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刚性段复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

来源 :力学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杆稳定性实验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内容。然而,压杆稳定性实验中压杆两端的约束往往需要附加刚性的夹持件来实现。为了讨论压杆端部夹持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弹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采用欧拉方法,分析了两端包含刚性段的复合压杆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求解讨论了刚性段不同占比情形下压杆的临界载荷。同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本文结论将为压杆稳定性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在真实人体牙根管的清洗过程中的根管内部流场特性,针对重建后的真实人体根管模型和30 g平头针,评估了冲洗液不同冲洗流速和针头不同工作深度对根管内流动形态、速度、壁面剪切应力和顶端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实人体根管中,持续增加冲洗液流速并不能对冲洗效果产生显著的提升效果,却会大幅提高顶端压力提升造成的挤压风险。工作深度与冲洗置换能力不是线性关系,适当的工作深度不仅具有最好的冲洗液置换效果,而且能降低顶端平均压力;而过大的工作深度对根管冲洗效果有着负面影响。
新时期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更是国家兴旺的精神支柱,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
在深入分析课程建设面临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动力等挑战的基础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反向设计、正向支撑”,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落实到课程中,夯实课程教学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探索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双闭环教学模式,强化课内外教学互动。结合多元化质量评价,教师动态分析学情、持续改进教学,切实保障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和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产出。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初中物理课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秉承“生本”概念.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要重视在课堂提问环节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行为;要在小组合作汇报的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要在课堂总结的环节放手让学生参与,以此丰富
为了深入了解临近建筑物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响应的影响,通过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基于自身经验采用三参数地基弹性梁模型,来考虑临近建筑物与支护结构间有限宽土压力、基底应力等的影响,根据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得到一种考虑临近建筑影响的支护结构计算分析模型;采用桩身离散的方法创建了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其变形计算的矩阵表达式,得到一种半解析解答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例对该方法进行计算验证,对建筑基底应力、距支护结构距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可为城镇建筑密集区域的基坑工程类似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近年来,颗粒流程序离散元分析方法在岩石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它从细观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岩石等材料力学行为的本源,但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与岩石材料的宏观参数并不相同,其标定过程复杂、耗时。为此,基于平直节理接触模型,以单轴压缩、直接拉伸和双轴压缩等数值模拟试验测试岩石材料宏观力学参数;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正交设计,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宏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模对细观参数进行标定并校核标定结果,校核结果表明细观参数标定精度普遍高于90%,且总体误差较小,证明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动力,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关键品质、专业技能和工程能力三个维度,总结出“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核心素养要求,并提出基于科教融合、以赛促学的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思路、运行框架和实施环节三个层面阐述了该模式精准、精益、精简的设计构思。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为例,介绍该培养模式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效果。
真实飞行器外形复杂,涉及的流动结构和现象对数值模拟中所需的网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研究了各向异性黏性网格的生成方法,提出了网格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建立了松弛算法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股骨远端易发生由外侧下方至内侧上方的骨折。通过人体站立、屈膝、行走等工况的模拟,分析股骨远端塑性应变及应力的分布情况,揭示该种骨折发生的原因。股骨髁部位塑性应变在三种工况下均出现在髁间窝及假体边缘线附近。行走时,塑性应变主要出现在股骨髁外侧,向内侧上方扩展,与骨折线走向吻合,是引发股骨远端外侧下方至内侧上方骨折的重要原因。并且,股骨干外侧应力明显大于内侧,且大应力区集中的外侧靠近股骨髁部位,这是导致该种骨折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