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路桥,一座有故事的桥,它不仅见证着历史,而且还连接着未来。提起四川路桥,市民熟知的是在电影《战上海》中,桥上展开过激烈的战斗,也让这座桥闻名遐迩。四川路桥见证了上海解放的历史。1949年4月国民党军凭借四川路桥北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坚固的建筑物,架设枪炮负隅顽抗,妄图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桥过苏州河解放全上海。5月25日,解放上海的最后激战在苏州河两岸开战。解放军由南向北攻打外白渡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等。敌军凭借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邮政总局大楼、四行仓库等高层建筑居高临下封锁诸桥面,解放军因不能使用火炮和爆破等,使宽不过40米的苏州河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它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再往下直插虹口、江湾,顺公路就可直达吴淞口。毗邻四川路桥邮政总局大楼,从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成为国民党守军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也是最后一个据点。历史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胜券在握的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将士,对顽抗的国民党官兵只能开枪、不准开炮,为的是要保护桥边的这幢具有充分历史价值的建筑。
四川路桥旁的邮政总局大楼建筑高度:主楼高20余米;塔楼部分总高51.16米。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字形框架梁结构。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整幢建筑有大小房间187间。
邮政总局大楼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花饰等处处体现出邮政特色。基座采用花岗岩砌筑。沿北苏州路的主立面以贯通三层的19根科林斯柱式充满节奏感的柱列支撑起古罗马建筑风格的主楼,并在重要部位使用了象征体现邮政事业的绿色,庄重沉稳。沿街立面采用大型钢窗,与科林斯柱和砖墙相映衬。大楼转角处为建筑主体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上方矗立着一座30米高的钟塔(钟楼13米,上部塔楼17米),塔楼顶部的旗杆据说高达8.23米。塔楼下方为方形基座,四角设置双柱,塔冠是17世纪时流行的意大利风格的巴洛克式内凹弧线形穹顶。楼座面向苏州河南岸处安装直径达3米的罗马数字大钟。
解放军为了保护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完好,决定不动用大炮等重武器,然而却付出了沉痛代价。奉命攻打四川路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第27军79师235团(著名的济南第一团)1营的全体将士。这场战斗异常血腥严酷,因不能使用重型武器,在敌人密集的弹雨火力中,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在四川路桥的桥面上。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235團1营3连2班的12名战士。悲愤至极的1营官兵擅自向邮政局大楼二层发射了两发炮弹,却仅在大楼坚固的外墙上留下两个不起眼的白色“斑点”,这是整个市区之战中解放军唯一一次动用火炮的地方。后来考虑到伤亡太大,安抚部队中由于伤亡太高带来的不满情绪,指挥部决定暂缓正面进攻,派遣部队进行迂回作战。趁夜色,解放军拉出一支部队,在市郊偷渡苏州河,绕道国民党防线的后方,进行迂回攻击。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很快解放军就直插入了国民党军的背脊,顿时间,国民党军阵脚大乱,一时间混乱不堪。随即解放军在南岸的主力部队发动了对国民党宣称的“绝对防线”的苏州河防线进行了全线猛攻,很快整个防线一泻千里,全线崩溃,土崩瓦解。迫降了1000多名敌军以及劝降了国民党51军刘昌义部,守卫北岸的国民党军队相继投降。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这场战斗后来被陈毅形象地比喻为“在瓷器店里打老鼠”。
如今,上海四川路桥已是94岁高龄的老桥,仍然是上海苏州河上重要桥梁之一。它便利了苏州河两岸间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联接了历史与未来。四川路桥与苏州河融为一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00多年前,苏州河上还没有一座桥,人们全靠摆渡来往于苏州河的南北岸,渡口常常拥挤不堪,车、马、人挤于一堆,混杂着过渡。四川路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1875年,当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拨银2000余两,打算在此地建造一座木桥,名为“里摆渡桥”,跨吴淞江(苏州河),北接虹口的四川北路,南连黄浦的四川中路。清光绪四年(1878),工部局在该渡口处建造宽3.66米的木桥一座,名里白渡桥,又名白大桥。清光绪九年(1883),因桥陋毁损,工部局又在原址重建9.45米宽木质新桥。光绪十八年(1892)又进行了两次修整。1922年,桥拆除重建,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新桥于1924年建造完成,为通往虹口的主要通道。因桥北侧有建于1922年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因此该桥又俗称邮政局桥。1943年,该桥被命名为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与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同为近代保护建筑。桥北面为虹口区四川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四川中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车行道12.8米,人行道左右各2.7米。总面积为1296平方米。载重量为15吨,特重车单独过桥,最大载重量为60吨。为3孔钢筋混凝土单悬臂结构桥梁。桥型为单悬臂加挂梁结构,分3孔跨越苏州河。仅中间一孔可以通航,通航净跨为34米。桥中孔梁底标高6.56米,两侧标高为6.54米,桥下净空6.41米。由于梁底较高,驳船除特大潮汐外,可常年通航。最近两次维修是在1995年和2004年。
