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新闻专业学生“新闻成才”对新闻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非新闻专业学生“新闻成才”现状
  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一般为新闻媒介机构、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的宣传或公关部门。但是在不少高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并不高,在媒体单位就业情况不景气。与此同时,有一批非新闻专业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历练,出版了个人新闻作品集,获得了不少新闻媒体、党政单位、知名国企的“青睐”。这些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知识面较广,且在新闻业务方面注重对采编播能力的锻炼,利用各种新闻平台去实践。以A师范学院的中文系的梁同学为例,该同学不但扎实学好本专业知识,还充分利用寒暑假,先后到《桂东电视报》、《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人民日报》苏北站、《中国商报》江苏站、广西日报社《当代生活报》、《桂东电视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实习,练就了较深厚的新闻实践功底。所以,他在毕业的时候,轻松的接到了用人单位抛来的“橄榄枝”。
  在社会追求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今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丧失了优势,被一些具有多重教育背景的学生所超越和取代,有些央视主持人也是如此。比如上世纪90代以前,活跃在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著名主持人大多数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生。90年代以后,电视荧幕上出现了其他院校非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成绩突出,甚至超过了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
  二、非新闻专业学生“新闻成才”对新闻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一)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方面,应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采、写、编、评、播等能力的培养
  上述非新闻专业学生之所以受到一些媒体单位的欢迎,主要是知识面比较广,实践能力较强,都经过一些平台的培养,招聘后就可以直接上岗。相反,部分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平时在校疏忽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采、写、编、评、播等能力“一无所长”,面对媒体提出的工作任务要求,只能束手无策。
  “新闻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独立的采、写、编、评、播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和业界要求接轨。”[1]有些大学在新闻课程设置方面,疏忽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A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的主修科目中,大一主修新闻写作,大二主修播音主持,大三主修视频编辑,大四奔赴不同的新闻岗位实习。貌似在大学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学习了很多关于电视剪辑、视频采编、播音主持、新闻采访的知识,其实,每门课程都过于“蜻蜓点水”,没有对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能力培养,在毕业见习和寒暑假实习的时候,就暴露出功底不扎实的弊端,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性等弱点,有些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通过到媒介实习或者毕业后重新进行业务培训,让新闻单位非常困惑。
  上述现象与有些学校的新闻教育理念陈旧、僵化有关,如新闻采访写作课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广播式”、“灌输式”,教学内容理论化强,没有突出新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鲜活案例运用少,欠缺对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新闻毕业生就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有些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系统的新闻专业学习之后,却发现自己除了掌握了一些新闻理论之外,连一篇普通的新闻稿件都写不出。虽然明白新闻写作的中“5个W”,可将其组织成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新闻教学中,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如增加“互动”,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闻学的理论知识,活跃思维,开拓视野,进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社会现象。
  就新闻专业学生本身而言,有些同学对媒体实践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在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等到工作之后再慢慢培养。部分学生只是“教师讲课我就听”,欠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新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广泛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强、有创造性才能,能适应新闻、广告、公关等更宽泛领域的传播工作的人才。”[2]虽然教师备课极为认真,准备资料翔实,可以说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时候是听教师唱“独角戏”,甚至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干脆不听,埋头做其他的事情,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而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位学生,在结束了教育见习之后,马上到了国家级新闻媒体《光明日报》驻广西记者站实习,在实习期间,师从该报高级记者。从实习第一周开始,该同学陆续发表了《从能“帮则就帮”到“敢做善成”》,《北部湾的速度:让世界瞩目》,《南宁:绿城大地又飞歌》,《钦州: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和谐相处》等在广西甚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稿件。究其原因,其在大一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他先后参加了文学社、记者团等团体,不断学习新闻写作,并利用寒暑假到《玉林日报》,《当代生活报》,《贵港日报》等媒体实习,从而练就了较好的新闻写作功底。
  (二)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学生新闻实践能力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长期以来,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脱离市场的自我封闭状态。这种脱离表现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同步展开,课外实践处于一种无指导、无组织状态,平时的课外实践与毕业实习之间相分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校期间得不到充分锻炼,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实践性的评估环节,新闻的采、写、编、评、播等一系列在实际运用中密不可分的技能在教学中被人为割裂。这种脱离实践的新闻教育急需改革,应建立校内一体化新闻实践平台,使新闻实践以专业课程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充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实践安排上,可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实践性课程的实验课和实践平台的工作相结合,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课程,可以共同设置一个学分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门课程,在实践平台的工作中来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
