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最早的一批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如今的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已經不是物质上的帮助。
奶奶的烦心事
今年60岁的李玉萍,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松林村。她和8岁的孙子在一起生活,儿子和儿媳在孙子8个月大时就去浙江宁波打工了。提起她8岁大的孙子张子阳,李玉萍喜爱的心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张子阳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上幼儿园时就經常上台表演唱歌、跳舞,现在上小学了,学习成绩也不错。
每天李玉萍都接送子阳上学,对他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求子阳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才能去玩耍,而当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李玉萍也会想办法找人来辅导。李玉萍说,下半年子阳就上三年级了,而他在数学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暑假的时候想给他报个辅导班。“当初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都没这么严格。”李玉萍感慨道。
“有时孙子很不听话。”李玉萍说。尽管跟她生活在一起,但是,有时候她说的话对子阳来说并不是那么有效,这时候,她就会打电话给儿媳,因为孩子的母亲“说话比她管用”。
儿子和儿媳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而每次他们走后的那几天,是孙子最难带的几天。子阳总会不停地哭,情绪很低落。每次,李玉萍不是给他买零食,就是带他去亲戚家串门,转移他的注意力。
“其实,每次看到孙子伤心,我也很难受。”李王萍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和孙子一样,我也想念他们。”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一年可以给家里增加四五万元的收入,而如果他们俩留在家里干农活,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万元。仅从經济上考虑,她支持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但李玉萍也承认,这种分离之苦对孙子来说太过残忍,她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多回来看看孩子。
镇上的有些老人就没有李玉萍那么幸运,毕竟,张子阳是个好学生。有些上初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和他们生活的爷爷奶奶岁数都比较大,他们有时会很叛逆,經常去网吧玩游戏,或者逃课去山里玩耍。家里人对他们毫无办法。对此,李玉萍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子阳还小,有心事还会跟我说,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以后恐怕我也管不住他。”
李玉萍说。儿子和儿媳打算明年回合肥打工,还想在那按揭买套房子,这样离家近了照顾孩子也方便些。
活动室的角色
平时张子阳有空时,会去镇上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李玉萍对此很赞成。“可以看书也可以打球,选择挺多的,重要的是那里有其它孩子陪他一起玩。不会那么闷。”李玉萍说。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于2010年明建成,据活动室管理员徐先贵介绍,建立活动室的經费来源除了省、市财政部门对全省每个活动室下拨的2万元配套资金之外,还有县委县政府给每个活动室下拨的1万元建设资金,而镇里主要在场地、硬件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安徽省妇联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308所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010年首批建设400所。
活动室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电脑学习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室还安装了“亲情电话”,孩子们可以免费使用。与活动室配套的操场也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再过几个月就能建成使用。“到时候,孩子们也有自己健身的场所了。”徐先贵说。
徐先贵介绍说,下塘镇上有留守儿童一千八百多名,在该活动室建成之前,镇上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只能回家,有小部分年龄大点的孩子会去网吧。而活动室建成之后,给孩子们提供了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不仅如此,活动室还定期组织孩子们观看有关用火、用电等安全防患意识的短片,以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經常邀请已經考上大学的留守儿童回来和孩子交流学习經验,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尽我们所能给孩子们提供服务,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学得好、玩得好。”徐先贵说,他主要负责活动室器材的管理和维护,而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主要是交给孩子们自己。每隔一段时间,活动室就会有由孩子们评选出一名“小小管理员”,在管理员的指导下负责管理其他孩子,“采取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在性格上往往会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交流,而‘小小管理员’这种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一种交流的机会。”徐先贵说。
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态度上,徐先贵认为要做到“既是他们的叔叔,也是他们的朋友”。“只有当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从心里接纳你,他们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你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徐先贵说,“而要做到这一点,细心与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徐先贵解释说,留守儿童一般都不爱与人交流,他们不开心或者有烦恼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独自承受,因此要善于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多和孩子们聊聊天,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开导他们的时候要有耐心。“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言辞如果太激烈或者語气太重,反而会伤害到他们,适得其反。”他说。
2011年,安徽省妇联计划建设455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由省财政投入910万元,为每个活动室统一配置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
