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恐龙的世界中,植食性恐龙为了吃到距今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在如今非洲大陆的尼日尔,清晨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几只早起的恐龙就已经在享用它们的早餐了。从外形上可以看出,这是几只蜥脚类恐龙,它们的脖子很长,脑袋小小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恐龙的嘴巴很寬。在这个时期的尼日尔一带,只有尼日尔龙才长着这样的嘴巴。这几只尼日尔龙低着脑袋,专心地啃着低矮的蕨类植物,它们的牙齿就像剪刀一样,能够轻易切断枝条。
尼日尔龙们安静地吃着早饭,当眼前的植物被吃光以后,它们就会大步向前走,去吃更前面的植物。一只尼日尔龙抬起脑袋,它看到正在散去的雾气中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的影子,那是一只始鲨齿龙。始鲨齿龙是凶猛的食肉恐龙,它的嘴中长有如刀片般锋利的牙齿,只要一口就能把尼日尔龙咬成重伤。
一只尼日尔龙看到了始鲨齿龙,它发出大声的尖叫,然后转身离开。其他的尼日尔龙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一听到同伴的报警声,也赶紧纷纷撤离。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始鲨齿龙开始并没有发现尼日尔龙,因为雾气模糊了它的视线,尼日尔龙绿色的身体又与周围融为一体。但尼日尔龙的叫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始鲨齿龙这时才发现原来猎物就在附近,它循着尼日尔龙的叫声追了上去。对于始鲨齿龙来说,尼日尔龙的叫声就像是开饭的钟声。看来,这些尼日尔龙是无法逃出始鲨齿龙的魔爪啦。
来自非洲的蜥脚类恐龙
尼日尔位于非洲西部,这个国家大部分国土都在撒哈拉沙漠之中。在尼日尔荒凉的沙漠中隐藏着大量的恐龙化石,20世纪60年代,法国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种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蜥脚类恐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恐龙并没有被命名。直到199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率领团队再次来到尼日尔,他们在随后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之前曾被发现过的这种蜥脚类恐龙的化石。塞利诺将这种恐龙命名为尼日尔龙,名字来自化石的发现地尼日尔。
尼日尔龙被命名之后,古生物学家在尼日尔的继续发掘中,找到了更多属于尼日尔龙的化石。2007年,塞利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介绍了在尼日尔发现的一系列恐龙化石,其中就有尼日尔龙。为了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塞利诺不仅展示了尼日尔龙的骨架,还展示了尼日尔龙的复原图和脑袋的复原模型,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塞利诺的努力,大家才认识了尼日尔龙这种长相奇特的恐龙。
恐龙中的“吸尘器”
尼日尔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这个家族盛产巨型恐龙,不过尼日尔龙的体形并不算很大。尼日尔龙的体长约10米,高约3米,体重约4吨,和一头大象差不多。像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尼日尔龙的身体健壮,以四只脚行走,长着细长的脖子和尾巴。
尼日尔龙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头部,由于发现了完整的头骨化石,我们能够复原出尼日尔龙头部的原型。尼日尔龙的脑袋前低后高,嘴巴扁平。与一般的蜥脚类恐龙的窄脸不同,尼日尔龙的脸部很宽,而嘴巴前端比脸还要宽,就好像吸尘器的吸头一样。尼日尔龙的宽嘴巴里长着细密的牙齿,牙齿总数甚至达到了600颗,尼日尔龙正是靠着这张扁平的大嘴和里面密集的牙齿啃食植物。日复一日啃食粗糙的植物会磨损尼日尔龙的牙齿,不过它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尼日尔龙平均每个月都会换一次新牙。
尼日尔龙又是如何用它奇特的大嘴进食的呢?它们会像牛一样低着脑袋不停地啃食靠近地面的植物,但尼日尔龙并没有咀嚼能力,它们会将啃食的植物直接吞进肚子里去。所以与其说尼日尔龙是吸尘器,倒不如说它们是割草机。
更多的植物,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嘴巴。一种生活在非洲的恐龙为了进食,嘴巴变宽,就像是吸尘器的吸尘嘴,这种恐龙就是尼日尔龙。
尼日尔龙生存的世界,右侧是一条似鳄龙
白垩纪的尼日尔
尼日尔龙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尼日尔,尽管今天的尼日尔黄沙遍野,但是白垩纪时却有许多河流从这里流过,形成了丰饶的三角洲。根据尼日尔龙化石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尼日尔龙的脑袋更适合向下而不是向上运动,这说明尼日尔龙更适合啃食低矮的植物,当然也包括水中的植物。河流池塘是水生植物的家园,因此科学家推断,水生植物是尼日尔龙的主要食物。
白垩纪的尼日尔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养育了成群出没的尼日尔龙,还养育了许多奇特的恐龙,其中包括背上长着“帆”的豪勇龙和外形像鳄鱼一样的似鳄龙,还有长着鸭子嘴巴的沉龙等。在所有这些恐龙当中对尼日尔龙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前面故事里提到的始鲨齿龙。这是一种能够快速奔跑的凶猛食肉恐龙,它们是尼日尔龙的天敌。除了食肉恐龙,在尼日尔龙经常光顾的池塘河流中还隐藏着另一种致命的杀手,它就是帝鳄,这是一种体长超过11米的巨型鳄鱼。帝鳄平时就潜伏在靠近岸边的水中,当有恐龙靠近时,它们会突然出击,咬住猎物然后将其拖到水中活活淹死。尽管白垩纪时期的尼日尔到处都是丰美的食物,但也隐藏着各种危险。所以要想在白垩纪生存下去,尼日尔龙必须处处小心。
