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能否独立地处理教材,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对于每位教师而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荷载的知识,都是教师已有的、已知的,而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益,这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课前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乃是上好课的根本。具体表现为:能否熟悉把握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拆解与重构等。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合理高效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新奇感、追求欲。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讲究方法艺术,会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下面就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1.找准切入点,重点出击,逐点突破
设计教学方案先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这就好比写文章,一个新奇的视角,一个出其不意的角度,往往可以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我在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即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旨,而是从课文的结局入手,上课伊始便抛出“杜十娘坐拥万金为何傻到要自杀呢”这一问题。课堂实际效果是:这一问题一下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后学生从杜十娘的个性特征、她对纯真的不带任何物质利益的理想爱情的追求、李甲孙富老鸨为代表的世人惟利是图、薄情寡义、金钱至上的残酷社会现实,以及封建时代女性可悲的社会角色和悲剧命运等角度分别来解答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学生联想到了祥林嫂,认为两人同处于社会最低层,同样都逃脱不了被玩弄被践踏被遗弃直至死亡的命运。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对教材的挖掘也很有深度。避免了平铺直叙,呆板沉闷,效果突出。
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往往应该把视线集中在文本的核心地带,比如疑问多、意蕴丰富的地方,或是描写最精彩处,或是感情发展变化最迅速处,或是文章意旨最凸现处等等,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材的“开阔地带,以最经济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材处理思路。
2.设置线索,一线贯穿,浓缩过程
前文说过备教案亦如写文章,找准切入点之后,还得有清晰的线索,这样文章才能够更集中,更明晰。40分钟的课堂若要高效利用,更需要清晰的线索,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连起来。
比如《道士塔》一文的设计,学生先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我好恨”,整节课便以“恨”字为线索,来思考作者恨什么人,恨什么事,为什么恨这些人和事。让学生紧紧扣住这一线索来读文本,达到破茧抽丝、化繁为简的目的。并且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敦煌石窟所遭受到的浩劫的沉痛之情,也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教学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始终,往往使教学过程高度浓缩,重点突出,纲举而目张,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益。至于以什么为线索,如何设定线索,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的。不过文本的文眼和主要的情感思想,往往成为我们设置线索的重点所在。
3.精心布局,巧妙设计,出奇制胜
有了切入点,有了线索,接下来就要从从教学的全局出发来合理安排布局,缜密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程序等。这一环节是整个备课过程的核心工作,它是优化对教学过程的构思,是教师创造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笔者在讲《米洛斯的维纳斯》这节比赛课时,巧妙地设计了一套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课文,创设情境由《千手观音》导入课文,以创设情境。
第二步,明确观点,体会情感。
找出观点,让学生找出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态度,体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热情的赞美和坚决的捍卫。
第三步,披情入理,研读文章。
这一环节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以及“为什么维纳斯失去的只能是双臂”。
第四步,深入理解,把握规律。
讨论:我们是否可以说维纳斯就美在双臂残缺呢?目的是点出本文观点的理论依据——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这四个环节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课后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本节课获湖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程序”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等。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活动井然有序,且又能合乎教材特点、学生及班级实际情况。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锤炼教学语言,激发情感,点燃思想
语言材料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思想与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性和理性世界,深入地捕捉作者的情感轨迹,接受文章思想的洗礼,就必须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注重情绪的点染、情感的激发及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切的感受,深刻的认识。
比如设计《泪珠与珍珠》这节比赛课时(获校一等奖),当讲到本文的思想核心即“大爱”精神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生活贫困者艰难谋生的画面,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
“我们多少人曾假装生活在别处,我们闭上眼睛,以为不会看见。但在这些图片面前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请记住这样的人群和我们都生活在当下。
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充裕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富足时,当我们人生事业通达的时候,请放低自己的视线,关注一下那些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仍受苦受难的人吧。
让我们走出一己的悲欢,走出小我的狭隘,升华我们的人生境界,怀着悲悯之心去关心大众的疾苦吧。”这段极富感染力的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和评委。
教学程序的安排讲究的是逻辑性与合理性,而教学语言的设计才更有鼓动性和感染力,更出效果。两者之间就是文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内容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5.整合课外资源,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前文我们把课堂设计比作写文章,文章需要旁征博引,设计教学也可以整合课外资源来丰富调剂课堂。课外资源用得好,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究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点亮整个课堂。
比如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在点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后,便举了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一个丈夫的帐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费用……
同她共进晚餐的费用……
给夫人买衣服的费用……
给岳母买大衣的费用……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要求学生讲述小说写的故事,结果不同学生讲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上千人的大礼堂笑声连连,课堂由此达到高潮。这个材料既活跃气氛,又让学生理解了空白艺术的魅力,使虚实相生这个抽象的理论也变得具体可感了,一举两得。可以说这节课的成功这个材料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的确,一个鲜活的材料,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生动的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调味剂,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老师要有这种意识,去寻找补充这样的课外资源,以充实丰富并活跃我们的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和情感性,有效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尤显重要。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处理得当,教者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则会主动活泼。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拿出最有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艺术熏陶的宫殿,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求知的殿堂。
