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生活的细流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教片由于其固有的宣传性质,一般在创作上是策划先行,主题范围和创作方法多为命题式的。不过,也有一些电教片的产生不循此法,其主题是在创作者的生活中慢慢呈现出来的,其素材来源于创作者的日常积累。相比之下,这样的诞生过程更加符合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由于条件所限,电教人以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机会很少,而我则幸运地在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好线索,并利用工作之便有意地积累下了大量素材,从而创作了专题片《红军哥哥慢慢走》,有了一次“积累式创作”的体验。
  富矿形成于不经意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个“偶”字,道出了文艺创作的奥妙。搜索枯肠,抓心挠肝,创作出的东西未必都好;灵光一现,妙手偶得,创作者观察生活的偶然收获经常会成为好作品的由头。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有观察生活的意识,形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
  素材的积累,往往是从非刻意的偶然开始。2011年,我们在瑞金市拍摄人物专题片《泽覃守灵人》时,为了充实素材,拜访了很多本土党史专家,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还原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著名红色作家、赣州文学院院长卜谷。说起泽覃守灵人张桂清老人的故事,卜谷如数家珍。他讲的很多细节,是以往各种红色历史研究资料中未有提及的,是他个人多年来深入民间一点一滴、一丝一缕搜集得来的,弥足珍贵,给予了我们至为关键的帮助。在敬佩之余,不由问起他的经历,方知为了挖掘这段红色往事,右腿残疾的卜谷连续六年来一直奔波于赣闽之间的群山中,前后采访过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几十个村落、几百位老人,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这段红色历史的独特视角,成为这个研究课题的权威。
  一个身有残疾、不良于行的人,奔波辗转,只为了挖掘一段红色往事,这是为什么?我由此产生好奇。此后随着与卜谷接触渐多,才知他是红军后代,他的父亲、叔叔都是红军战士,身体里流淌着红军的血脉。“抢救赣南一些逐渐被遗忘的红色历史轶事,是我的责任。”卜谷如是说。当他这样说的时候,我深深被他打动,并在此后的历次合作中不知不觉地把镜头对准了他。
  时刻采撷瞬间的光影
  偶然发现的创作线索,其价值最初是难以确定的,其主题意义开始也是十分单薄的。因此,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偶然的感触,都因为迟疑被我们错过,最终消失于我们的记忆中。所以,仅有发现生活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还是不够的,必须要重视自己的发现,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增进对所发现线索的了解,形成最初的素材积累。
  这是一个从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正式的素材搜集所不同的是,所有积累都是随机式的。每一个线索的价值都是随着积累增多而增长的,但正由于其创作方向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只能在条件许可下进行细节挖掘。这就需要创作者有时刻搜集素材的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了解线索全貌的机会。
  随后的几年中,因为《红色故事汇》等片的制作,我们和卜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我因此有了经常和他接触的机会,并逐渐深入了解了他的经历、现状和内心世界。因为多次请他讲解一些红色往事,所以我积累了大量的视频采访素材。当时我经常出入于他的家中,也多次和他一起参加一些红色历史采访研究活动,所以我的镜头就记录下了他的很多影像足迹。这是我的职业习惯使然,只要一进入采访状态,摄像机便时刻保持开机,我也会时刻准备着了解每一个我感兴趣的人,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得益于这一习惯,我积累了很多具有资料价值的过去的影像。
  是金子总会发光
  积累只是一种对线索的发掘,而不是创作。可以说我们积累的素材中,有很多都不能显现出创作价值,最终只有尘封在资料库里。但在尘封的资料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些东西发出光芒,从而使我们产生创作灵感和冲动。这是积累多了的成果,说明我们开始吃透素材,厚积薄发,产生了自己的主观认识,从而出现创作意图。
  这一次,又有了制片任务,我在苦思良久后,打算拍摄卜谷。我把这些年积累下的关于卜谷的视频材料汇总成一个文件夹,反复观看;又把我的采访记录中关于卜谷的部分摘编出来,多次揣摩。三年间我对卜谷的记忆和认识不断在脑海里激荡重组,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一一闪过:初次结识卜谷时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形象,与卜谷一起深入深山老林时他拖着右腿在山道上蹒跚前行的形象,在采访中他认真地向山中老人提问、边记录边沉思的形象,夜里披衣挑灯、伏案疾书的形象,在给青少年讲红色历史时真情流露、激情澎湃的形象……在这多个形象的背后,则是我对他的经历和处境的重温:三十年奔波劳碌,创作出大量红色纪实作品;几十年前与志同道合的妻子合著长篇小说《少共国际师》时,妻子急病撒手而去,他坚持完成作品,把书稿放在妻子坟头;几十年的奔波使他的腿疾恶化,右腿肌肉萎缩,但只要一听到哪里有新的红色线索,他立刻拖着病腿奔赴探寻……
  就这样,卜谷的形象定位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一个追寻父辈足迹、抢救红色轶事、有着强烈的共产党员担当和深沉历史责任感的精神朝圣者,在求索之路上克服艰辛、百折不挠。
  构思形成之后
  可以肯定,当我们在确定了一个素材的创作构思和策划方案后,对日常积累进行回放,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素材根本用不到,还有很多素材能够用到但不够深入细致。因为这些素材都是日常中拍摄的,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所以,无论我们对一个素材的日常积累多么丰富,在进入正式创作后,依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有计划的集中拍摄和对细节的深入补拍。
  在归纳总结前期积累的有关卜谷的素材时,我发现这些素材存在着大量的天然缺失。比如资料库中有很多卜谷的视频,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卜谷是作为历史传承者和讲述者的身份出现的,讲的是红色往事,所以他不是情节的主体。还有一些视频资料,记录了卜谷在多种场合采访和演讲的场景,但或者是景别不全,或者是表情不清晰,在细节表现上也不够深入。显然,要细腻刻画好这个人物,细节补拍是必须的。
  为此,我们制定了完整的拍摄方案,从卜谷的工作到他的生活,变换多个场景进行长镜头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挖掘细节。尤其是着重拍摄了他外出采访的艰辛:有一次,他在山路上摔倒,一边擦汗一边挣扎着爬起来,表情动作的细节令人揪心;还有一次,他在梅江河边跋涉,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在石头间缓慢移动,像是风中的稻草人般摇摇晃晃,每走一小步都要咬牙忍受病腿的疼痛,脸上沁出大颗大颗的汗珠。这些极具冲击力的细节描述,使卜谷的顽强意志和执着精神跃然于荧屏。
