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一个个的教学环节组成,预习就是这一过程的起始环节。俗话说:“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语文教师,应抓好预习,加强指导,设计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一、借助网络资源,加强预习指导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为学生事先查找资料、熟悉课文内容及背景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查找相关资料,所以教师也应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圆明园的发展与毁灭,以及其中收藏的各种文物,找到显示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图片等,并将其上传至校园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查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校园网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也不用再花费心思专门给学生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批注,引导学生感悟
当教师给学生布置课文批注的预习任务之后,应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批注。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用批注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课文中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如果以上问题对于小学生有难度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批注预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批注方式进行预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在课文中心思想的旁边注释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找到学习难点,突破预习瓶颈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难点,同时明确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听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难点在哪里,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虽然很多学生都能顺利把握故事内容,但是却有学生无法深刻认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所以在预习之前应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当明确这一难点之后,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突破瓶颈:“詹天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那么他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通过预习和交流,深刻认识到了詹天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每一位学生钦佩和学习,从而顺利突破了预习瓶颈。
四、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分层预习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都不一样,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要求,而是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层次设置不同的作业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给学生分组,能力较强、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为A组;能力一般、素质一般的学生为B组;成绩较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为C组。分好组后,教师不能给所有学生都布置一样的预习任务,而是要采用分层次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预习环节当中,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C组学生通读课文,消灭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熟练阅读课文即可;要求B组学生在C组任务的基础上,默写全部生字生词;要求A组学生在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同时,还应对整篇文章形成结构认知,并摘抄文中优美词句,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合理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何美丽,耿加春,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大张学校教师。
一、借助网络资源,加强预习指导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为学生事先查找资料、熟悉课文内容及背景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查找相关资料,所以教师也应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圆明园的发展与毁灭,以及其中收藏的各种文物,找到显示圆明园建筑风格的图片等,并将其上传至校园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查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通过校园网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也不用再花费心思专门给学生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指导学生批注,引导学生感悟
当教师给学生布置课文批注的预习任务之后,应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批注。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用批注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课文中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如果以上问题对于小学生有难度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批注预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批注方式进行预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在课文中心思想的旁边注释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找到学习难点,突破预习瓶颈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难点,同时明确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听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难点在哪里,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虽然很多学生都能顺利把握故事内容,但是却有学生无法深刻认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所以在预习之前应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当明确这一难点之后,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突破瓶颈:“詹天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那么他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通过预习和交流,深刻认识到了詹天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每一位学生钦佩和学习,从而顺利突破了预习瓶颈。
四、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分层预习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都不一样,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要求,而是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层次设置不同的作业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给学生分组,能力较强、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为A组;能力一般、素质一般的学生为B组;成绩较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为C组。分好组后,教师不能给所有学生都布置一样的预习任务,而是要采用分层次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预习环节当中,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季》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C组学生通读课文,消灭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熟练阅读课文即可;要求B组学生在C组任务的基础上,默写全部生字生词;要求A组学生在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同时,还应对整篇文章形成结构认知,并摘抄文中优美词句,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合理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何美丽,耿加春,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大张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