虽然“留守儿童活动室”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徐先贵和同事们也—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徐先贵认为,孩子们要健康地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父母能回来照顾他们,至少多回来看看他们,因为“留守儿童活动室”毕竟是一个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它并不能填补孩子们在感情上的缺失,而父母亲对孩子的爱才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
亲情无可替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安徽省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合肥市长丰县实施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即长丰县每一名干部对口帮扶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从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的普通干部都确定了帮扶对象。
陈燕是长丰县政府的一名干部,她帮扶的对象是长丰县义井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戚玲玲。陈燕说,戚玲玲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开了人世,家里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她母亲不得不选择到城市里去打工,而戚玲玲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陈燕仍然记得第一次与戚玲玲见面的情景。那是在确定帮扶对象的座谈会上,当时戚玲玲表现很冷淡,在介绍自己情况时只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之后便低头不语。在座谈会结束后,其他留守儿童或是与叔叔阿姨聊天,或是与叔叔阿姨合影,而戚玲玲则拿起书包转身就回了教室。
陈燕曾經送给戚玲玲一套图书,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了鼓励的话,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她告诉戚玲玲,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帮助,都可以给她打电话。“但是到目前为止,戚玲玲一次电话也没打过。”在和戚玲玲接触—段时间后,陈燕发现戚玲玲的自尊心比较强,不愿过多接受别人的帮助。
“她更需要的是母亲能陪在身边。”陈燕感同身受地说,她自己有一个比戚玲玲小2岁的女儿,她很清楚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需要母亲在身边照顾的。
陈燕每次到义锦乡下乡时都会安排时间去看望戚玲玲。而为了不經常打扰戚玲玲的生活,陈燕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的老师了解戚玲玲的情况。
在对戚玲玲的帮扶过程中,陈燕认为戚玲玲最需要的还是亲情上的关爱。“物质上的帮助并不是她最需要的,如果在物质上给她过多的帮助,反而会给她带来压力,不利于她的成长。”陈燕说,“给她带的那些图书还有学习用品,比不上她母亲的一个电话更能让她开心”
陈燕打算等暑假的时候,把戚玲玲接到家里住几天,一方面可以让戚玲玲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另—方面。自己的女儿可以和戚玲玲互相交流,孩子们能有个伴。
陈燕说,虽然现在社会上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工程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他们的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多回来看看他们,或者是选择在离家近的城市打工方便照顾孩子,毕竟父母亲的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奶奶的烦心事
今年60岁的李玉萍,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松林村。她和8岁的孙子在一起生活,儿子和儿媳在孙子8个月大时就去浙江宁波打工了。提起她8岁大的孙子张子阳,李玉萍喜爱的心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张子阳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上幼儿园时就經常上台表演唱歌、跳舞,现在上小学了,学习成绩也不错。
每天李玉萍都接送子阳上学,对他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求子阳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才能去玩耍,而当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李玉萍也会想办法找人来辅导。李玉萍说,下半年子阳就上三年级了,而他在数学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暑假的时候想给他报个辅导班。“当初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都没这么严格。”李玉萍感慨道。
“有时孙子很不听话。”李玉萍说。尽管跟她生活在一起,但是,有时候她说的话对子阳来说并不是那么有效,这时候,她就会打电话给儿媳,因为孩子的母亲“说话比她管用”。
儿子和儿媳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而每次他们走后的那几天,是孙子最难带的几天。子阳总会不停地哭,情绪很低落。每次,李玉萍不是给他买零食,就是带他去亲戚家串门,转移他的注意力。
“其实,每次看到孙子伤心,我也很难受。”李王萍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和孙子一样,我也想念他们。”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一年可以给家里增加四五万元的收入,而如果他们俩留在家里干农活,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万元。仅从經济上考虑,她支持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但李玉萍也承认,这种分离之苦对孙子来说太过残忍,她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多回来看看孩子。
镇上的有些老人就没有李玉萍那么幸运,毕竟,张子阳是个好学生。有些上初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和他们生活的爷爷奶奶岁数都比较大,他们有时会很叛逆,經常去网吧玩游戏,或者逃课去山里玩耍。家里人对他们毫无办法。对此,李玉萍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子阳还小,有心事还会跟我说,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以后恐怕我也管不住他。”
李玉萍说。儿子和儿媳打算明年回合肥打工,还想在那按揭买套房子,这样离家近了照顾孩子也方便些。
活动室的角色
平时张子阳有空时,会去镇上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李玉萍对此很赞成。“可以看书也可以打球,选择挺多的,重要的是那里有其它孩子陪他一起玩。不会那么闷。”李玉萍说。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于2010年明建成,据活动室管理员徐先贵介绍,建立活动室的經费来源除了省、市财政部门对全省每个活动室下拨的2万元配套资金之外,还有县委县政府给每个活动室下拨的1万元建设资金,而镇里主要在场地、硬件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安徽省妇联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308所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010年首批建设400所。
