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南墙?那就把墙拆掉!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GE中国研发中心里,有一个“女膜头”和一位“牛膜王”就是在做这样“壮烈”的项目。当然不是永动机,而是另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科学发明——超低压膜。这个不可能在于,既要产水的效率高,又要过滤性能好,因此一直被誉为“膜界”的难题,堪比做“永动机”。
  
  每天都在撞南墙
  
  从2003年GE中国研发中心化学技术实验室成立之日起,实验室里的首批成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的“牛膜王”吕苏就在考虑这个令人纠结的问题。高产水效和高过滤性能,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因素总是在打架,此消彼长。经过两年的基础性研究,“膜界”的成员从一个变为四五个,但似乎总也看不到希望。当时研发中心的项目经费都是根据该项目前一年的表现来定的,结果到了2007年,这个项目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研发经费也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牛膜王”和几个同事被调走做其他有前景的研发项目去了,留下“膜女”黎华一个人。等到研发经费一分不剩的时候,黎华只能转去“做媒(煤)作孽(镍)”了。
  对研发人员来说,十个项目中有一个成功就不错了。失败的多了。研发人员把失败当成了Lesson learned。在爱迪生的光环之下,GE的科学家们学会了坦然地把失败当成未来研究的基础。眼前的失败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问题太难了,不适合当前来解决,但是将来的某一天一定是有解的。
  最不死心的还是黎华,其实在这个项目经费分文不剩的那一刻,她突然发现一个突破点。虽然其后她转去研究镍电池,但是她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重新找到了解决膜问题的思路。
  2008年,GE总裁伊梅尔特给中国研发中心拨出一笔钱,开展“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项目。平时没事就凑在一起还在讨论水膜问题的“牛膜王”和“女膜头”这回又在一起合计了,是不是申请经费把膜的项目继续下去。但是又怕拿到经费再做不出来,自己的名誉也要受损。
  “没钱有压力,有钱也有压力。”吕苏及其经理去找负责“在中国为中国”项目负责人要研究经费之前,跟黎华两人合计了好几回。吕苏因为离开项目比较早,不太确信黎华最后的突破性发现能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黎华很自信,吕苏于是决定把宝押在黎华最后的突破性发现上。
  其实对研发人员来说,要找到一个好的课题并非易事,一项研究没个几年的基础性工作根本无法商业化。既然膜已经做了很多年了,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也已经累积到这个份儿上了,比起其他从零开始的项目,胜算的可能性相对还是大一些的。
  吕苏和黎华商量着,两年内一定要把产品做出来,要变现。可是不久吕苏有事暂时离开,又留下黎华一人在实验室里盯着。
  
  撞了南墙就拆墙
  
  “按照正常的男性,一天做8张膜是合理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黎华突然间乐得前仰后合,“我最高纪录一天做了19张。”
  黎华从早上八九点就钻进实验室,因为怕化学原料喷溅出来,必须得全副武装,戴上头盔、防护镜,穿上长袍,更有一次戴上防毒面具,碰巧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视察卫生,看到黎华一副生化战士的装扮,吓的拔腿便逃,以为撞上了危险的实验。在这里她从“膜女”变成了“魔女”,一刻不停地在实验室里盯着实验进展,每天出实验室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看到第一批膜出来之后,黎华就巴望着再看到后面的膜,永远的不满足。紧张、兴奋与期待,除了谜底揭晓的那一刻让黎华或失望或兴奋,整个实验对她来说,就像艾丽丝漫游仙境那样,让她痴、让她狂。让她心醉。
  “实验到了3月份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有戏了。第一天不做完这些测试,第二天就不能再比了。”19张膜,黎华得一个个测下来,涂一个膜10分钟,8张膜一组,测一批得一个小时。每次看着测试数据时,黎华和一帮“膜界”战友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希望科学与奇迹同时显灵。
  突然有一天。时任“膜界”总头的张冰收到了黎华从实验室里呼啸而来的短信“成功了”。张冰像平时一样,习惯性地给“膜女”回了一个“O,Yeah”。刚发出去,张冰突然想想不对劲了,又回发了一个“你确信?”因为黎华每有进展就报喜,这已经成为黎华的标准仪式了,但是“成功了”这三个字却是别有含意。这时黎华已经把实验衣迅速脱掉,闪电般地带着一脸狂喜出现在众人面前。
  吕苏听到这消息倒是很淡定,因为他一直在跟进这个项目,知道这个成功已经是必然。他全副武装地来到实验室,亲眼看着黎华再做一回。直到看到实验的重现性很好,吕苏依然像个淡定哥那样,点点头从容地走出实验室,不过这一回心里乐开了花。
  7月,吕苏和黎华去美国的实验室做中试的时候,又遇上了一个难题,其中的一个配方涉及知识产权。这回是轮到吕苏失眠了,走路在想,睡觉也在想,就像唐僧取经那样,九九八十一难,都到了西天了。却发现还少一难。“牛膜王”还真不是白叫的,别人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事情,吕苏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想到了,第二天就在实验室里做成功了,前后只有一周的时间。黎华面对吕苏的这股聪明劲也不得不佩服三分,巴望着自己在梦中也能解开实验的难题,不过黎华也有自己的绝招:“我觉得很多时候是直觉告诉我那个方向是可以走的。”
  
