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历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专权秦国国政四十余年,秦国亦在她手中真正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霸业。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时代,秦国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确定了中国版图。我们在历史课本中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那么在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的古代社会,中国疆域版图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疆域版图最大的历史时期又在哪个朝代?疆域变化的原因何在?带着好奇,我们一起进入历史的长河中,在地图中穿行,感受地图上的历史。
  疆域,即国土地域,《荀子·君道》中说:“则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敌。”疆域一词最初代表了一国的领土,其意义重大,拓展疆域是君王巩固权威的重要砝码。其实疆域自古以来就是王权的象征,史前人类逐渐由游牧转至农耕,并由氏族转至部落,拥有各自的首领。部落拥有自己的农田,活动范围,渐渐形成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一个部落的管控地区,后来,势力范围便转化成疆域领土,部落转变成国家,首领转变成皇帝或君主,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
  在先秦时期,疆域的划分与纷争就已经出现,由于分封制的实行,周王室直辖之地大为缩水了。自从烽火戏诸侯导致周东迁洛邑,周的中央控制力大为减弱,诸侯国开始对周天子听调不听宣了。后来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将版图割裂为数块,直到秦才将四分五裂的国土版图糅合在一起,使得中国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当时的版图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堪称当时世界上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我们应该想见,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西汉初期的西界疆域还没有达到河西走廊,但后期扩大到巴尔喀什湖,到西汉末年又退至玉门关。西汉初年南界只到南岭,今天的两广都是在南越的控制之下,但到了中期后扩展只到今越南南部。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开疆,使得汉代疆域达到了峰值:东北扩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扩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中南半岛沿海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北界由于单于向汉朝投降,本可以继续北扩,但汉宣帝并没有将匈奴并入汉朝,规定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统一帝国,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疆域形成的重要时期之一。
  时至大唐王朝,中国疆土空前扩大,东到东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极为繁盛的重要时期,也构成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丰碑。其版图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盛唐威名远扬世界。周边国家如日本、新罗、暹罗、真腊、越南以及波斯等,其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受惠于大唐。至今有些国家仍称中国为唐山,称中国为唐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可惜的是,盛唐版图面积在开元时期达到巅峰后就开始萎缩。“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大唐盛世,也改变了大唐版图。吐蕃、回鹘、南诏等国乘机入侵,西域从此完全丧失,盛唐时的开疆拓土自此前功尽弃。大唐帝国的极盛版图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强盛时国土之大,虽比当代国家版图少了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但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国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此外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不仅比唐大为缩减以至于不及辽的面积,而且朝廷昏庸求全,在疆域开拓中毫无作为。尤其是南宋政权退守江南在歌舞升平中经营着半壁江山,偏安的南宋未曾知晓此时蒙古已经蓄势待发,扫平诸强,意欲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16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包括整个中国与蒙古,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片土地,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至今库页岛,西北达今新疆、中亚地区,西南接印度缅甸越南,东至东海。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等都在统治范围内。及至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其他子孙建立的四大汗国与元朝各自为政,因此元朝经过70多年的短暂演变,很快进入了衰亡时期,但是,它短暂的辉煌却带来了最为辽阔的疆域,让人们记住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最大版图。
  明前期的版图与元相比,疆域大为收缩,不过明继承了元在东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图,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对明朝形成了巨大威胁。明国土最大时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明朝统治时期恢复了汉唐时代的中国版图,并数次出征北方大漠,帝国极盛时,北控内蒙,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管辖云贵。
  从1644年努尔哈赤入主中原,清朝寿命长达296年,在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中有着突出地位。到了康乾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50多个民族共存于同一个政权之下。当时的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东起东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1300万平方公里比现今版图大约多三分之一。若论疆域之广,统一之扩大,居汉唐之上者,除元朝外,只有康乾盛世可比。比起汉唐,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管辖之下,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可以说康乾盛世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在当时,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国疆域奠定的历史使命。但到了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今新疆西北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先后被俄国侵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危机中,频繁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穿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见证了疆域的开拓与萎缩,目睹了疆域变化背后的民族斗争、诸侯战乱、王权更迭。众多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疆域的变迁中。现如今,领土纷争依然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钓鱼岛的归属、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东海南海的领海权利问题、中俄远东领土问题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疆域归属、划分仍然时不时打破和平的生活,引发冲突的硝烟。纵横古今,我们应当树立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的意识,反对暴力与战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2]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3]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
期刊
第一次走进位于北京后拐棒胡同的周有光先生的书房,那时,周有光先生刚过一百零八岁生日不久。书房不大,甚至只能算是窄室,墙壁旧旧的,书橱也不大,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是周老的精神。原以为茶寿的老人,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言语不清楚了,但周老精神很好,他双目有神,安坐在略显逼仄的书房里。  周老得知我来自苏州,问:“听说苏州新恢复了一条河道,还在清淤?”算起来,老先生居住苏州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在他的印象里,
期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1],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2]。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3]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4]。侧闻[5]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6]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7]。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8]。闒茸[9]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
期刊
雪里已知春信[2]至,寒梅点缀琼枝腻[3]。香脸[4]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5]浴出新妆洗。  造化[6]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7]地。共赏金尊沈[8]绿蚁[9],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2]春信:春天的消息。  [3]琼枝:玉枝。梅枝着雪,白如玉枝,故
期刊
“范儿”在老天津话里没有,有人说这词是从北京传来的,也有人说这个词是天津话演变来的,还有人说这是外来语,不管怎么说,这个“范儿”对于天津人来说接受起来很自然,这是为嘛呢?那是因为天津方言里有很多和它意思相近的词。  虽然没有“范儿”,但老天津话中有“派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髦的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梳着三七分头,那叫一个“派儿”。要是搁在现在,这就是“范儿”,早年间的天津各行各
期刊
父与子
期刊
明媚热烈的初夏,总让人想要挥汗如雨。下午两点,九班所有人都在操场上感受热浪,火热的气息随着肢体的摆动滚动成风扑面而来,除了他之外。他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吹着空调,手中的笔一刻不停,像他时刻运转的大脑。  每个提起他的人都一副又羡慕又无奈的表情:“啧啧,这孩子是个学霸!”机械的重复,让起初喜悦的脸变得面无表情,像一块冰,听到再真心的称赞也无法在心里激起丝丝涟漪了。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夸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
期刊
“悬念”一词,最为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吊胃口”和“卖关子”。电视连续剧常常是在有悬念的地方插播广告,让你急不可耐;说评书的到了悬念那个节点上则一拍惊堂木——“且听下回分解”,让你欲罢不能。  “文似看山不喜平”,题材新奇、构思巧妙的作品,总能牵动人心、令人叫绝。学会设置悬念,则是营造这种表达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巧拟标题设悬念  人常言“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往往能产生“阅读期待”
期刊
以下是日本推特微小说大赛获奖作品,甄选几则,供读者欣赏。  优秀奖  1.父亲亡故时,托付给我交换日记。里面承载着他与高中同学的数十载。父亲拜托我装成他继续日记,我觉得麻烦而把事实写进去,并把日记寄给对方。几天后日记又寄了回来,写着“我也一直装成亡母”,那优美的字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新的交换日记的开始。  2.邮箱里收到封信,写着“我绑架了你小孩”。我赶紧联系上小学的女儿,她没事。我暂时停职陪着女
期刊
近期有两则关于考试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第一则是今年成都有一位名叫毛峥的考生自学11门AP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使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先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而且全部满分通过,这也是今年成都通过AP课程最多的考生。AP课程总共有37门,除开一些语言学课程,中国考生能参加考试的有18门,毛峥现在正在准备另外3门AP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