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藏秘色瓷八棱瓷水瓶与秘色瓷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法门寺地宫历经千年后重见天日。这个31.48平方米的地宫,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不可思议的是,出土的2499件地下宝藏竟然和地宫中唐代物账碑记载的相吻合。在开启地宫的同时,也向世人揭开了陶瓷界争议千年的“秘色瓷”之谜。如今,神秘的法门寺地宫已重新向世人开放。法门寺的前尘往事又勾起了人们的追忆。
  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一直是个谜。人们只是从记载中知道它是皇家御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从配方、练泥、制坯、上釉到烧造整个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其色釉只能从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文学语言描写中去联想。
  净水瓶是佛教用品,用于饮水或者洗涤,梵语:“捃稚迦”。季羡林注:“捃稚迦,梵语knudika的音译,意为水瓶,亦曰净瓶、澡罐等也,为僧众十八物之一。”唐《南海寄归内法传》“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兼用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需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意为净瓶分“净”、“触”两种,前者为陶瓷质地,是净手后才能取用的,且必须摆放在洁净的地方。后者为铜铁质地,可以随时使用,也可随处安置,以图便利。
  在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这么精致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记载。后经陶瓷专家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科学测试分析、鉴定,此瓷瓶的造型、釉色、胎质与其他出土的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是一件顶级的秘色瓷产品。此瓶出土时内有宝珠,应属于佛教的供养器“五贤瓶”或“五宝瓶”之类。用它盛上五宝、五药等以消除烦恼、去除尘垢,系佛家宝物。从摆放形式看,肯定同皇室相关佛事有密切关系,因而决定了他不能与别的秘色瓷放在一起。这只瓶符合秘色瓷应具备的款式、造型、釉色等基本要素,它来自宫廷,应属皇家理佛的御用之物。《物账碑》不知何故当时没有记载,成为“瓷秘色”账上之“遗漏之物”。
  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的范围有多大?哪些青瓷属于秘色瓷?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一、越窑瓷与秘色瓷划等号,越窑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窑瓷。
  二、秘色瓷专指那种釉色青绿的越窑精品。
  三、艾色和青碧釉色的越窑产品都是秘色瓷,只要这些产品在秘色瓷烧造的时间上、下限内都属秘色瓷范筹。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也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唐至晚唐。第二阶段从9世纪中叶的晚唐至五代,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应该烧制于这一时期。第三阶段应是吴、越降宋之后。
  秘色瓷是官窑还是贡窑所烧的问题,历史上提出了“官窑论”、“官监论”和“官搭论”三种不同观点。也有人提出唐代为贡窑,五代称为官窑的观点。历代文献也没有对越窑设“官窑”的记载。器物本身刻铭文表明了其“贡窑”性质,器上“官”、“官样”等文字的出现,证明了它们不是官窑而是兼烧贡瓷或官用瓷的大型民窑。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超薄的釉层,特别牢固的胎釉结合、碧绿的釉色、典雅的设计风格,还有对外保密的配方,只专用于皇家御用瓷器的烧造。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品种,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
  越窑秘色瓷的烧造技术十分先进。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釉面光滑,釉色纯净,器物底部有糯米状支烧钉的痕迹,表现出唐代越窑在烧造工艺方面的革新,使用了保护瓷器的匣钵,实施“单件烧”的新方法。打破了窑内明火叠烧的传统工艺,避免了因瓷器叠烧而出现的釉面烟熏、火刺、落沙、粘釉和内心留有支烧痕等缺陷,有效杜绝了明火叠烧的不足,提高了瓷器的质量,此项革新,对后来全国各地窑场的烧制工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经过唐代数百年的烧造,越窑青瓷烧造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现在所见越窑青瓷,秘色瓷产品为最佳。由于越窑产品质量优异,受其影响,南、北各地窑场开始仿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秘色瓷虽是越窑青瓷的精品力作,并不代表所有秘色瓷都是皇家御用之物。其间也有质次的普通产品和各地仿烧品,皇家所用的秘色瓷是青瓷中最具时代气息的、设计风格最超前的、审美标准最孤傲的、艺术水平最传神的、产品质量最高端的越窑产品。只有基于这几项条件才算是真正的秘色瓷。
  古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对待祖先留下的文明,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的精美,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能量鲜活起来,以此滋养民族,润育国家,惠济世界。(责编:辛友)
  秘色瓷八棱净水瓶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内。高21.5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615克。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线条流畅,浅灰色胎细腻致密,釉色晶莹润泽,清澈碧绿,被学术界称为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八棱净水瓶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呈浅灰且精致细密,瓷化程度极高,造型创意极具审美极限。
