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无序信访的政治背景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姐,您这事儿上访也没用,不如加入我们,一起维权。”在北京南站的“上访村”附近,被称作“两办”的人民来访接待室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信访局门口,老阎把上访者拦下,这样对他们说,希望上访者与他一起“闹一闹”。
  老阎是一个连续上访四年的“专业上访户”。现在,他面临一个严重的危机:他有可能被归为扰乱信访秩序的“极少数人”。
  7月30日,距5月1日《信访条例》施行还不过百日,国家信访局新闻发言人就依法治理信访秩序发表了谈话。
  谈话中提到,“扰乱信访秩序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极少数人打着‘上访’的旗号,组织非法的跨地区串联聚会;极少数人以‘维权’为名,提出过高的不合理要求。这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要让稳定压倒一切
  
  “新条例颁布90天的时候出现这个‘极少数人’的提法,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这是条例中规定设置的必然后果。”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社会学者姚遥表示。
  新条例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姚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5月1日后,上一批问题遗留下来的上访者多数重新上访,新条例规定的三级终结制大约要求三个30日的处理和复查时间,而如果正好三个月的时间内这些上访者的诉求不能得到解决,将可能进一步激化局面,这势必促使政府采取强制措施维护稳定。”
  对此,国家信访局信息中心主任章晓可对《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上访者的上访缘由一般都是个人的问题,都应该在第一个环节得到解决,如果没有还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起复查,不服,还可以向再上一级提起复核。还可以举行听证、公示,有答辩和申诉的机会。如果三级程序走完了,他不能满意,那他还能相信谁?”
  谈话提醒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改革和发展才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惟一途径。任何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认真履行公民应尽义务,通过合法的途径、以理性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上访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国家信访局局长工学军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信访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参与信访活动的主体成分多元化,信访总量持续上升;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处理难度加大;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增多;组织化趋势明显增强,过激行为时有发生。
  在这一期间的信访洪峰中,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农民朱正亮和福建人张理积无疑是醒目的激流。2003年9、10月间的半个月内,他们相继选择以在天安门广场自焚这种决绝的方式,试图引起各界的关注。他们之后的命运可谓泾渭分明:朱正亮浑身烧伤20%后被扑灭送往医院,接着当地政府专门进京把他接回去,并上门去解决问题;张理积自焚未遂,被北京市法院以妨碍公共秩序罪,判了六年徒刑。
  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4月,北京市针对当前群众上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按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维护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工作意见》。
  这份引起巨大关注的《工作意见》要求:公民进行信访活动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信访部门应该履行职责,认真热情接待来访。
  在5月1日颁布的《信访条例》中,这些工作意见基本都得到了落实和强调。
  国家信访局一位官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个条例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群众合法的权利。两方面,既强调对信访机构的规范,也强调对信访人的规范。上访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大背景是“依法行政”
  
  “这次新的信访条例的大背景是政府要求依法行政。信访条例的修改符合历史发展的轨迹,是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的体现。现在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没规矩不成方圆。”章晓可主任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一原则强烈体现在7月30日国家信访局新闻发言人的谈话中,谈话表明,“要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维护人民利益。”
  《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得采取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聚集、堵塞及阻断交通等六种禁止性行为。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维护法制的尊严。
  谈话强调,“对极少数违反《信访条例》规定,经批评教育仍然顽固坚持错误立场、从事非法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基层信访部门普遍持欢迎态度。湖南省益阳市信访局局局长壮晓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目前,群众上访违反《条例》第18条、第20条规定的情况比较突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这一程序容易启动。但在劝阻、批评、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启动其他程序比较困难。信访人虽然有明显的违法行为,由于上访群体的特殊性,再加上上访诉求的合理性与上访行为的非法性相交织,有关部门不愿插手,怕惹麻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
  
  无理缠访是对老实守法的公民不公平
  
  长期研究信访工作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培训工委干部周梅燕说,在上海的拆迁问题中,流传着一句话“凡是会闹的,最后都会放”,这种情况对老实守法的公民不公平。上海有几个“老上访”甚至已经在“传帮带”了,哪里有拆迁哪里就有他们兜售“经验”,甚至卖领导的家庭地址。
  “这些少数人的经验鼓舞了无理上访,因为能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在政策范围之内他们不管。”周梅燕说。
  章晓可无奈地提到一个无理上访的例子:有一个上访者去检察院系统上访,他的上访缘由是他有一套单位分的房子,好几年没交房租,单位要收回。法院判得很松,要他把房租补交上,他不服,上诉,维持原判。他就开始坚持上访。
  “这方面的负效应,实例实在太多了,诉讼没用,而上访可能有用。”周梅燕说。
  “要求上访者到指定地点的接待室,有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但是有的人跑到人大会堂,中南海周边,跑到了领导人住地。”国家信访局一位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部分的信访总体来说都是有道理的。而一些在北京长期缠访的多是无道理的。“他们的理就是他们自己的理,自己的愿望。”
  分析人士认为,“7.30谈话”是对扭转此种乱局的再一次强调。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对《条例》进行相关方面的补充。
  