赵遂香,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语文教师。本文编校:晓苏
1.找准切入点,重点出击,逐点突破
设计教学方案先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这就好比写文章,一个新奇的视角,一个出其不意的角度,往往可以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我在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即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旨,而是从课文的结局入手,上课伊始便抛出“杜十娘坐拥万金为何傻到要自杀呢”这一问题。课堂实际效果是:这一问题一下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后学生从杜十娘的个性特征、她对纯真的不带任何物质利益的理想爱情的追求、李甲孙富老鸨为代表的世人惟利是图、薄情寡义、金钱至上的残酷社会现实,以及封建时代女性可悲的社会角色和悲剧命运等角度分别来解答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学生联想到了祥林嫂,认为两人同处于社会最低层,同样都逃脱不了被玩弄被践踏被遗弃直至死亡的命运。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对教材的挖掘也很有深度。避免了平铺直叙,呆板沉闷,效果突出。
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往往应该把视线集中在文本的核心地带,比如疑问多、意蕴丰富的地方,或是描写最精彩处,或是感情发展变化最迅速处,或是文章意旨最凸现处等等,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教材的“开阔地带,以最经济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材处理思路。
2.设置线索,一线贯穿,浓缩过程
前文说过备教案亦如写文章,找准切入点之后,还得有清晰的线索,这样文章才能够更集中,更明晰。40分钟的课堂若要高效利用,更需要清晰的线索,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连起来。
比如《道士塔》一文的设计,学生先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我好恨”,整节课便以“恨”字为线索,来思考作者恨什么人,恨什么事,为什么恨这些人和事。让学生紧紧扣住这一线索来读文本,达到破茧抽丝、化繁为简的目的。并且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敦煌石窟所遭受到的浩劫的沉痛之情,也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教学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始终,往往使教学过程高度浓缩,重点突出,纲举而目张,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益。至于以什么为线索,如何设定线索,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的。不过文本的文眼和主要的情感思想,往往成为我们设置线索的重点所在。
3.精心布局,巧妙设计,出奇制胜
有了切入点,有了线索,接下来就要从从教学的全局出发来合理安排布局,缜密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程序等。这一环节是整个备课过程的核心工作,它是优化对教学过程的构思,是教师创造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笔者在讲《米洛斯的维纳斯》这节比赛课时,巧妙地设计了一套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课文,创设情境由《千手观音》导入课文,以创设情境。
第二步,明确观点,体会情感。
找出观点,让学生找出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态度,体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热情的赞美和坚决的捍卫。
第三步,披情入理,研读文章。
这一环节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以及“为什么维纳斯失去的只能是双臂”。
第四步,深入理解,把握规律。
讨论:我们是否可以说维纳斯就美在双臂残缺呢?目的是点出本文观点的理论依据——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这四个环节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课后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本节课获湖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程序”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等。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活动井然有序,且又能合乎教材特点、学生及班级实际情况。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锤炼教学语言,激发情感,点燃思想
语言材料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思想与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性和理性世界,深入地捕捉作者的情感轨迹,接受文章思想的洗礼,就必须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注重情绪的点染、情感的激发及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切的感受,深刻的认识。
比如设计《泪珠与珍珠》这节比赛课时(获校一等奖),当讲到本文的思想核心即“大爱”精神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生活贫困者艰难谋生的画面,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
“我们多少人曾假装生活在别处,我们闭上眼睛,以为不会看见。但在这些图片面前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请记住这样的人群和我们都生活在当下。
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充裕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富足时,当我们人生事业通达的时候,请放低自己的视线,关注一下那些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仍受苦受难的人吧。
让我们走出一己的悲欢,走出小我的狭隘,升华我们的人生境界,怀着悲悯之心去关心大众的疾苦吧。”这段极富感染力的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和评委。
教学程序的安排讲究的是逻辑性与合理性,而教学语言的设计才更有鼓动性和感染力,更出效果。两者之间就是文学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内容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5.整合课外资源,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前文我们把课堂设计比作写文章,文章需要旁征博引,设计教学也可以整合课外资源来丰富调剂课堂。课外资源用得好,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究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点亮整个课堂。
比如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在点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后,便举了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一个丈夫的帐单》: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费用……
同她共进晚餐的费用……
给夫人买衣服的费用……
给岳母买大衣的费用……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要求学生讲述小说写的故事,结果不同学生讲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上千人的大礼堂笑声连连,课堂由此达到高潮。这个材料既活跃气氛,又让学生理解了空白艺术的魅力,使虚实相生这个抽象的理论也变得具体可感了,一举两得。可以说这节课的成功这个材料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的确,一个鲜活的材料,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生动的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调味剂,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老师要有这种意识,去寻找补充这样的课外资源,以充实丰富并活跃我们的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和情感性,有效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尤显重要。教材的处理,教学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处理得当,教者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则会主动活泼。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拿出最有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艺术熏陶的宫殿,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求知的殿堂。
赵遂香,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语文教师。本文编校: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