  生活是创作的老师,积累是灵感的源泉,拍摄卜谷就是这样一个发现、积累和认识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用的是慢功夫,做出的却是“细活计”。
  (作者为江西省赣州市委组织部干部)
其他文献
目前,远程教育上村头广播已是一些地方扩大远教工作覆盖面、丰富教学培训手段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基层的远教“大喇叭”虽然表面上播得热闹,但广大党员群众多是入耳不入心,反响不大,欠缺回声。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一是播放节目没有计划性。比如,有些技术类课件只听音频不看视频,根本难以掌握要领,播出这样的课件等于做无用功。二是播放节目没有针对性。利用远教“大喇叭”播
期刊
安徽省宣城市以“星级党员电教远教活动阵地”争创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远程教育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学用、创新化发展。  科学定级,合理“设星”。要求各地各单位严格按照“五有四化一严”的工作要求(即:有场地、有设备、有活动、有规章制度、有管理人员,实现党员电教远教正规化、网络化、经常化、制度化,严格站点管理),对全市党员电教远教活动阵地进行“星级”分类,划分为五星级(卓越型)、四星级(示范型)、三星级(标
期刊
近年来,安徽省明光市切实发挥远教进村入户的技术优势和网络直播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对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培训面,大力服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培养复合型党员干部。结合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发展需求,明光市委组织部通过在远教平台、互联网下载,整理出一批种植、养殖、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汇总后下发给各远教站点,完善教学内容,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期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曾为金上京所在地,至今尚存古都遗址,历九百年岁月消磨,仍可见古大金国的豪迈与繁荣。斗转星移,如今的阿城区正以崭新的创造力走在时代前沿。而党员电化教育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打造金龙山下新都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开设党建电视专栏《金都先锋》,并致力于将专栏打造成基层党群沟通学习的重要阵地。  准确定位,  力求党建频道“接地气”  为营造全区关注党建工作、支持党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出自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之口,它形象地道出了拥有梦想的可贵,鼓舞着人们坚持追求梦想。而此次拍摄的专题片主人公杨文成,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并最终用汗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镜头前最终圆梦的他露出满足而幸福的笑容时,我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微笑,这微笑里饱含的,是对他的敬佩、感动和祝愿。  不服输的老杨  刚走进辽宁省开原县的尖山子村,就不禁发出了感慨:这里实在太偏远了,而且
期刊
辽宁省庄河市委组织部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要求,从规章制度、学用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关键环节入手,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制度上求严,确保学用规范性。一是建立党员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制度,规定本地区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总学习时间不低于六小时,外出务工的党员利用节假日返乡时间补课;二是建立节目预告制度,各站点根据年初学习计划和群众实际需
期刊
江西省吉安市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依托远程教育平台,通过信件快递、网络视频、电话飞信、党员结对等多种渠道,帮助流动党员参与学习,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无遗漏、全覆盖。  一是信件快递导学。市委组织部将吉安市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意见和方案,以及学习教育贯穿三个阶段全过程的具体要求提炼成“菜单式”手册,与《筑梦之基》《永恒的信念》《信仰之光》《焦裕禄》等专题片光盘、《践行群众路
期刊
一是结合实际播放技术片,提高远教针对性。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灵活安排教学计划,对特色种养殖产业发达的镇、村,着重指导其下载、播放与本地产业相关的教学课件。二是挖掘身边典型人物事迹,增强远教吸引力。紧密结合远教制片工作的要求,在组织拍摄素材时,侧重挖掘群众身边的远教致富榜样、学习标兵等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整合媒体资源,拓宽远教宣传覆盖面。根据农村群众实际需求,在坚持必学科目落实到位的基础
期刊
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人民广场LED电子屏循环播放中央教育实践办统一要求收看的《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等8部影片和本省制作的《生命线》《四风之害》《廉政准则》等5部专题片,以加强对全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教育,增强远教的实效性。同时在室外定期为群众播放健康教育、实用技术、灾害预防等方面的讲座,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学用需求。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计播放教育影
期刊
一是宣传功能,组织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精神,引导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积极整理发布平山镇相关活动信息,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服务功能,利用远教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定时点播、网络直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致富能力,达到“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