  执著需要大智慧
  
  科学研究是最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基于多年的研究,GE的科学家们总结了几大职业成功的法宝。
  
  执著是必需的,但却是有讲究的
  “我觉得死冲肯定不是个很聪明的方法,这不是科学家应该做的。”黎华自有感悟。有时候做不出来与彻底没方向是两回事。当所有膜界的人都说出水率和出水质量同时提高是不可能的时候,他俩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目标,能把最好的值做出来就已经是一件非常牛的事情了。当一个项目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那就停下来。吕苏不会是那种往死胡同钻的人,“乐观与理性并不矛盾,可以用别的项目暂时过渡一下,找到新的思路时再来,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吕苏把暂时转移战场这种方略称为“成功的失败”。
  
  失败是必然的,乐观是必需的
  “我没有想过失败,我觉得肯定能做成。”黎华的乐观情绪总是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连一向行事淡定的吕苏也挡不住她的感染。“在最艰难的研究时刻,你的感染力能给别人希望,让大家都享受这种氛围。”很多悲观的人在项目看不到希望时都转走了,留下吕苏和黎华还乐此不疲地继续战斗,“因为实验室里最后剩下的,也只能是乐观主义者。”
  在鉴定哪些是悲观者时。吕苏的窍门是:“有人总喜欢用No来回答,这是一个负面的表达。”
  