其他文献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艺术独绝,以至于在欧美人心目中成为国家的象征,从而有了“瓷国”之称谓。陶瓷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到了清代,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堪称盛世,这时候,瓷器的生产在工艺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与民窑瓷器相比,清代能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的官窑瓷器。常熟博物馆历来重视陶瓷的收藏与研究,馆藏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很有特色,体现了官窑瓷器的艺术之美和工艺之精湛。现将常熟博物馆藏
期刊
致力于寻访民间文化根脉的“江南百工——长三角非遗寻访之旅(南通站)活动”前天在江苏省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这一活动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与上海朵云轩集团举办。6月8日,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同时将在上海朵云轩展厅举行。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多年的文化积累孕育了蓝印花布、扎染、彩锦绣、红木雕刻、铜香炉、梅庵古琴、板鹞风筝等众多底蕴深厚、风格鲜明的“非遗”项目,它们是南通这座城市的“文
期刊
近代以来,在碑学兴盛之中产生了金石书派。从那时起,所谓的“金石书法”影响至今。但什么是“金石书法”、“金石气质”,许多学人都是云里雾里的感觉,不少解说者花了很大的精力,也不能理出一个有条理的明白说法。  基于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喜欢具象思维,笔者认为,以近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驱、一代书法宗师——李瑞清(1867-1920年,号梅庵、梅痴、清道人等)的书、画艺术实践为实例进行剖析,也许能收
期刊
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展出史上第二大钻石原石“我们的光”。这颗钻石有颗有1109克拉,如网球般大小。拍卖公司预计可拍出高达700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4.6亿元人民币。据报道,这颗钻石于去年发现于非洲国家博茨瓦纳。这颗1109克拉的宝石级钻石如网球般大小,即使未经雕琢也晶莹剔透。(来源:中新网)
期刊
6月6日,南部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在老鸦镇靠近嘉陵江畔一个叫作坊湾的崖壁上,发现一处清代摩崖石刻,这是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以义渡为主题的石刻。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石刻在距离嘉陵江边不足5米的一块岩壁上。面江右侧是刻有繁体“义渡”二字的石匾,高约1.2米、宽约1.8米,雕刻痕迹及字样均清晰可见。面江左侧雕凿有一尊镇江菩萨,高约2米、宽约1.2米,石像表情及细部形态因受风化影响已不可辨,但整体姿态栩栩如生
期刊
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粤剧艺术博物馆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5000多件珍贵藏品。  粤剧艺术博物馆历时3年多建设,投资总额4.34亿元人民币。艺术馆占地2.2万平方米,分南、北两个地块,设计彰显岭南文化艺术。其中南岸地块为博物馆主场馆所在,布局为传统岭南园林建筑,主馆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主要用作博物馆库房、展厅及剧院。  展厅里戏剧实物展品琳琅满目,除了静态展示欣赏,参观者可使用触控透明显示屏了解戏剧
期刊
独放异彩的湖南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目前仅发现东汉至清的瓷窑就达四百余处,可谓窑业兴旺,千年不绝。如始烧于隋而盛于唐的湘阴窑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唐代的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初盛,清末民初的醴陵窑产品屡获国际大奖。而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上唯一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就发现了众多包括湖南陶瓷在内的历史文物。  晋唐时期的长沙厚葬
期刊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流年似水——旧上海广告月份牌特展”于6月7日至7月24日在北大红楼举办。  广告月份牌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上海,是随着洋商经济进入中国社会而逐步发展、流行的一种商业绘画形式,因画面附有年月历表而得名。典型的广告月份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基于西洋擦笔素描和水彩的混合画法。民国年间的上海广告月份牌,作为商家的宣传推销媒介,也具有查询日期的年历功
期刊
“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明·周嘉胄《装潢志》  中国书画是承载着国家文明脉络和民族文明的火种,然而,由于中国书画所用的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娇嫩,极易破损,在流传过程中,也受到环境、气候、不当保护、人为损坏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发霉、虫蛀、污迹、断裂、撕破、火烧等各种情况,从而受到
期刊
唐三彩全名为唐代三彩釉陶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根据考古发现,唐三彩是在高宗时期才开始生产的。高宗时唐王朝国力日渐强盛,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也愈演愈烈。达官显贵们期盼死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在自己的墓穴中总要随葬大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