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说群文阅读的“1 3”式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小说《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等篇目为例,通过抓住多篇小说中同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设置议题,组织文本,设计三个教学活动来组织群文阅读。笔者将这种策略归纳为“1 3”式,“1”指同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3”指三个课堂活动。以寻找文本“钥匙”——深挖这把“钥匙”的多元性——以这把“钥匙”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为思路,设计小说群文阅读课,为小说群文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 3”式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共19篇,占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篇目的14%,其中九年级小说有11篇,比重最大。且教材的每册书中都安排小说类的长篇名著阅读推荐,小说阅读推荐比例占所有文体阅读推荐篇目的63%。可见,小说阅读教学分量之重。由单篇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以其多文本共同阅读、围绕议题建构、开放性等特点,丰富了小说阅读教学的形式,为小说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小说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思路,整合勾连,优化文本组织,由浅入深地展开小说阅读教学实属必要。
   “1 3”式教学设计,是在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来的一种策略。教师在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借助群文共有的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来设置议题,作为线索组织文本,贯穿三个由浅入深的课堂活动,成为小说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可供借鉴的设计思路。
   一、“1 3”式
   1.“1”指同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是群文阅读的切入点。这把“钥匙”可以是具体一物,如九年级教材中的《孔乙己》《范进中举》和《变色龙》都有一件标志主人公身份的衣服,孔乙己和范进都有作为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奥楚蔑洛夫则穿脱几次作为统治者走狗身份的“军大衣”,围绕“穿着”这一把“钥匙”能将这三篇文章进行整合,形成群文阅读。再如《孔乙己》《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中的“手”也可成为打通这几篇文本壁垒的一把“钥匙”,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用手走路,范进发疯后双手是泥,赫留金举着被狗咬伤的手指,“手”出现在情节高潮部分,是人物命运跌宕的标志。《孔乙己》《范进中举》和《智取生辰纲》中都出现了“酒”,酒是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催化剂,酒是范进落魄时的安慰和显达时的荣耀,酒是智取生辰纲中巧施计谋的关键。这把“钥匙”可以是一个意蕴丰富的动词,如《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都有多人的“笑”,抓住“笑”这把“钥匙”可以分析这几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挖掘“笑”的深意,探究主题。再如《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经历暴风雨后的哭,可以围绕“哭”拓展课外成长类小说,组成群文阅读,探究成长。这把“钥匙”还可以是某种身份的次要人物,如《孔乙己》中的众酒客、《變色龙》中的人群、《范进中举》中的邻居,探究“看客”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把“钥匙”也可以是一种写法,如《孔乙己》《故乡》《范进中举》三篇小说都用了对比的手法,鲜明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题。再如《孤独之旅》《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环境描写也能打通三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把“钥匙”也可以是三篇文本的标题,“孔乙己”是别人为了便于称呼而给孔乙己取的名字,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谁都不在乎。好歹孔乙己是一读书人,何以名字都没有,作者是否故意为之?“范进中举”,范进这一名字与科举是否有关联?“变色龙”与奥楚蔑洛夫有何关系?这些问题有探究的价值,从标题切入,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深沉寄寓、挖掘小说主题就更有了抓手。抓住三篇文章的标题进行群文探究,就会发现各有深意,同中有异。这把“钥匙”还可以是作者,如围绕鲁迅小说《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确定议题“鲁迅小说中成为代名词的典型人物”进行群文阅读。小说中有太多可以切入的点,抓住了这个多元的“1”,便能打通多篇文本来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2.“3”指三个主要课堂活动环节。一般来说,新授课的课堂活动不宜太少,少了课堂容量不够,也不宜太多,多了则难以完成,一般三个活动环节较为合适。如根据单元目标和单篇目标,以及文本的核心价值,围绕“笑”来设计《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群文阅读课的三个活动:活动一,笑中见世人;活动二,笑中解深意;活动三,笑中见经典。活动一围绕“笑”通过图表梳理三篇文章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活动二通过“笑”分析背后的因素,挖掘“笑”的深意,洞悉人性,同中存异;活动三通过“笑”来赏析三篇小说的经典性,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如围绕“酒”来设计《孔乙己》《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群文阅读的三个活动:活动一:酒中的故事,梳理小说情节;活动二:酒中品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活动三:酒里设乾坤,探究小说中“酒”的作用。虽然切入点是“酒”,活动的目标直指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通过探究“酒”的作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巧妙达成小说教学的目的。三个活动简洁却不简单,三个主问题环环相扣,同时逐层递进,由浅入深。
   二、设计思路
   以“一笑知人心,众笑见世情——《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群文阅读”为例,谈谈“1 3”教学设计思路中的三个关键点。
   1.抓住“1”,打通壁垒定议题。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议题需要抓住这几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既能发现个性之处,又能挖掘共性之处。往往群文阅读教学难就难在议题的确定,正如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角度’这东西,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必须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笔者在“山重水复”之后,有了“柳暗花明”的顿悟,发现这三篇小说里都有写“笑”的句子,且这“笑”的背后可以挖掘出文本有价值的内容,便确定议题为“一笑知人心,众笑见世情”,对三篇文本进行集体建构。有了这一议题,之后三个教学活动就能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能从文本中发现共性的“1”这把“钥匙”,便找到了破译文本的突破口,从而确定议题。换言之,找到一把把“钥匙”,就是确定一个个不同议题的关键所在。    2.抓住“1”,一线串珠设活动。王君老师说:“一堂课是否是好课,除了教学内容,也要看它的教学形式是否眉清目秀,能否让听者在听后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小说群文阅读,头绪繁杂,在设计时必须要聚焦“一线”,这样层次才能分明,学生们才能沿着线路拾级而上,渐入佳境。要打通单篇课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通道,建构两者之间积极的关系,首先应找到串起多篇文章的线。抓住“笑”能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笑中见世人,笑中解深意,笑中见经典,各有侧重,彼此关联,层层递进。