  在激励机制方面,学校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利用各种条件,为实践平台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通过改革相应的教学考核机制,使对应课程的学分和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能以校园媒体的工作为依据,这样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安心参与校园媒体的运行与管理。还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竞赛来提高学生新闻实践水平,并通过加强和兄弟院校的校园媒体合作和竞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校园新闻实践平台可以为社会提供媒体产品,以加强学校与业界的合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成立影视制作公司、市场调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制作一些节目,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市场竞争,为校园媒体获得更多的定单,形成良性循环。
  (三)完善和加强“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
  新闻教育的模式需要加以改变,除了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外,新闻教学也应从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转为开放式教学,不要把教学封闭在校园和课堂上,而应该延伸到新闻媒介、机关团体乃至整个社会中去。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投身新闻实践,参与媒介的采编、策划、制作、宣传工作,避免“空对空”的“虚幻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加强“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应积极邀请媒体人员担任兼职或特聘教授,举办讲座和讲授业务课程。
  目前的问题是,虽然有些学校也聘请了一些教授、学者和新闻媒介的高级记者、编辑等担任兼职教授,不过常常是聘书一发就断了联系。这些名义上的兼职教授很可能几年都不会来一趟,更别说讲学和举行专题讲座了。说起来有很多知名人士受聘教职,其实没发挥什么作用。至于联合办学、学术探讨等等更无从谈起,从而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眼界不够开阔。
  (四)加大对新闻教育的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相对于其它文科专业,开办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成本较高,需要高投入。除了一般的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比如报纸电子编排实验室、广播节目制作编辑室、电视演播室、网络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等。一算下来,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上千万。这样的高投入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名牌院校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很多一般地方院校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如果勉强开办新闻专业,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教学质量和效果难免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A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仅有2个非编室,拥有DV机10多台,大型摄像机2台,录音笔20多支。但是该专业每个年级均有40多名学生,整个专业共有200人左右。每次上课学习拍摄视频或者剪辑视频,都需分批授课,以现有的硬件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教学设备的需求。
  新闻专业很多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如报纸版面编排、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编辑、网页设计等课程不能只讲理论,在黑板上就能完成。脱离实际的“空手道”式教学只是“纸上谈兵”,讲不深、说不透,这些课程必须教师演示、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否则,学生学起来是“一头雾水”,无法迅速地进入角色。。
  (五)倡导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学生个人特长辅导
  高校新闻教育单一化的的另一个表现是忽视课外辅导,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对于高校新闻教育的理解,常常仅仅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上,似乎下课以后教育工作就终止了。
  当前高校都推行研究生导师制,新闻专业本科教育也可效仿研究生导师制的做法,在新闻院系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3]上述“新闻成才”的非新闻专业学生中,除了他们本身很早就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且不断努力外,均得到了学长学姐或者教师的悉心指导。
  我们可以让新闻专业学生大一入学开始,由每位老师分别指导部分学生,一直到大四毕业。在大学四年中,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当然也有生活上的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困惑可以直接找指导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状况提出相应的方法,以收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除了面对面的指导外,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谈论组、QQ好友等,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学生在4年的大学时间里,朝着某一领域发展。当前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始推行了这样的本科生导制,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可以在A师范学院和其他高校新闻院系推行。
  三、小结
  非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新闻成才”,并不是说新闻工作没有门槛。相反,它是一个高门槛高智力的职业。李希光教授认为,新闻教育应该用一种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培养讲故事的工匠和艺人。[4]充分说明了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非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新闻成才”,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潘洁.试论当前新闻教育缺失[J].新课程研究,2007(10).
  [2]韩芳,杨春霞.关于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6).
  [3]陈羽峰.广西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及新闻教育前景展望[J].广西师范学院报,2010(1).
