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校角度浅谈如何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借鉴前人相关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系统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在开设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为同类院校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就业  竞争力  提升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15-01
  高职毕业生这一特殊人群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条件,人们越来越关注他们的就业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主要工作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即承受挫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等。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需把握先机,审时度势,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以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低是衡量高职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的教育能否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符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所需求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根据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适当地调整招生专业,切实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适当地调整招生专业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科学定位,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优势,适当地调整招生专业,以迎合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即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具备较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高职与本科院校在教育资源、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照搬本科院校教育模式不符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因此高职院校需在清楚自身办学条件、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须具备自身的特色。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等方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在培养模式和途径上,强调与社会发展和地区经济需要相结合,构建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力争培养出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毕业生。
  二、以能力本位,构建高职特色课程体系
  (一)应用为主,够用为度
  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在于它的职业性特征。它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能够适应现实社会岗位的需要,入职时无需前期培训即可胜任应聘岗位。
  首先,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始终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就要统筹考虑传授知识学生能否接受,是否具有应用性,可操作性。其次,把握够用为度的原则。要求:①根据岗位特点,针对性地设置课程;②适当地调整学习年限,学习时间长短由学生发展情况与市场需要来定;③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合理地设置文化与专业课程,除了必须开设的课程,可适当推出一些选修课,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要求选修相关课程。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廖克玲指出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严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专业建设首要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例如,国土地质行业在经历了近10年的不景气时期后,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为地质行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它不仅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集中精力找大矿、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吹响了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国内资源供给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地质灾害集结号。
  (三)基础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帕尔格朗于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观点,并迅速成為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个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知识更新快速,每一个要使自己成为不被社会淘汰的人就必需终身学习。”然而,高职教育学生大量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现象,不到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加剧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难度。基础教育和能力培养并不冲突,基础知识是能力大厦的基石,很多时候,在特定条件下基础知识可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可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王启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1.
  [3]刘兴阳.机会与挑战并存——2011-2012年度大学生就业分析与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1:31-33.
  [4]孙飞.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5]吕鑫祥.终身教育思想与职业技术教育 [J].教育发展研究,2003.
  作者简介:
  张俊峰(1978-),男,本科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商管理。
  宋志飞(1985-),男, 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计算机应用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发展计划起源于英国,但是自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也试图将其本土化,吸取精华,“明德教育公益项目”以明德小学为基点,以学校发展计划和校长培训为把手,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展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从外部支持和内部运行两个方面對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推广提供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学校发展计划 外部支持 内部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老子的全部思想都集中在老子著作《道德经》中,全篇81篇,言简意赅的阐述了道家的主要思想,具有极强的哲学性。而“无为而治”是老子精神的精华所在。具体到教育上,老子主张非强制性教育,支持自然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儿童成长初期,对事物存在感知和好奇,因此本文重点强调在儿童成长的学前教育阶段,将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遵从儿童内心发展的观点有效的融合在对
期刊
【摘要】教师的教育信念问题决定着教师对社会、教育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决定着教师的实践活动。本文对教师的教育信念进行释义,阐述教师教育信念的现实异化,探究教师教育信念的重塑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育信念 释义 现实异化 重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2  对教育本身来说,教育是人(教育者教师)培养人(受教育者学生)的基于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高校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院系。高校汇集了多种思想的碰撞,我们可以在院系治理视域下,履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要求、院系文化建设自身发展以及关于教师人才的流失问题的出现使得进行院系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院系文化和高校文化有共性也有特性,文运用多学科的观点,梳理院系治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当前院系治理存在的问题,对文化建设方面提出构想。  【关键词】院系治理 文化建设
期刊
【摘要】运用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对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体育教育实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海南师范大学體育教育实习时间短、学期安排不合理;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基地建立不合理;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与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以期为海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
期刊
【摘要】在海外课堂教学中,给外国学生取一个中文名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名字的结构,也可以带学生体验名字文化,不失为有趣的汉语学习过程。然而,一个合适且有意义的名字确实是很多老师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  【关键词】海外课堂 名字 文化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48-02  一、研究背景  海外汉语课堂中
期刊
【摘要】少年诗人走红网络,引发热议。本文认为,铁头是具有创造力的禀赋儿童,他的家庭教育不具功利性,他的心理发展也是健康的,对于这样的儿童,教育上不仅要注重德育工作,还要运用科学方法对创造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铁头诗 教育学思考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39-02  一、引言  梁胜杰,小名“铁头”,6岁开始写诗。
期刊
【摘要】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作文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影响巨大,有时甚至决定了学生的中高考,所以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三三制写作文,轻松自在不用愁。一方面是三教交融学写作,三点创新求突破,三种心态显自我;另一方面是三条关系理思路,三个技巧助提升,三重境界奠人生。  【关键词】三三制 作文教学 技巧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将课堂的有效性发挥最大值是广大教师的目标。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共同交流、探讨的过程。因此要求老师江教学课程活动与文本结合,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将语文教学提升一个阶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普通高校逐渐扩大了扩招的规模,使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依然比较传统,弊端较多,十分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此必须致力于改革。研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方法在诸多要素中,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相比较于机械教学,研讨式教学共同体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