识和动态发展的意识.具体实施的过程通过问题维度、理论维度和治理维度展开,3个维度相互补充、互相联系从而确保治理对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民俗研究的具体角色略有差异,但是民俗研究始终将民众作为自己的学术之源,以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由民众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自己主要的观察对象、资料来源和学科基础,从而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基础文化的重要学科,并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为中国社会坚守自己的文化底色和文化之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助力.
环保补助是政府调节企业环保行为的重要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环保补助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效应.基于2015~2019年高污染企业的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环保补助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补助发挥了“激励效应”,与企业绿色投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企业环保补助对绿色投资的异质性,发现非国有性质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在获得环保补助后对加大企业绿色投资的激励作用更明显.因此提出强化环保补助相关政策顶层设计、推进市场化进程及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环保补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呼唤高质量发展,而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则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演进,总结特征并汲取经验;剖析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价值与内涵,从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以及培养结果三个层面审视当前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应树立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体需求相统一的育人理念,重点夯实人才培养的四大关键环节,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的三重特色以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戏剧作为多种因子融合互动形成的综合性艺术,承载着丰厚的族际交往信息,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从而共创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多民族戏剧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研究,是我国戏剧界必须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围绕此议题,以云南为例展开讨论,可推动相关研究的范式创新.多民族戏剧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研究,应从三大维度入手: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出发,整体观照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发生;从剧目互鉴与母题共享出发阐释多民族戏剧交融的本体;从认同逻辑和达成路径出发,分析多民族戏剧交融现象所具有的中华文化认同功能.云南多民族戏剧
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侧重于对人身权的保障,却偏废对财产权保护的理论观照.我国新设的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对刑事诉讼的理念、原则与制度产生巨大冲击,具有“先天不足”的特性,而从刑事一体化的视野来看,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与被追诉人的涉案财物“唇齿相依”.为了确保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程序的实践生命力,推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有效开展,我国应当在职务犯罪类缺席审判中构建涉案财产处置的特殊机制,由法院探索性地运用司法审查原则,重新解读此类程序中被追诉人享有的“异议权”,并逐步推进“财政返还政策”向“资产分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