  接访的尴尬境地
  
  随着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强制打击无序上访的手段大大减弱,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资源认真对付上访问题,信访联席会议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政府部门。这使得作为补充救济的制度在一些地方变成了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机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上访群体给首都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就要想方设法减少上访登记量,便派人到北京“接访”的制度应运而生。
  代表地方政府的接访者在国家信访局门口形成人墙,阻挡上访者进入信访局,上访者也开始想尽办法逃避被接。双方开始了自收容遣送制度废止之后新一轮“游击战”。
  接访过程中虽然也发生过殴打上访人等事件,但接访制度整体上比收容遣送制度更加文明。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接访费用给一些地方造成了新的财政负担,因此一些地方官员感到不满。
  接访并不能有效减少上访人数,个别地方还能激励上访人赴京,甚至还发生了没钱回家的民工去找信访局被飞机接回的事情。
  事实上,多方诟病的地方政府也不堪接访的重负。有报道称,四川某地接访一个上访者就要花费一万元的成本。
其他文献
在大股东只10送1甚至不给对价的股改方案都能高票通过的情况下,权利制衡的股改博弈似已名存实亡、岌岌可危  10月21日,西山煤电举行的股改相关股东会议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八只股票型基金及其管理的社保基金一零九组合、六零一组合全部投了反对票,这10只基金共计持有西山煤电A股7761万股,占参加相关股东会议的流通股股东的比例则高达26.96%。  机构对股改方案投反对票此前已
期刊
高唱极端民族主义的国家,从来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强大而有自信的国家  近代以来,中国打开国门过后,民族主义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断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对此,有识之士表示忧虑。《瞭望东方周刊》就此访问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  杨教授说,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民族主义都起过相当革命的作用,因而是民族国家形成的一种重要精神支柱。但是,民族主义历来是和民族悲
期刊
院长朱明发短消息给本刊记者:不服我们可以玩玩  2004年8月初,本刊第38期发表封面文章:《北京新兴医院“神话”》。我们对一个曾经以极高频率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以治疗不孕不育著称的民营医院进行了质疑。  报道被成百上千家的媒体转载,“北京新兴医院现象”成为公众话题,本刊报道甚至被称为“新兴医院事件”。有关名人和广告的关系、医疗广告该不该取消、新兴医院是否构成欺诈、政府该如何作为等话题成为公众谈资
期刊
虽然反政府武装还在四处制造爆炸事件,伊拉克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如期得以进行,投票率超过了六成。伊拉克这次全民公决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让人质疑的,它最后的结果如何还存在一些争论。  但是,10月15日的这次全民公决似乎表明,伊拉克人已经认可了他们去年1月选举的过渡政府所制定的新宪法。在那些比较乐观的人看来,伊拉克的政治转型仿佛正在按照一个正式的时间表进行。这是伊拉克民主进程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但在
期刊
随着中国在太空方面越来越强大,更多的国家将寻求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  马克·加诺是加拿大第一位航天员,也曾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飞行任务试验任务专家。1996年和2000年他曾两次进行航天飞行,航天飞行记录超过677小时。  2001年11月,他被任命为加拿大航天局局长,成为一名航天官员。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就神六和国际太空格局专访下马克·加诺。    中国和加拿大将加强航天合作    《瞭望
期刊
未来的航天格局应该是多元竞争的  中国神六成功返回了地面,但它在国际航天领域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  10月17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科报道,日本宇航专家说,中国和日本在航天方面的比分是1比0,在此激发下,日本制定了一项“咄咄逼人的载人航天计划”。  神六会不会引发“太空政局”的变动,带来更激烈的太空竞争,成为航天大国及整个地球社区关注的话题。    未来的太空将“多元化”    “中国,毫无
期刊
民营文化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何时才能把鼓励与支持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2005年8月上旬,几乎所有的文化产业从业者,都注意到了新华社发布的两条消息:8月4日,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责成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产业目录。  至此
期刊
“不要等鬼子都进了家门,才开始找驱邪的法器”    他又听见了那个撕心裂肺的惨叫。66年了,惨叫声总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凛冽地穿过他的耳鼓膜。  医生说,这是战争后遗症。  1939年的重庆初夏。12岁的钱家少爷带着10岁的小妹去吃冰淇淋。“妹妹那天好漂亮。花布连衣裙。辫子上的蝴蝶结,像两个红颜色的叮叮猫儿 (四川人称的蜻蜒)。”78岁的钱老先生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  这时,闷热的天
期刊
美国人的航天实力和勇敢探索精神得到了积极评价    美国西部时间8月9日凌晨5点12分(北京时间20点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回了家。  对于与宇航员一起度过了这惊心动魄的90分钟返航历程的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来说,这都是个美妙的时刻。对于关心“发现”号的中国人来说,也度过了一个从兴奋到羡慕、从失落到担心、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    “果珍、果珍”    “航天飞机一开始对我们来说,就是果
期刊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看似一个口号,实际上涉及多方利益调整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把研究和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作为主要议程。  中国每隔五年,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期限是 2006年到2010年。这是第一次把“计划”改为“规划”。  这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情况下,“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