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诗与歌”蕴含的精神力量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ang34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军长征时期的“诗与歌”是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精神力量,其所表现出的崇高理想以及革命乐观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人民至上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
  “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的崇高理想
  “革命理想大于天”。理想是维系和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长征途中,有十多万红军牺牲。很多烈士临终前深情地说:“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坚信北上抗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这种理想信念在长征时期的“诗与歌”中有形象表现。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借助与中华民族发展史关系极为密切的长城,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行军途中,红军队伍为了鼓舞士气,高唱“红军战士志气大,一切困难都不怕。为了北上打日本,千难万险踩脚下”。在去往腊子口的途中,红军高歌:“我们是工农武装,要消灭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建立工农共和国。打倒反动派,建立苏维埃!嗨!我们的红旗,插遍天下!”正是由于红军官兵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才使得红旗“插遍天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乐观精神
  长征堪称一部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写下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展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在长征途中,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无论党内斗争多么严峻,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六盘山上、陕北苏区留下千古绝唱;皑皑雪山、茫茫草地留下欢歌笑语;金沙江边、大渡河畔传扬着革命颂歌。
  红军强渡金沙江后,在第五军团的政治部机关报上,发表了一出新剧,名为《破草鞋》,形容蒋介石从江西开始追剿红军,转战几省,历时半年以上,却毫无所获,只是在红军之后尾随,拾得少许红军穿烂而抛弃的“破草鞋”而已,歌颂了红军的英勇机智,讽刺了国民党军队的低劣无能。在陕北苏区,歌颂红25军时大家唱起了《信天游》:“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长枪短枪马拐枪,一对对喇叭一对号。头号盒子红绳绳,军号吹起嘀嘀嗒。”红军指战员正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


  “大军西去气如虹”的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英勇前行的红军,是一群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的年轻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不进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急行军,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举世无双。
  红军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翻白雪。天不怕来地不怕,千难万险踏脚下。”在大草地,“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茫茫草地不可怕,雪水再冷跨过它,我们跨过它,我们战胜它!”这些出自红军战士之口的“诗与歌”,不仅是对雪山、草地行军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身处困境的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风貌。陈毅《登大庾岭》:“国贼卖尽一抔土,弥天烽火举红旗。”陆定一、贾拓夫《长征歌》,按照“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填写,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写到1935的9月,每月一首,每首四句,选取长征中每月的典型事件锤炼成诗句,对长征的全过程及各个重大事件作了诗化的表现,大都被谱成歌曲在红军中传唱。
  这些“诗与歌”印证了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反映了红军将士始终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表现了他们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的革命气势。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的人民至上精神
  长征中,红军始终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戴。广大群众从切身经历中深切感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协助红军作战,积极参加红军。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大量反映军民鱼水情的“诗与歌”。“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千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与红军战士握手告别,难分难舍,许多人深情地唱起:“送红军到江边,江上穿呀穿梭忙。千里万里渡江去,千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红军,革命成功早回乡。”老红军肖瑞林记忆中的一首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来有田耕。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红军上下都一样,没有哪个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买办豪绅反动派,杀他一个不留情。”
  陈毅的《赣南游击词》:“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在闽浙赣苏区,人们传唱“如今开口唱山歌,苦尽甜来山歌多。自从来了方志敏,翻身穷人爱唱歌。”在藏区,活佛格达写下诗歌:“云雨出现在天空,红旗布满了大地。未见如此细雨,最后降遍大地。”曙霞的《小茅屋》,“茅屋梁上少苞谷,家人下体多无裤!借问贫穷何至此?苛捐杂税如狼虎!兄弟流离爹娘死,卖儿鬻女偿不足。何如参加红军去,拼得热血换幸福!”颇有白居易《卖炭翁》的风格。
  “谁予便利敢分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长征途中,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同强大的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红军各部队之间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政治上同心同德,战斗中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留下了诸多名篇。《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当时,毛泽东虽遭受排挤,但他从未把自己当局外人,时刻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出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红军在云贵高原上披星戴月急行军、黄昏时刻仍在连续作战的壮烈景象。其他革命领导人也留下了不少作品。1935年8月,林伯渠经巴西阿西作《长征》,“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渡过金沙江,捷报传来,全军欢跃,红六军团长萧克兴奋之余,赋诗《北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1936年,陈毅作《三十五岁生日寄怀》:“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征时期的“诗与歌”是那段红色岁月的生动写照,时至今日,其中传达出的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激情,仍满含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责编 / 傅建芬)
其他文献
梳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通报的典型问题,违纪者之所以不收手、不知止,其心理存在的一些误区不容忽视。  “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  从部分通报看,有些违纪者虽意识到“风声紧”,但在未被查处前,总抱有“查不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这种侥幸,有的出于对自己隐秘手段的盲目自信。  擅权任性的放纵心理  有权任性,放纵妄为,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少数党员干部因此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损公肥私。有的凡事必请必送
河北省委党校校刊始创于1985年,至今已整整30个年头了。  记得酝酿创办校刊大约是在1983年。当时粉碎“四人帮”已经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已经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各方面的工作都在蓬勃开展,党校教育事业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校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和问世的。当时,校委的决心很大,全校教职员工也强力支持。于是,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党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刊,终于诞生了。  说她在党
语言艺术,学无止境。语言技法,不可穷尽。语言之美,难以尽述。从词法到句法,从逻辑到修辞,从外形到内质,从词素到音韵,我们一点一滴地把积累的原料送进实践的"烤箱"里精心"烘焙",
谈到关系管理,人们似乎总有一种极其微妙的心态,往往把关系管理等同于行贿受贿、走后门、开绿灯等。实际上,只为短线目标的相互利用,是完全失败的关系管理,是关系管理五重境界中的下下之选。领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关系管理,不仅会在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制度建设上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甚至会堕入非正当关系圈、权力圈、贪腐圈,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和悲剧结局。  关系的领导力   社会和组织的善治是不同管理模式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场领导方法与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要解开繁难复杂的治理方程式,法治是最有效的一把钥匙。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仍然痴迷于人治”。在他们看来,法律程序限制太多,许多“急病”等不得慢郎中,远不如
在短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15.5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万次以上的《美丽的神农溪》MV中,身着白衬衣的陈行甲帅气开唱:“哟哟耶,哟哟耶,一道小河弯哟,清清亮亮地流。一叶豆角舟,飘飘荡荡地走……”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在“全民代言神农溪”活动中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激活巴东沉睡的优质旅游资源助力,陈行甲可谓在全国都开了先河。  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面带笑意,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身材颀长,很有书生气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精气神。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在“去官气”中“蓄底气”,在“接地气”中“得人气”,将“四讲四有”要求化为行动,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接地气,关键在“接”。不接触地中活力之
为什么要让领导干部学习国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早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就曾表示,领导干部
不赞成"红二代"提法   “父辈打下的江山,我们有责任来保卫父辈的成果,不能给父辈脸上抹黑。”“‘红二代’只是一个时代符号,将留下历史的痕迹,但也将成为历史的过去。”“干部子弟搞特殊化是不对的,歧视干部子弟也是不对的。”近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对“红二代”的话题畅所欲言。作为一名世人眼中标准的“红二代”,他认为,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
会议活动组织得多了,往往会发现,出错的经常是那些“想当然”的地方。比如,筹备过程中发现问题时,“想当然”地认为有人解决;筹备过程中有关方面提出要求时,“想当然”地全盘接受;实施过程中出现疑问时,“想当然”地任其发展。这些情况难免导致差错和失误。只有用非常谨慎的态度,“较真”到底,才能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前几年,市里的季度工作会要求现场直播。第一次筹备时,我们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