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伴有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29例(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者25例(颈椎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差异情况。

结果

颈椎前路组和后路组的平均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29个月,颈椎前路组和后路组的出血量、融合节段分别为(135.6±27.8)、(255.2±32.3)ml和(4.1±0.3)、(5.3±0.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2.7±21.3)和(176.3±29.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的平均JOA评分、平均NDI评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术前为(8.3±2.7)分和(8.9±2.1)分,(33.8±11.0)分和(34.4±8.7)分;术后为(13.6±2.5)分和(14.0±1.7)分,(16.9±7.5)分和(15.6±8.1)分,(1.2±1.2)分和(1.2±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5.7%±16.3%)及(58.3%±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的Cobb角和平均颈椎活动度术前分别为(–24.3±4.4)°和(–22.7±3.7)°、(29.0±6.7)°和(30.4±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分别为(13.7±3.2)°和(6.2±4.2)°(P<0.01)、(11.7±6.5)°和(8.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分别为16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伴发颈椎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可以更好的矫正后凸,融合更少的节段,但并发症明显升高,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并发症较少,虽然融合了更多节段,但患者生活质量较前路手术并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下肢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病率及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共行膝关节镜手术1 496例,同期术后发生下肢症状性静脉血栓患者19例,其中男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7(30~78)岁。左侧11例,右侧8例。病程1~10年。其中骨关节炎12例,半月板损伤4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膝关节游离体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
目的探讨多药物耐药(ABCB1/MD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30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ABCB1基因C1236T、G2677T/A、C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术后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骨科和放疗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选择,将行PVP联合术后放疗的患者纳为A组(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纳为B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早期评价无肺动脉高压(PAH)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右心房心肌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5月间就诊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40例临床确诊无PAH的SLE患者与40名健康对照,测量右心房整体纵向应变值(RAGLS)和各类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研究三尖瓣环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S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