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现粮食增产的情况下,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和改善土壤,是一种现代化耕作技术。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也相对降低了农业耕作水平,影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本文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与综合机械化结合起来,在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同时也重视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推进,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并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综合机械化;解决方法
实施保护性耕作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综合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保护性农业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是必不可少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适用的农业耕作技术,已被列入农业部“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的11项关键技术[]。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应用
1.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不翻耕、地表有秸秆的情况下,实行免耕、少耕措施的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土壤的耕种频率。利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性,优化土壤结构[]。这项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明的,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黑风暴。2007年,保护性耕作被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评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十大农业工程技术之一。在大量秸秆覆盖下的田间播种,免耕播种机是关键。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科学家在南方和黑龙江省的农田里进行了免耕试验,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免耕播种机的缺乏,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缓慢。
2.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1)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自然环境下的降水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解决土壤退化的问题,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为粮食生产增加产量,并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目前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的最佳途径。
(2)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强风、扬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而突出的效益。利用废弃秸秆覆盖土壤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承载力。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依然处在粗放经营状态,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
二、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有效途径
大部分保护性耕作中现代农业增产新技术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免耕或低耕播种施肥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秸秆和留茬覆盖技术和深松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需要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装备及方法,并需要建立在各种农机集成作业基础之上。同时,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加合理的耕地结构,性能更完善的新型农业耕种技术提供参考。因此,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前提上,也要注重于优化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模式,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保护性耕作可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在满足粮食需求量的前提下,为了响应国家保护性耕作的政策,务必实施保护性耕作,这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促进农业机械化与促进保护性耕作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的前提是进行农业体制改革。
三、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存在的問题
1.耕作制度难以变革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农耕历史经历了“不耕—刀耕火种—传统人畜力栽培—机械栽培”的过程。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耕期后,直至汉代,才出现了以铁犁为标志的传统的人力和畜力耕作。然后,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首次实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农田机械耕作。在保护性耕作出现之前,耕作制度的演变是一个人类加强对土壤和自然生态的干预的过程,导致了1935年5月震惊世界的美国黑色风暴。接着出现了免耕技术,在20世纪末发展为保护性耕作,农业耕作开始以保护性耕为农业耕作核心。虽然不同耕作制度的时间从数百万年缩短到不足一百年,但传统的人畜禽养殖和传统的机械养殖都是通过简单的犁耕转换、替代人类劳动和增加粮食产量来实现的。保护性耕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需要综合机械化耕作、播种、秸秆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或单一的操作环节。保护性耕作出现也减少了土壤耕作干扰的作用,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种田农民积极性不高
保护性耕作的初衷是恢复生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也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效果只能随实施地块的逐步积累,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人多、地少的境地,虽然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很高,但是增产的效果并不明显。农民在保护性耕作方面不是很积极,内源动力薄弱,难以推进。
3.理论知识不完善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复杂系统。虽然国内外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耕作制度和方法,但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发展,保护性耕作机理的多学科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4.高质量示范区较少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省、市、县、村发展迅速,保护性耕作面积大幅增加。然而,真正高质量、稳定多年不变,实施效果明显的示范区建设明显不足。
四、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措施
1.政府牵头管理,部门协调运作
现代农业生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农业新技术涉及的技术要求广泛,包括养护农机、土壤肥料、植保、环保等行业。而且,目前保护性耕作处于推广的初级阶段,由于农民的专业性缺失以及实施经验的不足,遇到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牵头,同时由农机、土肥、植保、环保等多个农业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具体的责任分工细则制定实施,创造性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同时对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可先选取农业机械化基础好的地区和农业示范园区优先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有关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加实际操作,提高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
2.加强宣传做好技术培训
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有机的快速发展,让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各级农机部门可以通过进行常规训练,加强培训新农民培训等方法来提高农业的整体从业人员质量,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做技术指导农民,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3.增加资金扶持和补贴力度
保护性耕作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为大中型农业机械,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的实际推进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大,同时相对来说,农民经济水平普遍不高。为加快农机化水平,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农机经营补贴力度,以各级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将农机补贴资金的重点向农机化倾斜 []。
结语
农业综合机械化技术主要是以粮食生产要求和先进农艺技术为目的。因此,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考虑的重点应该是粮食生产过程中对于农学要求的满足与否来衡量,这样才趋于合理、公证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农业事业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延春.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改善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J].农业机械,2018(06):76-77.