活动室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电脑学习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室还安装了“亲情电话”,孩子们可以免费使用。与活动室配套的操场也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再过几个月就能建成使用。“到时候,孩子们也有自己健身的场所了。”徐先贵说。
徐先贵介绍说,下塘镇上有留守儿童一千八百多名,在该活动室建成之前,镇上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只能回家,有小部分年龄大点的孩子会去网吧。而活动室建成之后,给孩子们提供了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不仅如此,活动室还定期组织孩子们观看有关用火、用电等安全防患意识的短片,以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經常邀请已經考上大学的留守儿童回来和孩子交流学习經验,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尽我们所能给孩子们提供服务,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学得好、玩得好。”徐先贵说,他主要负责活动室器材的管理和维护,而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主要是交给孩子们自己。每隔一段时间,活动室就会有由孩子们评选出一名“小小管理员”,在管理员的指导下负责管理其他孩子,“采取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在性格上往往会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交流,而‘小小管理员’这种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一种交流的机会。”徐先贵说。
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态度上,徐先贵认为要做到“既是他们的叔叔,也是他们的朋友”。“只有当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从心里接纳你,他们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你也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徐先贵说,“而要做到这一点,细心与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徐先贵解释说,留守儿童一般都不爱与人交流,他们不开心或者有烦恼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独自承受,因此要善于细心地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多和孩子们聊聊天,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开导他们的时候要有耐心。“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言辞如果太激烈或者語气太重,反而会伤害到他们,适得其反。”他说。
2011年,安徽省妇联计划建设455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由省财政投入910万元,为每个活动室统一配置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
虽然“留守儿童活动室”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徐先贵和同事们也—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徐先贵认为,孩子们要健康地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父母能回来照顾他们,至少多回来看看他们,因为“留守儿童活动室”毕竟是一个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它并不能填补孩子们在感情上的缺失,而父母亲对孩子的爱才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
亲情无可替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安徽省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合肥市长丰县实施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即长丰县每一名干部对口帮扶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从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的普通干部都确定了帮扶对象。
陈燕是长丰县政府的一名干部,她帮扶的对象是长丰县义井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戚玲玲。陈燕说,戚玲玲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开了人世,家里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她母亲不得不选择到城市里去打工,而戚玲玲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陈燕仍然记得第一次与戚玲玲见面的情景。那是在确定帮扶对象的座谈会上,当时戚玲玲表现很冷淡,在介绍自己情况时只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之后便低头不语。在座谈会结束后,其他留守儿童或是与叔叔阿姨聊天,或是与叔叔阿姨合影,而戚玲玲则拿起书包转身就回了教室。
陈燕曾經送给戚玲玲一套图书,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了鼓励的话,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她告诉戚玲玲,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帮助,都可以给她打电话。“但是到目前为止,戚玲玲一次电话也没打过。”在和戚玲玲接触—段时间后,陈燕发现戚玲玲的自尊心比较强,不愿过多接受别人的帮助。
“她更需要的是母亲能陪在身边。”陈燕感同身受地说,她自己有一个比戚玲玲小2岁的女儿,她很清楚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需要母亲在身边照顾的。
陈燕每次到义锦乡下乡时都会安排时间去看望戚玲玲。而为了不經常打扰戚玲玲的生活,陈燕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的老师了解戚玲玲的情况。
在对戚玲玲的帮扶过程中,陈燕认为戚玲玲最需要的还是亲情上的关爱。“物质上的帮助并不是她最需要的,如果在物质上给她过多的帮助,反而会给她带来压力,不利于她的成长。”陈燕说,“给她带的那些图书还有学习用品,比不上她母亲的一个电话更能让她开心”
陈燕打算等暑假的时候,把戚玲玲接到家里住几天,一方面可以让戚玲玲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另—方面。自己的女儿可以和戚玲玲互相交流,孩子们能有个伴。
陈燕说,虽然现在社会上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工程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他们的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多回来看看他们,或者是选择在离家近的城市打工方便照顾孩子,毕竟父母亲的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