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白话:中学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都是不甚明确的。然而,“生成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才导致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或“泛语文”现象的频频出现。
  从本体论的角度讲,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言语智慧生成。什么样的言语能力才能称得上言语智慧呢?我们跟着课文“学得”或“习得”怎样的言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目标指向:书面语言
  尽管言语智慧带有较强的个性心理特征,但言语智慧也应该有一个普遍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绝大多数人应该具有的一种言语能力,即他们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言语形态。
  尽管《课标》中有若干关于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描述,但是却没有一个关于语言能力生成目标的具体描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部分直接涉及语言能力的是第6~9条,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直接涉及语言能力的有两句话:“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什么是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祖国语言文字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算是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不难发现,《课标》对母语学习生成目标的描述过于宽泛,并没有明确指出学了语文以后“生成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具体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对这一问题已有所关注,他在《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中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生、应时而灭的社会传媒语言。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这个概念具体指称的是我们民族的书面文字语言,而不是或不主要是口头的日常生活的语言。”
  前不久,毛荣富先生也提出一个观点,写作还是应以书面语言为主,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就书面语言的学成难度和使用广度而言,可能要高于口头语言。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从产生语言功能的心理本质来看,书面语言是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的另一种过程,书面语言是语言的代数学,是有意识、自觉的语言活动中最困难,最复杂的形式。”因此,笔者以为,语文课程的生成目标应该是以书面使用为主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就是——典雅白话。
  二、对象产品:典雅白话
  1.什么是典雅白话
  “典”是“规范、典范”的意思,“雅”是“正、纯正”的意思。“典雅”就是“正派庄重,优美不粗俗”的意思。“典雅白话”就是“纯正庄重,优美不浅俗的白话”,它具有简洁、自然、纯正、庄重、雅致等特点。
  这里我想引用一些作家和语言学家的观念或主张来佐证我的观点。周作人欣赏“有涩味与简单味”而“耐读”的文章,落实到“文体”上,便应该是:“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海德格尔认为:能够摆脱闲话的言说,即基于对存在的真切领会,能够道出存在的秘密,能够光大澄明地言说,就是那种“大地上歌声如风”的话语。这种话语,才是语言的源头活水;才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我以为,“摆脱闲话的言说”“大地上歌声如风”的话语,就是我所提出的“典雅白话”。它有许多表现形式,如绮丽、散淡、平实、凝练等,并非指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丽词。
  简言之,“典雅白话”就是自然纯正、庄重雅致的现代汉语,是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协调统一的现代汉语。它更接近于纯正典雅的书面语,并将这种追求影响于口语。它不是口语表达中的“大白话”,它是和交际环境一致的、脱离了浅俗的现代口语,当然,为了表达的需要,它偶尔亦用“大白话”。总之,它是“白话”和“雅语”的有机结合,是超越了“新白话”和“普通话”的。
  2.为什么是“典雅白话”
  韩寒曾经批判语文课程“完全是一个束缚人想象力的课程”,甚至说语文课“在教会人认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认字”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遣词造句”不能简单地说是哪个阶段的目标,但从韩寒的表达来看,应该是指基本的“遣词造句”能力,这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的目标。韩寒认为语文课教会了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什么?实际上在一个学生刚刚进入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民族语言,有了熟练运用民族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中很多愿望和要求的能力。他即使不入学读书,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仍然会得到持续的提高。而我们不少的中学语文课没有能让母语教学大有作为,没有在语言上给予学生更大的提升空间。语言粗鄙、词不达意的现象并不鲜见。韩寒的话虽然尖刻,但确实指出了当前中学母语教学的弊端——在简单阅读和烦琐分析上继续滑行,在母语生成能力上收效甚微。
  笔者以为,我国母语教学的“母语”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从普通话的方言来源和定义来看,普通话仍然侧重于口语而非书面语,它主要是一种功用性的口语,这一要求在小学阶段基本可以实现。如果中学阶段的母语教学仍然停留在这个层面,诚如韩寒所言,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再回到语文学科发展史中去加以探讨。民国时期的语文教学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是各有侧重的,小学阶段侧重的是白话文的口语教学,中学阶段侧重的是书面语教学。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定位?其根源是新文化运动的“文白之争”。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变法维新、开发民智而提倡白话文。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创制了“新文体”,用的虽还是文言,但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向白话文迈出了第一步。二十世纪初,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白话运动,将“文白之争”推向高潮。白话派认为:文言艰深难写,与口语判然不同,只有少数人能够学习,教育无法普及,文言难辞其咎。文言派认为:白话源于文言,废除文言,白话亦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今天的结果看,当然是白话派大获全胜。新白话运动的意旨是文化普及,开发民智。这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时至今日,文言文已经让位给白话文(语体文),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和学习权已经基本实现。如果我们还在前人的语文教学思路上惯性滑行,则不利于母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因此,我们今天的母语教学,绝不应是“新白话”的教学,也不只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教学,而是指向“典雅白话”的教学。