  [4]李希光.中国新闻教育出路在何方?[J].新闻与写作,2011(04).
  
  本文系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93)和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G2009043)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毛家武(1966-),男,湖北荆州人,新闻学博士,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学教学。
  覃秋零,广西《贺州日报》社记者。
其他文献
营养、清新又能保持原味,是和风料理的优点。于是我们灵感来袭,让猫咪也尝尝这些带有异国情调的美食。    最佳“饭”搭档  猫咪是肉食动物,所以它们的盖饭里并没有真正的“饭”。但这些和风美食可以作为猫咪日常的猫粮搭档,满足口味的同时,还可以让一些不爱吃干粮的挑嘴猫尽量多吃一些。你还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饭”,比如,用鸡肉粒裹上少许燕麦粉上锅蒸熟来当和风盖饭的底料。    和风三色盖饭  烧烤牛肉、鲜香鸡
期刊
上天就是这么不公平,明明都是耗子,为什么这个身材臃肿、四肢短小、尾巴几乎看不见的家伙就能在铺满木屑的大House里踩着“健身器”,而它的表兄弟们就只能在下水道里混日子呢?  我想,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猫儿吧。    仓鼠  英文名:Hamster  身长:4~20cm(品种不同身长差异较大)  体重:15~150g(品种不同体重差异较大)  品种:加卡利亚仓鼠、坎培尔仓鼠、罗伯罗夫斯基仓鼠
期刊
天气暖和,风景无限好,又恰逢假期,也许你想要出去走走,享受旅行的乐趣。可家里的猫咪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离开的时间比较短,只要布置好了,也可以留猫咪自己看家。    最好是留在家   如果只离开三天,小编也倾向于让猫咪自己留在家,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的。  1.猫咪应激反应  三天时间比较短,如果把猫咪寄养在陌生的地方,很可能造成应激反应,导致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2.猫咪的自理能力  猫咪不像狗狗
期刊
Waiter  墙墙猫咖啡馆里的服务生  图图男生  看起来像个女生的图图,性格活泼,喜欢被抱着,懂得如何讨女孩喜欢,因此收获了很多的女粉丝。    胖子男生  长了张忧郁的脸,属于“装酷闷骚型”,被顾客蹂躏不但不会生气发脾气,还会表现得很享受。    豹妹女生  咖啡馆惟一的女服务生,活泼可爱,精力无限,有什么要求可以向豹妹提,它会很乐意为你服务!    小东西男生  兼职小弟,对掌柜有意见,经
期刊
张爱玲很嚣张地说过,出名要趁早。  这话没错,从娱乐圈到文艺界,以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为代表,从十几岁、几岁甚至襁褓中就出了名的小小名人不计其数。只是在人类的世界里,出名并没有那么容易,出名后的孩子们也未必幸福快乐——当然,到了喵星人那里,一切就都不一样啦!  记住,很早就出了名的江大人这么说:亲,出名请趁喵!    微言微语   ○ 两年前的今天,《新周刊》美女前台姐姐在阁楼听到微弱的喵呜声,发现一
期刊
也许有一天,你会捡到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猫,一方面你会为它们的可爱而欣喜,而另一方面又会担心它们养不活。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给它们找一位奶妈。    本期榜样  豆腐  年龄:1岁半 性别:小母猫  事迹:用春天般的温暖呵护孤儿猫,把别人家的孩子也当成亲生儿那样关爱。  榜样心得:什么?你们说那些不是我的孩子?我说怎么看着不像呢。    SOS!奶猫被人遗弃了  事情来得很突然。乍暖
期刊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已有50多年办学历史。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以准确的办学定位、高质量的教学和高质量的就业,赢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交通高职教育首批示范院校,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
期刊
【摘要】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历时一年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状况及作者所在的学校就业情况,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系统化教育的途径和有效保障。  【关键词】就业观;系统化;教育    2009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到目前尚未消退,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出现了“招工难”,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预期2010年招
期刊
【摘要】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显得十分薄弱。本文以周边两所独立学院为背景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并提出利用特殊人群效来加强独立学院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研究背景  感恩教育就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