现如今四川路桥苏州河两岸变得光彩夺目。两岸婀娜多姿的梧桐树等树木和姹紫嫣红的花草,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桥体线型优美流畅,桥身细部刻画丰富,桥梁整体与该段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站在四川路桥之上眺望着河两岸高楼林立,有不少已经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霓虹灯把苏州河的轮廓装点得熠熠生辉。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四川路桥为优秀历史建筑。
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它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再往下直插虹口、江湾,顺公路就可直达吴淞口。毗邻四川路桥邮政总局大楼,从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成为国民党守军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也是最后一个据点。历史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胜券在握的毛泽东主席命令解放军将士,对顽抗的国民党官兵只能开枪、不准开炮,为的是要保护桥边的这幢具有充分历史价值的建筑。
四川路桥旁的邮政总局大楼建筑高度:主楼高20余米;塔楼部分总高51.16米。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字形框架梁结构。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整幢建筑有大小房间187间。
邮政总局大楼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花饰等处处体现出邮政特色。基座采用花岗岩砌筑。沿北苏州路的主立面以贯通三层的19根科林斯柱式充满节奏感的柱列支撑起古罗马建筑风格的主楼,并在重要部位使用了象征体现邮政事业的绿色,庄重沉稳。沿街立面采用大型钢窗,与科林斯柱和砖墙相映衬。大楼转角处为建筑主体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上方矗立着一座30米高的钟塔(钟楼13米,上部塔楼17米),塔楼顶部的旗杆据说高达8.23米。塔楼下方为方形基座,四角设置双柱,塔冠是17世纪时流行的意大利风格的巴洛克式内凹弧线形穹顶。楼座面向苏州河南岸处安装直径达3米的罗马数字大钟。
解放军为了保护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完好,决定不动用大炮等重武器,然而却付出了沉痛代价。奉命攻打四川路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第27军79师235团(著名的济南第一团)1营的全体将士。这场战斗异常血腥严酷,因不能使用重型武器,在敌人密集的弹雨火力中,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在四川路桥的桥面上。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235團1营3连2班的12名战士。悲愤至极的1营官兵擅自向邮政局大楼二层发射了两发炮弹,却仅在大楼坚固的外墙上留下两个不起眼的白色“斑点”,这是整个市区之战中解放军唯一一次动用火炮的地方。后来考虑到伤亡太大,安抚部队中由于伤亡太高带来的不满情绪,指挥部决定暂缓正面进攻,派遣部队进行迂回作战。趁夜色,解放军拉出一支部队,在市郊偷渡苏州河,绕道国民党防线的后方,进行迂回攻击。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很快解放军就直插入了国民党军的背脊,顿时间,国民党军阵脚大乱,一时间混乱不堪。随即解放军在南岸的主力部队发动了对国民党宣称的“绝对防线”的苏州河防线进行了全线猛攻,很快整个防线一泻千里,全线崩溃,土崩瓦解。迫降了1000多名敌军以及劝降了国民党51军刘昌义部,守卫北岸的国民党军队相继投降。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这场战斗后来被陈毅形象地比喻为“在瓷器店里打老鼠”。
如今,上海四川路桥已是94岁高龄的老桥,仍然是上海苏州河上重要桥梁之一。它便利了苏州河两岸间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联接了历史与未来。四川路桥与苏州河融为一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00多年前,苏州河上还没有一座桥,人们全靠摆渡来往于苏州河的南北岸,渡口常常拥挤不堪,车、马、人挤于一堆,混杂着过渡。四川路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1875年,当时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拨银2000余两,打算在此地建造一座木桥,名为“里摆渡桥”,跨吴淞江(苏州河),北接虹口的四川北路,南连黄浦的四川中路。清光绪四年(1878),工部局在该渡口处建造宽3.66米的木桥一座,名里白渡桥,又名白大桥。清光绪九年(1883),因桥陋毁损,工部局又在原址重建9.45米宽木质新桥。光绪十八年(1892)又进行了两次修整。1922年,桥拆除重建,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新桥于1924年建造完成,为通往虹口的主要通道。因桥北侧有建于1922年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因此该桥又俗称邮政局桥。1943年,该桥被命名为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与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同为近代保护建筑。桥北面为虹口区四川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四川中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车行道12.8米,人行道左右各2.7米。总面积为1296平方米。载重量为15吨,特重车单独过桥,最大载重量为60吨。为3孔钢筋混凝土单悬臂结构桥梁。桥型为单悬臂加挂梁结构,分3孔跨越苏州河。仅中间一孔可以通航,通航净跨为34米。桥中孔梁底标高6.56米,两侧标高为6.54米,桥下净空6.41米。由于梁底较高,驳船除特大潮汐外,可常年通航。最近两次维修是在1995年和2004年。
现如今四川路桥苏州河两岸变得光彩夺目。两岸婀娜多姿的梧桐树等树木和姹紫嫣红的花草,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桥体线型优美流畅,桥身细部刻画丰富,桥梁整体与该段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站在四川路桥之上眺望着河两岸高楼林立,有不少已经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优秀近代保护建筑。霓虹灯把苏州河的轮廓装点得熠熠生辉。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四川路桥为优秀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