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分娩当日停药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纳入5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HBV DNA>2×105 IU/ml孕妇,孕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丙酚替诺福韦,分娩当日停药,新生儿按常规接受被动-主动免疫预防。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共3组,产后6~8周随访,检测产妇肝功能和HBV DNA;婴儿出生后完成免疫接种于7~12月龄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74例产妇中,257例母乳喂养、241例人工喂养和76例混合喂养,3组不同喂养方式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前平均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90±0.67)、(7.82±0.70)及(7.83±0.70)log10 IU/ml,F=0.912,P>0.05];分娩前混合喂养组略低于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87±1.08)与(4.21±1.17)、(4.30 ±1.28)log10 IU/ml,q值分别为3.052和3.831,P值均<0.05],而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人工喂养组HBV DNA水平略低于母乳喂养组[(7.42±0.93)与(7.69 ±0.90)log10 IU/ml,q=4.583,P<0.05]。580例(6例双胎)婴儿中,243例人工喂养婴儿中仅1例(0.4%)发生母婴传播,259例母乳喂养和78例混合喂养婴儿均未发生母婴传播(P=0.553)。

结论

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尽管产后病毒载量又恢复至治疗前的高水平状态,但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感染风险,建议母乳喂养。

其他文献
期刊
视神经胶质瘤(ONGs)是视路胶质瘤(OPGs)的一种,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既可散在单发也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并发。ONGs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程多变且难以预测,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围绕ONG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高州市中医院就诊的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折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流食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观
在已知的众多发生在信使RNA(mRNA)内部的修饰方式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占所有RNA甲基化修饰的80%。分子层面上,m6A这种可逆的修饰方式参与调节mRNA的可变剪切、出核、翻译、降解等过程。已有研究揭示了m6A修饰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分化、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学习记忆和免疫调控等多个生理过程,而这种修饰近年来也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
目的分析胎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产前MRI和生后CT表现。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3例单胎妊娠孕妇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影像检查疑诊胎儿CMN,新生儿在本院出生且生后经过外科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回顾性分析3例胎儿的产前MRI、生后CT和病理检查资料,总结胎儿CMN产前MRI和生后CT的表现。对数据采用描述
产妇泌乳启动行为作为实现新生儿亲母母乳喂养的初始事件,对于产妇的泌乳和新生儿母乳的获取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各种因素综合限制了泌乳启动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泌乳启动的机制和意义,泌乳启动行为的方式、时间,影响泌乳启动行为的因素以及与产妇泌乳启动行为相关的指南进行综述,呼吁临床关注泌乳启动行为,促进产妇泌乳,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大鼠血管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巨噬细胞标志物MAC387表达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VB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VBD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通过枕大池注入0.3 μL(1.5 U/μL)弹性蛋白酶以制备VB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