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剧《伤逝》中的人物形象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丰富多样的声乐体裁。在形式上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歌剧的某些特征,富有民谣色彩和时尚信息,是八十年代中国民歌歌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关键词:封建社会;自由;爱情
  歌剧《伤逝》简介
  剧本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着意表现子君和涓生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但又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终于导致悲剧性的结局。在歌剧结构、音乐手段的运用方面,该剧都有一些突破。例如打破了分幕、分场的传统戏剧结构,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及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为线索展开剧情。在音乐表现手段上除了运用宣调、咏叹调等西洋歌剧的表现方法以外,也运用了重唱、乐池中合唱、旁唱等手法,在音乐描写人物心理方面也有所创新。
  子君人物形象
  子君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她恋爱、婚姻的干涉、束缚。因而,庄严地对涓生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并不惜和封建旧家庭闹翻,毫不理会“老东西”、“小东西”和路人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恋爱并建立起小家庭。她是一个只受过初级文化教育的人,是一个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她生性温顺、善良,幼稚而又充满幻想,但在爱情面前又表现得坚贞、勇敢、执着,表现了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舊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和涓生同居,表现了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她带着对涓生的崇拜,在涓生的热烈追求下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但所识非人。另一方面,子君又表现得软弱、妥协,思想停滞不前,沉浸在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倾注到家务里,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最后不得不回到曾经背叛的旧家庭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人物形象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具有某种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跟子君“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成了子君思想的启蒙者。他大胆地向子君求爱,而且爱得热烈纯真。为了爱情,当街上的行人投以讥笑、轻蔑的眼光,他即刻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并且还跟朋友绝了交。涓生是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那个时代所有有思想的热血青年一样,他思想激进、情感充沛,要求个性解放,反叛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和所有典型人物一样,涓生的性格是既特殊又丰富的,他身上有着五四青年共有的美好品质,也免不了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虽然在爱情之初,涓生表现出了勇敢和坚定,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份勇敢和坚定坚持下去,或者说是爱情萌生的勇气在爱情高潮退去后逐渐被内心的怯懦一点点吞噬直至完全取代。
  作品艺术特色
  全场只有男、女角和男、女歌者四个演员登场。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故事用倒叙手法首先展现春之黄昏,涓生归来,凝望某会馆门楼,痛苦回忆着往事......夏日小院,紫藤花架下,涓生等待子君的到来。子君告诉他,她因读《娜拉》与叔父吵翻,并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表现了中国女性觉醒的曙光。子君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他们沉醉于初恋的幸福之中。秋日如丹,涓生和子君迁入新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世俗偏见使他们受到嘲讽,接着涓生被辞退了职务。涓生决定重新另谋生路,但是他们的自由结合使周围的人给以白眼,连挚友也避开了他们,夫妻感情因而发生了裂痕。西风乍起,寒潮浸透心怀。冬天来临,他们的爱情发生了危机,涓生感到天真的理想不过是梦幻,他想,求生只有各自飞去。他违心地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子君的心冷了,她带着被撕裂的心离开了家。涓生只能呼唤苍天:"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悲剧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总结
  歌剧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五四”时期的一对知识青年,为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生活,他们冲破旧礼教的束缚结为夫妻。但爱情与家庭生活不可能超越社会而孤立 存在,自身的软弱又使子君和涓生无法摆脱旧势力的重压和生活的贫困,并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子君饮恨而亡,涓生则带着心灵上的创伤去探索新的人生。《伤逝》吸取了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抒情艺术歌曲的某些特点,但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民间 音乐为依据。主题歌《紫藤花》抒发了子君和涓生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深情而又纯真。其余唱段也以真实细腻的手法刻划了主人癜情生活中悲欢离合的复杂心理状态 和感情冲突。该剧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在很多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黄翠,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其他文献
很多教育行政单位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反思、教研活动都会做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可以认为是对教学“六认真”工作要求的雏形。现今所明确的教学“六认真”指向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设计与批改、认真命题与质量检测、认真提优补差辅导及活动、认真参与校本教研,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主要衡定指标,起到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与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步伐,初中体育教学也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排球在初中体育课程中逐渐受到了重视,想要学好排球一定要练好垫球,初中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排球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感受排球学习带来的乐趣,并组织学生掌握好垫球的技巧,从而提高排球水平。  关键词:初中排球;垫球教学;垫球学法  初中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
期刊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其音乐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不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应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小學音乐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音乐,提高其音乐素养。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移动互联网渗透了人们日常生活,视频分享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短视频也逐渐开始涉足品牌推广、广告营销等领域。其广告内容的制作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从短视频的概念、特征和传播内容阐述,使得大家更好参与短视频和短视频广告的传播。  关键词:新时代;新媒体;短视频广告;传播  一、短视频概念与基本特性  1.1短视频  短视频广告指的是视频长度较短,且内容简练,通过移动智能端进行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隔代教育的诸多问题影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很不乐观,要想培养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从孩子的情感入手,要以孩子的道德能力培养为基础,要以榜样引导和行为引导为基本手段,以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协调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争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幼儿自觉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  引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获得飞速发展。而与传统教学媒介相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改变固定、单向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科学;网络;教学  我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飞向月球》一课时,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从
期刊
摘 要:我们中三班有一个叫泽泽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泽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我们教师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还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
期刊
摘 要:音乐鉴赏能力看似与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其主要影响到了学生的情感构成,在高中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且有规则地对感兴趣的音乐进行鉴赏,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能利用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本文选择从高中音乐课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困难入手,总结教学中的困难并提出解决的教学对策,以供专业人士参考,同时有利于整体提
期刊
摘 要: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长篇小说改编的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只有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了解整部歌剧的内容以及背景,才能将这首选段演唱的真切、细腻、感人,才能更好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演唱或“二度创作”。  关键词:茶花女;威尔第咏叹调;维奥莱塔;人物特点  一、作曲家的介绍及创作背景  意大利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人的成长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父母;孩子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前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