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来自尼日尔的恐龙种类并不多,相信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认识更多曾经生活在尼日尔的恐龙。
尼日尔龙们安静地吃着早饭,当眼前的植物被吃光以后,它们就会大步向前走,去吃更前面的植物。一只尼日尔龙抬起脑袋,它看到正在散去的雾气中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的影子,那是一只始鲨齿龙。始鲨齿龙是凶猛的食肉恐龙,它的嘴中长有如刀片般锋利的牙齿,只要一口就能把尼日尔龙咬成重伤。
一只尼日尔龙看到了始鲨齿龙,它发出大声的尖叫,然后转身离开。其他的尼日尔龙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一听到同伴的报警声,也赶紧纷纷撤离。它们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始鲨齿龙开始并没有发现尼日尔龙,因为雾气模糊了它的视线,尼日尔龙绿色的身体又与周围融为一体。但尼日尔龙的叫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始鲨齿龙这时才发现原来猎物就在附近,它循着尼日尔龙的叫声追了上去。对于始鲨齿龙来说,尼日尔龙的叫声就像是开饭的钟声。看来,这些尼日尔龙是无法逃出始鲨齿龙的魔爪啦。
来自非洲的蜥脚类恐龙
尼日尔位于非洲西部,这个国家大部分国土都在撒哈拉沙漠之中。在尼日尔荒凉的沙漠中隐藏着大量的恐龙化石,20世纪60年代,法国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种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蜥脚类恐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恐龙并没有被命名。直到199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率领团队再次来到尼日尔,他们在随后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了之前曾被发现过的这种蜥脚类恐龙的化石。塞利诺将这种恐龙命名为尼日尔龙,名字来自化石的发现地尼日尔。
尼日尔龙被命名之后,古生物学家在尼日尔的继续发掘中,找到了更多属于尼日尔龙的化石。2007年,塞利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介绍了在尼日尔发现的一系列恐龙化石,其中就有尼日尔龙。为了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塞利诺不仅展示了尼日尔龙的骨架,还展示了尼日尔龙的复原图和脑袋的复原模型,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塞利诺的努力,大家才认识了尼日尔龙这种长相奇特的恐龙。
恐龙中的“吸尘器”
尼日尔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这个家族盛产巨型恐龙,不过尼日尔龙的体形并不算很大。尼日尔龙的体长约10米,高约3米,体重约4吨,和一头大象差不多。像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尼日尔龙的身体健壮,以四只脚行走,长着细长的脖子和尾巴。
尼日尔龙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头部,由于发现了完整的头骨化石,我们能够复原出尼日尔龙头部的原型。尼日尔龙的脑袋前低后高,嘴巴扁平。与一般的蜥脚类恐龙的窄脸不同,尼日尔龙的脸部很宽,而嘴巴前端比脸还要宽,就好像吸尘器的吸头一样。尼日尔龙的宽嘴巴里长着细密的牙齿,牙齿总数甚至达到了600颗,尼日尔龙正是靠着这张扁平的大嘴和里面密集的牙齿啃食植物。日复一日啃食粗糙的植物会磨损尼日尔龙的牙齿,不过它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尼日尔龙平均每个月都会换一次新牙。
尼日尔龙又是如何用它奇特的大嘴进食的呢?它们会像牛一样低着脑袋不停地啃食靠近地面的植物,但尼日尔龙并没有咀嚼能力,它们会将啃食的植物直接吞进肚子里去。所以与其说尼日尔龙是吸尘器,倒不如说它们是割草机。
更多的植物,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嘴巴。一种生活在非洲的恐龙为了进食,嘴巴变宽,就像是吸尘器的吸尘嘴,这种恐龙就是尼日尔龙。
尼日尔龙生存的世界,右侧是一条似鳄龙
白垩纪的尼日尔
尼日尔龙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尼日尔,尽管今天的尼日尔黄沙遍野,但是白垩纪时却有许多河流从这里流过,形成了丰饶的三角洲。根据尼日尔龙化石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尼日尔龙的脑袋更适合向下而不是向上运动,这说明尼日尔龙更适合啃食低矮的植物,当然也包括水中的植物。河流池塘是水生植物的家园,因此科学家推断,水生植物是尼日尔龙的主要食物。
白垩纪的尼日尔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养育了成群出没的尼日尔龙,还养育了许多奇特的恐龙,其中包括背上长着“帆”的豪勇龙和外形像鳄鱼一样的似鳄龙,还有长着鸭子嘴巴的沉龙等。在所有这些恐龙当中对尼日尔龙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前面故事里提到的始鲨齿龙。这是一种能够快速奔跑的凶猛食肉恐龙,它们是尼日尔龙的天敌。除了食肉恐龙,在尼日尔龙经常光顾的池塘河流中还隐藏着另一种致命的杀手,它就是帝鳄,这是一种体长超过11米的巨型鳄鱼。帝鳄平时就潜伏在靠近岸边的水中,当有恐龙靠近时,它们会突然出击,咬住猎物然后将其拖到水中活活淹死。尽管白垩纪时期的尼日尔到处都是丰美的食物,但也隐藏着各种危险。所以要想在白垩纪生存下去,尼日尔龙必须处处小心。
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来自尼日尔的恐龙种类并不多,相信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我们将认识更多曾经生活在尼日尔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