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
一、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观看了邮局视频,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十分感兴趣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二、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其次,要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第三,区域材料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所以区域里应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这些材料有的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有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制作的。例如:“学习3以内的数”这一活动,根据活动中的情况我投放了“分类盒”和“给圆点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圆点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可以通过“分类盒”继续巩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一、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观看了邮局视频,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十分感兴趣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二、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其次,要选用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第三,区域材料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所以区域里应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这些材料有的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有的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制作的。例如:“学习3以内的数”这一活动,根据活动中的情况我投放了“分类盒”和“给圆点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圆点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可以通过“分类盒”继续巩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