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丰富多样的声乐体裁。在形式上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歌剧的某些特征,富有民谣色彩和时尚信息,是八十年代中国民歌歌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关键词:封建社会;自由;爱情
歌剧《伤逝》简介
剧本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着意表现子君和涓生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但又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终于导致悲剧性的结局。在歌剧结构、音乐手段的运用方面,该剧都有一些突破。例如打破了分幕、分场的传统戏剧结构,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及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为线索展开剧情。在音乐表现手段上除了运用宣调、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以外,也运用了重唱、乐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音乐描写人物心理方面也有所创新。
子君人物形象
子君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她恋爱、婚姻的干涉、束缚。因而,庄严地对涓生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并不惜和封建旧家庭闹翻,毫不理会“老东西”、“小东西”和路人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恋爱并建立起小家庭。她是一个只受过初级文化教育的人,是一个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她生性温顺、善良,幼稚而又充满幻想,但在爱情面前又表现得坚贞、勇敢、执着,表现了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舊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和涓生同居,表现了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她带着对涓生的崇拜,在涓生的热烈追求下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但所识非人。另一方面,子君又表现得软弱、妥协,思想停滞不前,沉浸在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倾注到家务里,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最后不得不回到曾经背叛的旧家庭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人物形象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具有某种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跟子君“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成了子君思想的启蒙者。他大胆地向子君求爱,而且爱得热烈纯真。为了爱情,当街上的行人投以讥笑、轻蔑的眼光,他即刻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并且还跟朋友绝了交。涓生是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那个时代所有有思想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思想激进、情感充沛,要求个性解放,反叛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和所有典型人物一样,涓生的性格是既特殊又丰富的,他身上有着五四青年共有的美好品质,也免不了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虽然在爱情之初,涓生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份勇敢和坚定坚持下去,或者说是爱情萌生的勇气在爱情高潮退去后逐渐被内心的怯懦一点点吞噬直至完全取代。
作品艺术特色
全场只有男、女角和男、女歌者四个演员登场。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故事用倒叙手法首先展现春之黄昏,涓生归来,凝望某会馆门楼,痛苦回忆着往事......夏日小院,紫藤花架下,涓生等待子君的到来。子君告诉他,她因读《娜拉》与叔父吵翻,并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表现了中国女性觉醒的曙光。子君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他们沉醉于初恋的幸福之中。秋日如丹,涓生和子君迁入新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世俗偏见使他们受到嘲讽,接着涓生被辞退了职务。涓生决定重新另谋生路,但是他们的自由结合使周围的人给以白眼,连挚友也避开了他们,夫妻感情因而发生了裂痕。西风乍起,寒潮浸透心怀。冬天来临,他们的爱情发生了危机,涓生感到天真的理想不过是梦幻,他想,求生只有各自飞去。他违心地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的心冷了,她带着被撕裂的心离开了家。涓生只能呼唤苍天:"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悲剧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总结
歌剧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五四”时期的一对知识青年,为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生活,他们冲破旧礼教的束缚结为夫妻。但爱情与家庭生活不可能超越社会而孤立 存在,自身的软弱又使子君和涓生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和生活的贫困,并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子君饮恨而亡,涓生则带着心灵上的创伤去探索新的人生。《伤逝》吸取了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抒情艺术歌曲的某些特点,但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民间 音乐为依据。主题歌《紫藤花》抒发了子君和涓生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深情而又纯真。其余唱段也以真实细腻的手法刻划了主人癜情生活中悲欢离合的复杂心理状态 和感情冲突。该剧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在很多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黄翠,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关键词:封建社会;自由;爱情
歌剧《伤逝》简介
剧本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着意表现子君和涓生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但又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终于导致悲剧性的结局。在歌剧结构、音乐手段的运用方面,该剧都有一些突破。例如打破了分幕、分场的传统戏剧结构,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及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为线索展开剧情。在音乐表现手段上除了运用宣调、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以外,也运用了重唱、乐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音乐描写人物心理方面也有所创新。
子君人物形象
子君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她恋爱、婚姻的干涉、束缚。因而,庄严地对涓生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并不惜和封建旧家庭闹翻,毫不理会“老东西”、“小东西”和路人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恋爱并建立起小家庭。她是一个只受过初级文化教育的人,是一个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她生性温顺、善良,幼稚而又充满幻想,但在爱情面前又表现得坚贞、勇敢、执着,表现了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舊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和涓生同居,表现了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她带着对涓生的崇拜,在涓生的热烈追求下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但所识非人。另一方面,子君又表现得软弱、妥协,思想停滞不前,沉浸在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倾注到家务里,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最后不得不回到曾经背叛的旧家庭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人物形象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具有某种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跟子君“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成了子君思想的启蒙者。他大胆地向子君求爱,而且爱得热烈纯真。为了爱情,当街上的行人投以讥笑、轻蔑的眼光,他即刻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并且还跟朋友绝了交。涓生是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那个时代所有有思想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思想激进、情感充沛,要求个性解放,反叛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和所有典型人物一样,涓生的性格是既特殊又丰富的,他身上有着五四青年共有的美好品质,也免不了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虽然在爱情之初,涓生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份勇敢和坚定坚持下去,或者说是爱情萌生的勇气在爱情高潮退去后逐渐被内心的怯懦一点点吞噬直至完全取代。
作品艺术特色
全场只有男、女角和男、女歌者四个演员登场。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故事用倒叙手法首先展现春之黄昏,涓生归来,凝望某会馆门楼,痛苦回忆着往事......夏日小院,紫藤花架下,涓生等待子君的到来。子君告诉他,她因读《娜拉》与叔父吵翻,并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表现了中国女性觉醒的曙光。子君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他们沉醉于初恋的幸福之中。秋日如丹,涓生和子君迁入新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世俗偏见使他们受到嘲讽,接着涓生被辞退了职务。涓生决定重新另谋生路,但是他们的自由结合使周围的人给以白眼,连挚友也避开了他们,夫妻感情因而发生了裂痕。西风乍起,寒潮浸透心怀。冬天来临,他们的爱情发生了危机,涓生感到天真的理想不过是梦幻,他想,求生只有各自飞去。他违心地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的心冷了,她带着被撕裂的心离开了家。涓生只能呼唤苍天:"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悲剧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总结
歌剧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五四”时期的一对知识青年,为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生活,他们冲破旧礼教的束缚结为夫妻。但爱情与家庭生活不可能超越社会而孤立 存在,自身的软弱又使子君和涓生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和生活的贫困,并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子君饮恨而亡,涓生则带着心灵上的创伤去探索新的人生。《伤逝》吸取了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抒情艺术歌曲的某些特点,但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民间 音乐为依据。主题歌《紫藤花》抒发了子君和涓生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深情而又纯真。其余唱段也以真实细腻的手法刻划了主人癜情生活中悲欢离合的复杂心理状态 和感情冲突。该剧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在很多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黄翠,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