(作者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东三家子乡农机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综合机械化;解决方法
实施保护性耕作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综合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保护性农业和农业综合机械化是必不可少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适用的农业耕作技术,已被列入农业部“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的11项关键技术[]。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应用
1.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不翻耕、地表有秸秆的情况下,实行免耕、少耕措施的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土壤的耕种频率。利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性,优化土壤结构[]。这项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明的,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黑风暴。2007年,保护性耕作被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评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十大农业工程技术之一。在大量秸秆覆盖下的田间播种,免耕播种机是关键。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科学家在南方和黑龙江省的农田里进行了免耕试验,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免耕播种机的缺乏,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缓慢。
2.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
(1)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自然环境下的降水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解决土壤退化的问题,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为粮食生产增加产量,并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目前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的最佳途径。
(2)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强风、扬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而突出的效益。利用废弃秸秆覆盖土壤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承载力。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依然处在粗放经营状态,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
二、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有效途径
大部分保护性耕作中现代农业增产新技术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免耕或低耕播种施肥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秸秆和留茬覆盖技术和深松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需要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装备及方法,并需要建立在各种农机集成作业基础之上。同时,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加合理的耕地结构,性能更完善的新型农业耕种技术提供参考。因此,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前提上,也要注重于优化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模式,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保护性耕作可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在满足粮食需求量的前提下,为了响应国家保护性耕作的政策,务必实施保护性耕作,这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促进农业机械化与促进保护性耕作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的前提是进行农业体制改革。
三、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存在的問题
1.耕作制度难以变革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农耕历史经历了“不耕—刀耕火种—传统人畜力栽培—机械栽培”的过程。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耕期后,直至汉代,才出现了以铁犁为标志的传统的人力和畜力耕作。然后,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首次实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农田机械耕作。在保护性耕作出现之前,耕作制度的演变是一个人类加强对土壤和自然生态的干预的过程,导致了1935年5月震惊世界的美国黑色风暴。接着出现了免耕技术,在20世纪末发展为保护性耕作,农业耕作开始以保护性耕为农业耕作核心。虽然不同耕作制度的时间从数百万年缩短到不足一百年,但传统的人畜禽养殖和传统的机械养殖都是通过简单的犁耕转换、替代人类劳动和增加粮食产量来实现的。保护性耕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需要综合机械化耕作、播种、秸秆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或单一的操作环节。保护性耕作出现也减少了土壤耕作干扰的作用,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种田农民积极性不高
保护性耕作的初衷是恢复生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的实践也表明,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效果只能随实施地块的逐步积累,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人多、地少的境地,虽然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很高,但是增产的效果并不明显。农民在保护性耕作方面不是很积极,内源动力薄弱,难以推进。
3.理论知识不完善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复杂系统。虽然国内外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耕作制度和方法,但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发展,保护性耕作机理的多学科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4.高质量示范区较少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省、市、县、村发展迅速,保护性耕作面积大幅增加。然而,真正高质量、稳定多年不变,实施效果明显的示范区建设明显不足。
四、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措施
1.政府牵头管理,部门协调运作
现代农业生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农业新技术涉及的技术要求广泛,包括养护农机、土壤肥料、植保、环保等行业。而且,目前保护性耕作处于推广的初级阶段,由于农民的专业性缺失以及实施经验的不足,遇到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牵头,同时由农机、土肥、植保、环保等多个农业相关部门进行协作,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具体的责任分工细则制定实施,创造性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同时对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可先选取农业机械化基础好的地区和农业示范园区优先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有关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加实际操作,提高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
2.加强宣传做好技术培训
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有机的快速发展,让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各级农机部门可以通过进行常规训练,加强培训新农民培训等方法来提高农业的整体从业人员质量,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做技术指导农民,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3.增加资金扶持和补贴力度
保护性耕作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为大中型农业机械,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的实际推进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大,同时相对来说,农民经济水平普遍不高。为加快农机化水平,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农机经营补贴力度,以各级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将农机补贴资金的重点向农机化倾斜 []。
结语
农业综合机械化技术主要是以粮食生产要求和先进农艺技术为目的。因此,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考虑的重点应该是粮食生产过程中对于农学要求的满足与否来衡量,这样才趋于合理、公证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农业事业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延春.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改善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J].农业机械,2018(06):76-77.
(作者单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东三家子乡农机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