  团队要默契的,配合要坦诚的
  黎华说到吕苏对她的帮助时,突然说了一声:“那是罄竹难书呀!”吕苏严谨的逻辑总是让活泼的黎华很抓狂,一说话就给吕苏揪住错处:“吕苏要我在说话之前想清楚4W1H(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Who谁,Where哪里以及How怎么做)以及用好STAR(SItuation什么情况,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想清楚后再跟他说。”
  黎华的热情撞上吕苏的逻辑,被逻辑的总是黎华,但是黎华被逻辑得心服口服。黎华有一次给客户做介绍,结果客户走后吕苏便告诉黎华有哪些讲得不到位。黎华沮丧得都快哭了。吕苏会上有发言不周的地方黎华也会私下里跟吕苏沟通。
  “我们时常觉得从第三方看自己更清楚。只有默契的团队才能坦诚。”
  其实做一名好科学家要有大智慧,吕苏和黎华对此颇有共识。在科学的疆域里,不管难还是不难、有没有好处,都得往里闯。在困难面前,智商、勇气和毅力一样重要。
其他文献
【天蝎座 同事】    1 得一分恩,还之十分。受一分怨,报之十分。总之无论恩怨,十倍返还就是了。  2 天蝎座都是打不死的蟑螂。意志力之强大让人惊悚,而且擅长等待还手的时机。所以宁愿做他们的朋友,也千万不要做天蝎的敌人。  3 很少会在办公室失控。虽然是情感充沛和容易情绪化的水象星座,但天蝎非常擅长用头脑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4 不会说话,会把好话说出坏效果,把妤心为出发点的事做成了坏结果。  
期刊
销售总监杨茉吃完午饭回来,看见自己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人,她认出是网络研发中心的张梁,杨茉平时跟他无论公私都几乎没什么接触,认识还是因为去年大家一起领了个优秀员工奖才算对他有个印象。“他来找我做什么?”杨茉一边想一边把他让进了屋。  “我想内部转岗来做销售,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可能,想来找你请教一下。”张梁也不绕弯子,一开场就直截了当,连句客套寒暄都没有。“到底是个天蝎座,说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杨茉
期刊
她不说甜言蜜语,鲜少做应景的表象人情。  只是会在出差劳顿回到家的当天深夜,开车去给朋友送自家在京郊的菜地里刚摘来的对方想吃的东北油扁豆——天蝎座交人交心,不屑虚假繁荣的浅层人情。她的工作性质决定她要协调多边合作关系中的利益博弈,明明是此消彼长不可调和的得失拉锯,她却总能处理得皆大欢喜——天蝎座擅长洞察对方需求,直抵深度沟通的核心。    她做事坚持执着有一股韧劲,直到现在还每周三次夜课在学德语。
期刊
张梁想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对你杨茉既然“忠心可鉴”,就也没必要刻意去解释或者说明什么。搞不好还越描越黑。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事儿做好,等着她“日久见人心”。  他觉得自‘己如果挑明去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其实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野心”,也许会更加适得其反,让杨茉认为自己觉得她小肚鸡肠容不下人。  所以张梁觉得自己只有忍,假装自己没觉察,就这样,两个人各怀心事,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小心翼翼,关系貌合神离
期刊
前段时间赶集网搬家,负责的是公司的行政部门。当大家经过某个周末,进入了新的办公楼后,发现凌乱、通道上有些没有收拾好的机器,甚至还有~些没有散尽的装修的味道。很快,同事们认为行政部门的工作态度有问题的声音就传到了蒋北麒的耳朵里。作为分管人事、行政等工作的副总裁。蒋北麒理解下属部门同事的委屈——加班加点地工作被认为是态度不好,也理解同事们的感受——毕竟对新办公室有各种美好的预期。  “这就是误会产生的
期刊
上司担心自己被“篡权”,被下属“出卖”,被“架空”;下属担心自己被上司怀疑要“篡杈”,因此被“冷落”,或是被拉去“顶雷”……上司和下属之间总有些关于信任的沟沟壑壑需要填平。  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一年,小周仍然有些新人般地无所适从,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纠结,比如。因为顶头上司也是个女性。小周便不敢太用心打扮自己,担心抢了女上司的风头而引起对方不快。类似的担心还包括,害怕主动承担任务被同事和
期刊
上午10点,工作效率最高    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午10点时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到高峰,此时工作效率最高。  而下午3点到4点,这时的人体器官最敏感,人的手指最灵巧,是最适合手工业者工作的时间。  下午4点到6点,最适合把一天中比较重要的、消耗精力的工作放在此时间完成。  一天之中,晚上10点到11点时身体各种功能处于最低潮,此时工作效率最低。    谈合作,宜在周四或周五    加拿大心理学家、麦吉
期刊
到了年底,杨茉决定破格升他做销售经理,因为张梁工作的确很出色。对于销售总监的决定——尽管大家都不说什么,但几个待了好几年却还只是主管级别的老资格心里很不高兴。严格算起来张梁到这个部门才11个月,这种晋升速度不是乘火箭,都快赶上乘时光机了。  于是这些老资格经常有意无意地在杨茉耳边吹点儿小风,暗示张梁这个人的确能力强,但小心有一天功高震主成了她的威胁;而且他没什么层级意识,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不好管;
期刊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很多天蝎座在职场沟通上容易犯“时间差”的错误:要么他们隐忍一切让人认为没有问题,要么忍耐了很久之后的突然爆发又把人完全打懵:怎么就发火了?在合作和沟通为重要基调的职场中,职场人都需要面对隐忍还是爆发的困扰。  时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药方,这话一点不假。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包容、能忍耐的时候,也许就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下“逆时光”旅行一可以先从别人的故事里了解一些过来人
期刊
张梁和杨茉就这样在针锋相对的状态里一起又共事了一年半,虽然彼此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张梁的确事情做得稳妥,杨茉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因此真想把他排挤走也很困难。而张梁呢,尽管不乏其他互联网公司挖角,而且朋友也都劝他走了算了,但是他始终觉得逃避不是办法,何况本质上,他始终不认为杨茉是自己的敌人,他觉得误会终究是误会,时间一到,事情都是可以缓和的。所以这两个人,都在努力跟自己讨厌的人一起共事。  但的确张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