   活动一“笑中见世人”。由学生完成以下图表。
   通过图表,达到梳理人物与人物关系的目的,同时也找出所有与“笑”相关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活动二“笑中解深意”。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带着学生品读三篇文章的片段,在朗读和分析中挖掘“笑”背后的深意。先是出示问题“品读三篇小说中含‘笑’的文段(文句),洞察‘笑’所含的深意”。由学生来品析。第一组节选的文段,通过品读“笑”,引导学生分析出三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范进、奥楚蔑洛夫的内心——笑中见矛盾与挣扎。第二组节选的文段,通过品读“笑”,引导学生分析出三篇小说中“看客”的悲哀——笑中见残忍与凄凉。第三组节选的文段,是选用文中的“矛盾点”,通过品读“笑”,不难发现:《孔乙己》中,众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和丁举人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范进中举》中女婿还是那个女婿,丈人却判若二人;《变色龙》中狗还是那条狗,奥楚蔑洛夫却阴晴不定。发现三位作者都通过笑揭示了人性的假丑恶。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三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笑中见批判与鞭挞。
   品读后顺势让学生概括出小说被笑者和笑人者的共同点,挖掘人物的共性。如下表所示。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笑”别有深意:或透露了无限的悲凉和辛酸,或表现了人物的得意忘形和癫狂,或揭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自私。分析得出:我们看到了笑人者和被笑者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通过“笑”,我们不仅感受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冷暖,更是触摸到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炎凉。看到作者批判的不仅仅是这些人,更是一个社会,从而揭示出小说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关注文本中像“笑”一样的文本“符号”。
   再由学生用一字概括“笑”的作用,“一笑
其他文献
一部最近上映的科幻警匪美剧《机器之心》描述了发生在距今35年之后的未来时代,那时,由于犯罪率激增,警员人手不足,因此所有的洛杉矶警局的侦探们都分配了一名人形机器人作为搭档的故事。  这种情形真的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有美国媒体就列出了“未来警察十大科技”,透露研制机器人警察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届时,机器人像警察一样可以上街巡逻,开罚单。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公司正在研制“GPS子弹”
书名:《穿堂风》  作者:曹文轩  ISBN:978-7-5016-1217-8  版次:1次  页数:160页  用纸:特种纸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25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1日作者简介:曹文轩,一九五四年一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青铜葵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精心打造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基地实践活动,将学校里学习的健康知识进一步延伸,并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健康知识来影响家长的行为,从而实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目的。主题场馆的特色课程  1.公共安全馆  公共安全馆分为药品安全、卫生与健康、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1分)  (2)夕阳西下,□□□□□□。(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3)□□□□,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亭看雪》)(2分)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自己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2分)  
4月9日,在肇庆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组织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冯善亮带领深圳教研团队王俊珍、范春霞、张莹、张雅博送教肇庆高新区,打造了一场主题为“肇庆高新区2021初中语文单元整体‘学教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教研盛宴。  王俊珍老师和她的团队分别为我们呈上了《职等你学》《职等你写》《职等你来》三节活动探究课和一节单元解读课。尔后,她们指导高新区的老师分组研讨。冯善亮老师也参与面对面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被印在了《白鹿原》的扉页上。《白鹿原》是当代文坛少有的顶尖之作之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白鹿原》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及阿来的《尘埃落定》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宣告或证实了巴尔扎克那句话的正确性。  要探知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影像和照片资料之外,应该说最好的莫过于文字了,尤其是过去科学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文字
范仲淹是北宋的第一位名臣。他生于苏州官宦之家。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再嫁朱氏。一直到成年,他都姓朱,叫朱說。有一次兄弟相争,他才对自己的出身产生怀疑。不久,他知道自己是范氏之子,于是发愤读书,决心复兴范家。  他离开继父家,入学校,每天忍受喝粥的清苦生活,勤勉读书,以便以后迎接母亲回来同住。这种勤俭奋勉的陶冶培养了他与保守权威战斗的不屈精神。二十七岁时,他科举及第,恢复父姓。  中举后不久,范仲
1.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有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魏徵传》  【简释】行为有一贯的实践,办事有一定的实迹,即使有个别人诋毁,也未必可信,多年表现出来的品行,不会一下子就被毁坏。  2.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元行冲传》  【简释】下棋的人临局糊涂,在旁观看的人则看得清楚。  3.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徐浩传》  【简释】像发怒的狮子奋爪抉石,像干渴的骏马奔向水泉。  4.
所谓批判性思维,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教会你很多技能和态度,鼓励你倾听他人,向別人学习,同时又会掂量别人所说的话,从而使你理性地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  然而,这些技能和态度都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之上。虽然我们会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些问题,但最终目标是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批判性思维包括3个维度:意识到
这主要是因为彗星的运行规律“异于常人”所致。其他天体的运行都遵循一套明显规律,具有可预测性。比如星星,按照四季变换规律可绘出星图、组成星座,并冠以人类给予的美丽名字。相反,彗星的行踪出没不定,让古人不可预知,这容易让人联想起神谕,神们不定期地给人类的活动发出指示或警告。  那么,在古人脑海里,当彗星出现时,意味着上天有何话要说呢?各地文化依照目睹的彗星形状做出了自己的解读。比如彗星后面一般拖着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