  实际上,这种“典雅白话”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为折中派所主张。朱经农在《新文学问题之讨论》中就提出:“文言有死有活,不宜全行抹杀。我的意思,并不是反对以白话作文,不过‘文学的国语’,对于‘文言’‘白话’,应该并采兼收而不偏废。其重要之点,即‘文学的国语’并非‘白话’,亦非‘文言’,须吸收文字之精华,弃却白话的糟粕,另成一种‘雅俗共赏’的‘活文学’……有些地方用文言便当,就用文言;有些地方用白话痛快,就用白话。”胡适本人在白话文运动的后期,也越来越感觉“俗的白话”〖JP2〗是不能作为标准国语的,提出了“文学的国语”之说。他说:“凡标准国语必须是‘文学的国语’,就是那有文学价值的国语。”“所以我在民国七年四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把文学革命的目标化零为整,归结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大字: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以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这是《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的大旨。”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对象产品应该是“典雅白话”。以“典雅白话”作为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是语文本体性质——精神与言语共生的必然产物,也是语文课程核心目标具体化、清晰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力避语文教学在“文”与“道”,“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摇摆不定的有力保障。
  三、生成途径:语体融合
  如何生成“典雅白话”呢?典雅白话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统一,文言与白话的统一,母语与外来语的统一,它源于诸语体又高于诸语体。要生成典雅白话,必须使诸语体有机、有效地融合。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新白话来源于文言、古白话、欧化语及方言,典,雅白话的形成仍然离不开文言。我们经常慨叹旧派文人写的东西耐读,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有深厚的文言功底。文言文的力量主要是来自显和隐的两方面:显的方面说,是历史中各代作家所创造出来的辉煌经典;隐的方面说,来自文化无意识,这其实是更强大的力量,是一种文化密码,甚至是无法克服的。霍尔认为,“无意识文化”,是一种“心中”的文化,一种已经与民族或个人行为模式浑然一体的“隐藏着的文化”。文言文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和学习其中的文化。文言是汉民族文化的“家”,没有了文言,汉民族文化的脐带就割断了。
  学习文言文,重在学习其语言的简练典雅、句式的变化、文气的贯注。比如学习《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除了成语积累外,还必须注意一些词汇的古为今用。如“加彘肩上”的“加”,可以推演出一系列的现代用法,如“黄袍加身”“重任加肩”“官司加身”“荣誉加身”等;“左右欲刃相如”的“刃”推演出“手刃仇敌”等词语。这样的化用都可以使语言简练典雅。文言文学习还必须注意诵读,体会其句式的变化、气盛言宜的特点,精彩的部分要背诵与化用。古典诗词的学习尤需重视诵选和背诵,要学习其词语的丰富、色彩、音律、搭配、意蕴、文采、修辞等等,还要体会其中的文化思想、审美取向和个性表达。
  2.应更多地提供典雅白话的经典例文
  应通过这些经典例文的阅读,习得现代汉语表达的规则,掌握现代修辞手法,学习不同语体的表达,尤其是现代交际口语的表达方式等等。
  总之,要广泛阅读,倾听社会,向古人、向今人、向一切生活学习一切活的语言,并将之有机融化,结合个人的性格禀赋喜好,练就自己语言的老卤,形成自身独具个性魅力的典雅白话。诚如汪曾祺先生所言:“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当然,从语言本身学习语言是很难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思维、情感、文化的中介,语言是附着在情感、思维、文化这个“物质”之上的,只有领悟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完美结合,同时掌握了两者,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选自《高中语文教与学》)
  参考资料
  1.王富仁《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3.周作人《永日集》,北新书局。
  4.朱经农、胡适《新文学问题之讨论》,《新青年》1918年第5期。
  5,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6.〔英〕斯图亚特·霍尔《表征:文化表现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
  7.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学语文教学》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活动,在全国校园文学工
【摘要】 教会学生从数学概念的本质出发,深度挖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充分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养成从概念出发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是学生能力获得的关键。  【关键词】 教学 内涵与外延 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65-02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离开了概念的思维无异于“空中楼阁”,无坚实的概念基础做支撑
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主要来自校领导,而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却主要决定于教师,尤其是取决于学校的骨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
1998年5月,笔者从江苏淮阴的泉友手中获得两枚宝苏局咸丰当百大钱。现介绍给钱友共同研究。一枚(L1)直径59.2、郭厚4.3毫米,重81克,钱文为缶宝、勾咸、爪形贝宝版式。另一枚(
一、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管理工作中,信息标准化工作为宏观行业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制定管理规划、方案提供直观、客观的分析指标,信息标准化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
2005年1月8日凌晨1时许,值乘K166次列车的西安铁路公安处乘警李刚巡查到硬座8号车厢时,发现一男一女两名旅客神色异常,行踪可疑,遂对两人进行了盘查。在女列车员的帮助下,当
商品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风险经济。发展商品经济要靠人,靠一大批活跃在竞争舞台上的企业家。企业家应是敢于承担风险的经营组织者。这是企业家区别于“官员厂长、经理”
组织文化与关联绩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国的文化为背景,着重从人际和谐与集体主义两方面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关联绩效的结合,希望能为以后关联绩效在中国的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 George B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其中,作文是学生表露情感与想法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抓住批改的契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状态,然后因势利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启发、激励、诱导式批语,帮助学生梳理心理问题,建立良好心理品质;发掘学生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利用讲评,多元评价,深化认识,熏陶情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